回顧 實修一,少欲知足 常言道:小隱隱于山林,大隱隱于世。 類似的話語,還有諸如小修修于山林,大修修于世,或生活是場修行,或紅塵是道場,或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乍一聽,好像大家都是鬧市的大修行者,而那些隱居山林的才是逃避者、消極者、小修者,多此一舉。 但捫心自問下,我們是以此為借口,貪戀紅塵,還是在修行呢? 想一想,如果大家都是在紅塵中大修,你該是越修行,苦惱越少啊,怎么都快入土了,還是不安心,還是無處安放呢?反而是我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厚重,越來越普遍了呢?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可我們天天都在世間,沒有離開世間啊,咋還沒覺,咋還是苦惱不斷?難道六祖騙人? 是錢少,才苦嗎?那錢多也苦惱,也抑郁,也焦慮,也自殺,也心無處安放,難道又是錢太多了,多得無法呼吸,受不了了嗎? 就像黃曉明感慨,除了幸福,我啥都有,既然如此不安心,那這啥都有,是有,還是沒有呢? 可見我們并不是在鬧市大修,還不知啥叫修行,只是張嘴就來的口頭禪,了以自慰罷了。 與其相反,你會發(fā)現(xiàn),如《金剛經(jīng)》: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如《六祖壇經(jīng)》: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于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 如此等等,禪宗大德們,都往山里跑,像六祖15年隱匿獵人堆里,船子和尚30年無蹤跡... 更甚者,你剛有消息,他就挪窩了,像大梅山法常禪師有偈云: 此話是說,我的心猶如枯木,都好幾度春秋了,依然如此,像個死人一樣,就連砍材的樵夫都不看我一眼,所以那些求法的人就別辛苦的找我了。 接著,他又說,一池荷葉都是我的衣服,穿不盡,還有松果也足以我充饑了,突然有人發(fā)現(xiàn)了住處,我就趕快挪窩,居住在更深處。 納悶了,明明大修在鬧市,怎么這么多的覺者,都遠離鬧市呢?他們去那里干啥呢?逃避責任?社恐?消極頹廢了? 之所以疑問如此,是因為多數(shù)人一開始就錯解了“小隱隱于山林,大隱隱于世”。 此話是針對于沉守空寂的二乘羅漢說的,因為他們覺得世間太苦,就想著斷苦,趕緊涅槃、成佛,但他們不知真正的成佛恰恰是無佛可成,無涅槃可得,也是觀念偏了,所以叫偏真涅槃。 但對于真正的覺者們來說,他們不管是在山林,還是在鬧市都是大修。 可我們說這話,以為自己也是大修于鬧市,山林是小修,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因為在鬧市里,我們動不動就會煩惱,就是住山,也不是你想象的弄個電腦、手機,再帶個寵物狗,帶個伴侶,帶瓶娃哈哈,甚至全家出動... 停!停!停!你這不叫住山,你這叫搬家,真正的住山給你一盞黃豆大的煤油燈,獨自一人,深山老林。 先不說虎狼蟲豹,最可怕的是你平時依靠家人,依靠物欲,依靠手機,依靠存在感,依靠價值感的習慣,會讓你非常地害怕孤獨,害怕寂寞,害怕無聊,并會掛礙這個,掛礙那個。 此以古詩來形容,就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所以你沒有一定功夫,沒有真正明理,沒有真正明了世間一切真的是水中月,鏡中花,就覺得住山是小兒科的話,你連半步都踏不出去,種種妄念都能嚇死你。 這也是我們與覺者的不同。 我們是不甘于凡夫,恰恰成了凡夫,也就是總想著別求個所謂的精彩,所謂的輝煌,及要證明個什么,以至于被人前呼后擁,恐怕別人忘記,就連死后,還千方百計地讓人記住,搞個豪華墳墓。 你知道為何世間如此多的騙局嗎?因為你不老實,因為你不甘于平凡,因為你喜歡諸如豪車、牛排、別墅、手表、健身、旅游、飛機等這樣的精致生活,卻不知人家是偽裝的,正在給你下套,讓你垂涎三尺,躁動不安,想著投資撈一筆,結果殺豬盤。 正如不少人時常說,你別看我朋友圈挺精致,其實我內心很不安,但因習氣,總要讓別人的眼光,看著我很幸福。 而覺者是平常的比凡夫還凡夫,跟與狗不得入內的9527似的,樵夫都不看他一眼。 那句話咋說的,你要想不墜落,不摔倒,貼著地面走最安全,哈哈,面子都在土里,你吐我的唾液正好可以和泥巴,捏成碗,啪出天地炮。 所以若你不是明眼人,你壓根看不出他是覺者,所以世人常常被高大上騙,實際是被自己的妄念所誤導。 就像孔子說顏回是圣人,但讓我們看,一簞食,一瓢飲,吃的穿得住的破破爛爛,上頓不接下頓,毛的圣人啊,活著啥意思,一點樂趣也沒有,白活了。 可人家顏回如此破爛,卻“回也不改其樂”,而我們住著高樓大廈,吃著山珍海味,卻苦惱重重,一會兒抑郁了,一會兒神經(jīng)了,真是諷刺。 這就是大梅山法常禪師,在馬祖那里明理識得本心后,立馬就跑到山林中,去練習善護念,練習無所依。 不像現(xiàn)代的好多講師,恰恰相反,邪見深厚,理還沒明,更不用說實修了,就到處登臺說法,恐怕沒了名聲,沒利可圖了,互相吹捧,講師騙粉絲,粉絲騙講師,黑壓壓一大片,真的認為自己成就了,真是笑死人。 切記,這些人都是愛過嘴癮,講著講著,就錯把佛陀等覺者們親證的智慧見解當成他自己的了,并搞什么版權大勢收費。 實際上等煩惱來時,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點用處都沒有,身邊關系總讓他氣的胸悶氣短,只是為了名聞利養(yǎng),停不下來,不得不繼續(xù)裝呀裝... 古大德云,如是等輩,過阿僧祗劫,還在三途。 想一想,啥叫貧僧?就是能過了“貧”,深居簡出的考驗,依然安心。 反之,你騙眾生供養(yǎng),不以此利服務眾生,讓其熏習大乘,而是私包鼓鼓,沉浸在貪圖享樂的安逸之中,你咋經(jīng)歷考驗,得以成就呢? 這就是如果你不學正法,沒有經(jīng)與經(jīng)的印證為依據(jù),只會道聽途說,拾人牙慧,那99%的眾生隨時都會被“大師”欺騙,稍微一點高大上,一點雞湯,幾句話,就把你騙的團團轉,騙財偏色騙名騙利。 如馬云牛逼不?但被王林邪術騙,太多權富者被忽悠了,以后專說李連杰的修行之路時,再詳解。 這就是佛法不同于世間法,不是說你世間多么輝煌,多么能說會道,多么博學多聞,被眾多粉絲跟隨,人多勢眾,就證明你會佛法了,就能講佛法了。 想一想,六祖何許人也?沒經(jīng)過經(jīng)文熏習,一句話就能開悟,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并使禪宗發(fā)揚光大的奠基者,還要15年默默無聞地實修,才能開東山法門,請問你是誰,怎能如此大張旗鼓,怎能隨意登臺,還一登臺就說要度千萬之眾? 為什么他們要遠離鬧市,跑到山林中實修呢? 達摩云: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無相救處。 意思說若你沒定慧之力,還沒到維摩詰可以淫坊妓院、酒家賭場游蕩,方便度人依然不染的境界,就不要肆意妄為。 否則,凡夫畏果,擔因果時就會生出大恐懼,如染上艾滋、賭博敗家、酒后闖禍等,就會很后悔,很痛苦,倍受折磨,甚至丟掉性命,誰也救不了你。 也就是《凡夫之愛,同入地獄門》和《自私到極致,便是覺悟》所說: 當你沒親證佛理,習氣巨重時,你總會被各種物欲、瑣事帶偏,不斷地鼓動心弦、心猿意馬,不斷地陷入糾纏、爭斗、內耗等互相傷害的苦惱中,壓根無法反觀自心,自然無法度一切苦厄,并造種種業(yè)。 這樣,你所求太多,即使你學的佛理很正見,也會很快淹沒在瑣事中。 如此,手機信息泛濫,干干這,玩玩那,身心匆忙,動多靜少,縱遇佛法,只落得個口頭禪,濫竽充數(shù),自然焦慮,抑郁,煩惱不斷,日久不見效果。 自然什么唯心所現(xiàn),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成了狗屁,使不上勁,轉瞬將這一期大好人生,將此一生稀里糊涂地浪費過去,實在可惜。 也就是若你熏的是世間法,世間樂,你再轉變習慣去修行就很難,反之,若你每天熏的是正見,熏的上智慧,熏的是覺知,熏的是定力,你就慢慢地變成大修行人了。 所以凡夫和圣人的區(qū)別就是心行習慣的差別,圣人的習慣是用般若智慧看破幻境,沒有問題,而凡夫的習慣是顛倒心、生滅心來看待人事物,自然處處是問題,煩擾于心,自然輪回不停。 當然,若證悟了,你更不會沉浸在這些貪圖之樂中了,因為這些真的是夢幻泡影,自然不會造作了。 如維摩詰富可敵國,但依然接近于出家,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凈律行;現(xiàn)有眷屬,常樂遠離;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 所以當你羨慕覺者們自在無礙時,你咋不羨慕人家舍棄世樂的精神呢?你咋不羨慕人家為法忘軀,但求無上道的精神呢? 就此,雖然我們的因緣不具備出家或住山,那就做到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不是不娛樂不美食不夫妻生活,每天都緊繃著,只是有所收斂,也不是不讓你賺錢,甚至有機會且合法,也可多賺。 但這些錢只是讓你家有余糧,心里不慌,滿足基本的飲食欲,養(yǎng)家糊口,不是讓你經(jīng)常地花天酒地,更加人心不足,蛇吞象,忘記了生死事大,這世間最重要的一件。 如本來吃飯是溫飽的,你卻花樣百出,這樣吃,那樣吃,吃出來幾十集電視劇。 所以這些欲望減少的同時,你還要心里知足,而不是心里總覺得更多的貪圖享樂,才不虛此生,那你就完蛋了。 就好比你沒上清華的命,卻非要上清華,那你這樣也是欲壑難填,自尋煩惱,并不亞于富人還想更富的貪。 而且渴望滿足某些欲望就能安心,恰恰又是你錯誤的頑固的觀念生出來的,如《你的世界與世界無關》和《世人都在妄想里,冤枉受苦》。 其實我告訴你,你不知你很多個前世,也都是富人,富的冒油,也是想著此生不享受虧了,沉浸在享樂中,都這樣想好幾萬世了,但直到今生,你還是這樣想,還在迷魂陣里,輪回受苦。 你知道執(zhí)著貪欲成為餓鬼,為啥肚子大,脖子細嗎? 眼瞅著一個大肚子,可以容納大象,就是細脖子進不了食物,讓你干著急,餓得難受,一餓還幾百年,就是喝到水,還得撕裂脖子進去,跟食道癌似的。 這就是我們生前太貪的因果,你不是貪嘛,就讓你貪不著,急死你,苦不苦? 《圓覺經(jīng)》云: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yè),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四十二章經(jīng)》云: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 《六祖壇經(jīng)》云: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這里的離欲,不是強離,而是明理的自然減弱,如《學佛后,要不要斷淫欲?》,如金剛經(jīng)說的第一離欲阿羅漢,加個“第一”,有其含義。 想一想,那些不明理持戒的,是怎么離欲的?抗拒它,壓抑它,對抗它,不要它,禁欲它,就是一上來就干上了,元氣大傷。 對此,我可以給你保證,你一定抗拒不了,壓抑不了,而且還抗拒出病態(tài)來,就是極少數(shù)人忍得了,值得贊嘆,但你還是個凡夫。 因為你在壓抑自己,沒有明了貪欲性空,不能知幻即離,而且這個離的意思是不即不離,不是斷它,而是轉化它。 如太監(jiān)沒雞雞,也有淫欲,也沒減少爭名奪利,也就是若你把貪欲斷掉,就等于斷掉了源頭的佛性,可佛性是常,所以斷淫欲是違背了佛性,你越斷越難受。 就此,唯有明了淫欲性空,只在一念轉化即清涼,只是我們習性很大,需要遠離刺激源,需要通過練習才能覺察到這一念,然后轉化,歸于空性。 這就是世上咋會那么多偽君子,偽善者,因為他們都是靠強行壓制,裝模作樣出來的,不是自然型的,一旦條件具足,習氣更大,反彈更甚,傲慢、貪欲更厲害。 如《自私到極致,便是覺悟》所說,你還不如一開始別壓抑自己,多罵我?guī)拙?,多打我兩耳光,釋放釋放,別偽善個好人,壓抑到最后,卻捅我?guī)资叮?/strong> 切記,別當什么君子,壞點多好,自私點多好,我才不讓你綁架我,內耗于心,不得自在,都給我滾。 想一想,為什么佛陀等覺者們在千經(jīng)萬典中,都不斷地提醒我們,要離欲呢? 《楞嚴經(jīng)》云:阿難,一切眾生實本真凈,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fā)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 是故眾生,心憶珍饈,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fā)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此話是說,我們本來自在,但因為誤會執(zhí)著,產(chǎn)生了巨重的習氣,冤受種種苦惱,就有了六道的形成。 以內分說,因貪愛產(chǎn)生情,執(zhí)著不停,成為情執(zhí),進而愛水生。 如想起美食流口水;想起某人,不是恨就是愛,眼淚汪汪;貪求名利,做夢都想發(fā)財,流口水,眼都直了;想起淫欲,流口水,陰部流水等。 像洪水泛濫跟我們貪欲都有關,貪求不到就嗔恨,引發(fā)大火,所以《世界不太平,皆是眾生造》。 這些愛的心理雖然不同,但性質都如水一樣,都會讓你往下墮落,墮入三惡道。 這就是種種情執(zhí)的害處,每個人都反觀自心,是不是常如此?所以佛陀起初提倡出家來減弱這些欲的慣性,如《四十二章經(jīng)》全在說離欲。 不然,你活著時,平時的貪欲慣性如此,那你臨終時也會如此情執(zhí),可以讓超90%的人類落入三惡道,比吸毒還厲害,吸毒毀掉的是你這一生的身體,但情執(zhí)會讓你萬劫不復。 好比有個娛樂,你會立馬嗨皮去了,但聽經(jīng)聞法,你會覺得太枯燥,這就是為什么平時就要好好熏習正法,能立馬轉念這些貪的習慣。 所以我們跟父母,跟孩子,跟伴侶,跟任何人的關系都要保持距離,不是不愛不照顧家人,而是不黏連,不貪戀,不情執(zhí),否則,都是生死輪回的根本。 都說開智慧的楞嚴,其說的我們人性怎樣的,怎么輪回受苦等咋藏都藏不住,實在太微妙了,沒有人能超過佛陀。 這種微妙細膩,怎么執(zhí)著,怎么煩惱,怎么覺察第一念等等,你讓那些不明理,只會口頭禪,只會空洞大道理的“大師”講,是講不出來的,這就叫無上甚深微妙法。 若這樣,你什么國學大師等,還繼續(xù)壓制、遮掩自己,真以為自己大愛無私,都是自欺欺人,沒啥好果子吃,你抵抗不了規(guī)律,嚴絲合縫,絲毫不差。 也就是不管你是誰執(zhí)著貪欲,等你入了地獄,你就會感嘆:一入地獄長相思,始憶人間善知識,可為時晚了,每天三百槍刺身,自作自受,誰也代替不了你。 就這,你還大言不慚地說不負如來不負卿,實際是你兩者皆辜負! 因為你不認識你自己,不識得本心,那你與親人,與愛人,與他人相處就全是情執(zhí),全是糾纏、傷害、造業(yè),拉人下水,同入地獄門受苦。 如地獄里的家親眷屬,你因緣具足,臨死時,就可以投胎人身了,但你的親人,你的最愛就是不讓你出地獄,哈哈,哈哈... 如你生命結束后,要進入忉利天享福,一天相當于人間100年,親人們也是痛哭流涕,不讓你去,而且世間人打打殺殺,爭名奪利一輩子,卻不如人家忉利天一天,哈哈,哈哈... 所以達摩祖師云:布施六根為大布施,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想別太貪著世樂。 如眼睛看手機,被各種信息娛樂所勾引,使勁看,看的眼睛都睜不開了,還繼續(xù)看,看病看瞎,看成柯鎮(zhèn)惡。 如耳聽靡靡之音,或總是戴個耳機,坐,睡,車上,跑步,做飯,吃飯,都戴著,重聽了。 如舌頭,天天追求美食,坐著飛機,幾百里幾千里都要去,口味越來越重,家常便飯都無法滿足了。 如身觸,早欲縱欲,??袋S手淫,好多人20多歲就男科病一大堆,間接產(chǎn)生的病種千奇百怪,前來兩性咨詢的,有的精液都擼光了,腎水不濟,心火上揚,舌為心竅,潰爛如刀割,能走火車。 久而久之,腎精大量流失,命門火衰,高骨乃壞,成了大僂病,腎衰竭年輕化一大堆,精神疾病等,痛苦不堪,婚姻咋和諧? 這就是世人貪圖享樂的后果,好像我們的六根都是租來的,借來的,非要用盡,油盡燈枯,才叫人生值得。 就這,貪的后果帶來的痛苦還沒結束,因量子糾纏,產(chǎn)生的三惡道的世界早已等著你繼續(xù)受苦。 所以你要想解脫,就要少點花天酒地,少點外緣,那時間就可節(jié)省下來,你獨處的機會就多了,自然心猿意馬的心也會安穩(wěn)一些了。 這就是初步的息慮忘緣,你就可以在小區(qū)里,或靜一點的地方,或坐或行走,做反觀自心,善護念的練習。 其實少欲知足,就不從修行角度來說,也是好多大大的。 如你一年20萬,不斷加班賺的,腰酸背痛,可吃喝玩樂就去了15萬,那你要想明年還賺20萬,維持住15萬水平的貪欲享樂,那你就要繼續(xù)加班,加劇腰酸背痛,惡性循環(huán)就出來了。 可若你加班少些,賺個15萬,花3萬呢,明年哪怕你辭工,休息2個月再找也不愁。 這就是很多人被貪欲蒙蔽雙眼,需求不斷加大,導致花費不斷加大,工作不斷加大,忙碌不斷加大,到死都是欲望的奴隸,也沒討到好,六道繼續(xù)輪回。 如這床好,那床好,是硬板床好,還是超級軟床好?你知道為啥你腰不好時,醫(yī)生讓你睡硬板床嗎? 是玻璃幾百片,清洗費勁的玻璃吊燈好,還是一根電棒維修方便? 就這樣,花費一大堆,沒多久,又覺得裝修不好看,換換吧.... 如村里有個親戚,每天都喝不少酒,一年365天,能喝個500天,幾千元工資,年底分紅,用來養(yǎng)家糊口已足夠,可買酒買肉的錢就沒了,那就搞個副業(yè)吧。 于是,爬梯裝網(wǎng),修網(wǎng),這壞那壞,瑣碎比較多,把你煩的要命,可你又想沒這個吧,喝酒吃肉,吆五喝六,狐朋狗友,面子掛不住,就不方便了,就繼續(xù)做。 就這樣,你每天都糾結,一會兒想干,一會兒不想干,一會兒覺得沒面子,一會兒煩死了,一會兒怕被投訴,一會兒爬高危險... 想一想,我們?yōu)榱诉@點貪欲,受了多大罪? 這就是我們的識心,我們的妄念,它像個饑餓的巨人一樣,你永遠也喂不飽它,還不斷催促你快點,快點,我好餓,我好餓.... 就此,我們可以想象,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我們浪費的有多少,不斷想著更換的有多少,這些不都是在加大開支,讓你不斷工作,勞碌忙累的嗎? 實在是無人催你為奴,只被自己的妄念驚慌失措,只被自己的邪見所騙,進入頭腦迷魂陣,惡性循環(huán)。 就此,聽古人一曲:但得心閑到處閑,莫拘城市與溪山。是非名利渾如夢,正眼觀時一瞬間。 反過來,若少欲知足點,不爽嗎?像我一天就2頓飯,處處都比較簡單,也沒覺得虧,反而輕盈多自在。 所以少欲知足吧,彌勒佛所在的兜率天,佛陀都從此下來度眾生,你知道它為什么如此帥嗎?因為它又叫知足天,知足喜樂天。 還有,你要明白一個事情,佛陀他老人家不是在六七十歲,貪圖享受完國王所具備的種種最高級貪欲,才出家的,而是在30歲就放棄了這些。 請問佛陀真的傻叉嗎?難道佛陀真的是二愣子嗎? 不,世間樂正是你受苦因,而且你得到的一點樂,將是十倍的苦還給你。 人前風光,背后受罪,不,你人前風光也是受罪,因為你是讓人看著你很風光,但內心世界卻與之分裂,清楚風光也不能安心,特別等你不風光的時候,你心里的落差會更苦。 臥槽,給我了,還讓我失去,我他大爺?shù)奶桓市牧耍也桓市?,我不甘心,我不甘?...這樓好高啊,我想跳下去.... 每次的金融危機,那些富貴的人,都像雪花一樣,染紅了雪白的世界,歷代的功臣名將,大能大才,大富大貴者,都死的死,抄家的抄家,你真的自信,自己比他們還牛,還能活著嗎? 所以先少欲知足,要有所側重于出世法,后續(xù)的諦聽,坐禪,轉念,善護念等實修,你才不會掛礙那么多,才會事半功倍,才會默契于佛道,才能有所成。 然后自然而然,讓正念的慣性,普及到掃地、洗碗、工作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成為無事人,自在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