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命? 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里的“知天命”意味著到了五十歲,孔子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了天的意志和自己生命的意義,明白了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在古人看來,“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祈求結(jié)果。 而在近代,梁之永的一篇《知命賦》亦是充滿深刻人生哲理。 文章以“天地茫茫,世事滄桑,生命無常,何須奔忙”為引子,揭示了生命的無常與短暫,勸誡人們不必為世俗的繁華而奔波忙碌,學會在努力與放手之間找到平衡。全文如下: 天地茫茫,世事滄桑, 生命無常,何須奔忙? 煩囂俗塵,逐利追名, 殊不知窮通有數(shù),禍福緣定。 嘆秋霜月夜,長城猶在, 皇陵宮寂,鄴城臺荒, 無非似戲如夢空一場。 前也悲涼,后亦彷徨。 勸君樂天且知命,淡守本分, 休道是非及榮辱,莫論興衰與成敗。 順自然,循定律,他唱罷來汝登場, 可謂榮華草頭露,富貴花上霜。 蕓蕓眾生終化盡,得失不必掛心腸, 管什么地久天長,說什么萬古流芳。 閑時泊處,詩書消憂, 誦幾句《歸去來辭》, 歌半曲《一生何求》。 寄鄉(xiāng)村故里,居前樹下,惜此際好時光, 邀知己良朋,暢盡樽前酒一觴。 觀瀟瀟落葉隨金風,青山伴夕陽。 通過理解和實踐這一理念,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和幸福。 #01 天地茫茫,世事滄桑, 生命無常,何須奔忙? 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生命的長短和富貴的得失都是無常的,我們應(yīng)當放慢腳步,不必過于焦慮和急躁。 人生在世,很多人把名利和物質(zhì)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常常被生活的洪流裹挾,從來不曾感受過身邊的寧靜與美好。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我們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何必為了一時的得失而奔波勞碌? 奮斗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執(zhí)著一生,亦帶不走一絲虛榮,人終究也只是時間的過客。 不如順其自然,學會知足,懂得何時該前進,何時該止步。 一時的得失,不過是人生路上的小波折,煩惱也只是短暫的陰影,不必放在心上,因為陽光總會再次照耀,帶來希望和溫暖。 生命有限,但可以活出無限的可能,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便不負此生。 #02 殊不知窮通有數(shù),禍福緣定 這句話傳達了一種宿命論的觀點,認為人生的貧窮與顯達、禍福與興衰都有一定的定數(shù)和緣分。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發(fā)展并非完全受我們控制的。 盡管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一些事情,但總會有些事情是我們無計可施的,因為它們受到命運的安排。 對此,我們既要努力爭取,也要學會接受。 不能因為某些事情無法改變就開始擺爛,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既要積極進取,也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命運的安排。 弘一法師說:“生命中許多事情,其實早已注定,留得住的,無需用力,留不住的,無需費力。人到一定年齡,要懂得靜而不爭,萬般隨緣。來者珍惜,去者放手,如果無能為力,那就順其自然,如果心無所待,那就隨遇而安。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p> #03 勸君樂天且知命,淡守本分, 休道是非及榮辱,莫論興衰與成敗 《三國演義》開篇引用了楊慎的一首詞,里面這句寫的特別大氣: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世間的榮辱得失,終究不過是過眼云煙。 人總是執(zhí)念太深,追求虛無縹緲的名利權(quán)勢、想要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可…… 這些執(zhí)念把他們困在原地,動彈不得。 有些事情,看清并不難,難的是看輕。 不如放下執(zhí)念,看淡得失。佛家上講:“不執(zhí)于一念,欣然接受不困于一物,隨緣而行?!?/strong> 人生本如過客,世事皆如浮云,何苦心有千千結(jié)。 凡事少一分執(zhí)念,多一分淡然,做個樂天知命的人也沒什么不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