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我寫了一篇《財務自由的前提條件,正常普通人幾無可能》,該文并不是說財務自由很難實現(xiàn),而是正常思維(按本能,經驗來決定努力方向的人)的普通人很難實現(xiàn)。今天我基于前面的前提條件再來聊聊普通人如何實現(xiàn)財務自由。 普通人大約20年不到絕對可以實現(xiàn)財務自由。 小學一年級我就知道讀書上我的資質是中等偏下,動手能力直接差,長大后確定情商也是差(當然我也有我的優(yōu)勢,就是邏輯分析能力,戰(zhàn)略規(guī)劃能力,從而長期做了正確的事情)。這種條件下的我都能實現(xiàn)財務自由,那么你應該也可以。關鍵就是什么是正確路徑。(具體路徑可以不同,但目標點應該一致) 也就是我行你也行。 財務自由是一個很令人舒服的狀態(tài),當我覺得我財務自由的那一刻,我的心境都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很輕松很舒服,沒了后顧之憂,也可以稱為安全感),我絕對不希望再回到之前的狀態(tài)。(但很多人以為財務自由后由于通脹等原因,幾年或幾十年后突然覺得不自由了,沒錢了,那么這種痛苦會是得到自由時刻的幾倍)所以我無時無刻都在努力確保我不會被打回原形。 回顧上篇財務自由的前提條件 1.可控的欲望(消費層級要低于收入層級) 2.積累一定的財富(可能是幾代人) 3.戰(zhàn)勝通脹的投資能力。 這三點缺一不可,可是你在為這三點努力嗎? 這三點里最核心的其實就是積累一定的財富,第一點是就是為了收入大于支出來積累 第三點就是至少要戰(zhàn)勝通脹。 1.我們大部分人的消費會隨著收入增加而升級,比如以前喝一元的水,慢慢的變成喝2元的,現(xiàn)在十元的都一大把,其實看這些企業(yè)生產成本,主要成本是瓶子,而水的成本僅僅才0.1-0.2元。所以即使沒有缺二兩的衙門,我們的天性也會讓我們的收入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從而沒有積累。其實我們增加的收入并沒帶來實質的獲得,10元的水和1元的有啥本質區(qū)別?也許可忽略。(心理價值除外),那么我就想問為啥要消費升級?面子還是真的增加了使用價值。也就是用錢和花錢的區(qū)別,用錢是要讓沒一分錢都產生價值,花錢者不會考慮價值。 所以第一步就是把花錢變成用錢,此時和普通人就會有了稍微不同。 2.我說的積累財富和戰(zhàn)勝通脹 其實就是積累能抗通脹的資產,比如古代有錢人有錢就買入土地。因為土地在古代的現(xiàn)金流就是每年的糧食產出,從而土地天生有了抗通脹的功能(主要針對紙幣泛濫,都在黃金白銀也能抗通脹) 這里我想到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 大家把大量的資產用于子女教育,值不值得,我覺得不值得。我小學時候讀書無用論盛行,當時有句話叫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所以我選擇了讀書。我畢業(yè)時大學生剛突破100萬,而現(xiàn)在是1100多萬。我當年競爭小,投入成本?。ㄑa課費,贊助費等)畢業(yè)以后競爭也小(領導的孩子大都進不了大學,蘿卜坑少)。現(xiàn)在恰恰相反,成本高回報少。 為啥大部分人的選擇往往是性價比極低的?因為大部分人靠短期經驗來做判斷,當年為啥讀書無用,因為短期賣茶葉蛋收入更高,現(xiàn)在為啥都去讀書,因為看到過去幾十年讀書好的混的都不錯,但現(xiàn)在環(huán)境變了,所以未來大概率會看到過去二十年讀書的投入產出比極低而再次陷入讀書無用論。(如果不理解可以想下股市,大多數(shù)人都是牛市進場,而現(xiàn)在教育就是牛市頂峰階段) 選擇性價比低的行為的結果就是積累不了財富。 古代家族會有一個叫族產的東西,就算族長也沒權力變賣(無法敗家),族長自己有自己的小家產。假設我們靠幾代人的努力讓族產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用族產產生的現(xiàn)金流保證子孫一定的物質需求,那子孫會不會更幸福?琴棋書畫是富裕家族的標配,為了讓他們的孩子在擇偶的時候有顯露財富的途徑(當年很難家產盡調)而現(xiàn)在是貧民用來階級躍遷的標配,這是本末倒置的。 那么買房是不是積累財富,肯定是,但現(xiàn)在的房產是不是屬于性價比很低的行為呢? 我舉個例子 1000萬的房子現(xiàn)在租金回報大概在15-20萬,(自住就是自己租給自己),如果一個企業(yè)的利潤是15-20的話,現(xiàn)在股市給定價是多少呢?大概200-300萬市值。那么這個房子到底值多少錢呢?這個價值有個最確定的算法就是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不懂可以先的百度搜下) 買房子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資產的方法(窮爸爸富爸爸書里很推崇)但現(xiàn)在肯定不是,為啥,大家太集中了,泡沫給吹得太大了,相比較商業(yè)地產的租金回報率還有5-6%,因為買商業(yè)地產的都會考慮租金回報率。為啥居民住宅大家不考慮?因為自住后大家不知道其實這是自己租給自己(當然還有戶口等租售不同權的影響) 綜上第二步就是懂得用錢的性價比,此時你就會和普通人的行為分道揚鑣。此時你就不會從眾,而正常的普通人肯定是從眾的。而從眾的行為肯定是性價比極低的,因為做這個事的人多就是供給多,那給的價格肯定低。(包括應試教育,包括樓市) 這幾天看一本書寫了他問很多人,什么是他們自己理解的財務自由,很多人不明白,作者說這就是為啥你們不會財務自由的根因,因為你們都沒搞清楚自己的財務自由是啥。 我的財務自由就是我投的資產的現(xiàn)金流(股利或租金加上資產增值超過通脹部分夠我的開支) 那么回到上述房產,如果我要40萬一年的開支,我就需要2000萬的房產。但是如果我能找到一個10%投資回報的資產,扣除3%通脹,那么我就只需要40/0.07=571萬該資產就夠了.此時和房子差近4倍。這就是我說的性價比問題,為啥房子性價比很差,因為現(xiàn)在大家都要,號稱剛需?98年之前沒商品房時候我們父輩咋沒這剛需?02年我買房時候號召租房同學都買房,為啥,租金回報率是6-8%。當年還有買房退個人所得稅,為啥,都不肯買房啊。啥剛需都是假的,都是為了買入希望房價漲而來的。。當租金跌破5%的時候這個市場對我就已經沒有吸引力了,跌破4%我就不看了。 當你的資產價格跌20%,而資產創(chuàng)造的現(xiàn)金流增加20%的時候你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比如你買入的股票(我只會叫股權),大部分人肯定是不開心因為股價跌了20%可是如果該企業(yè)不上市,利潤增20%開心嗎?肯定開心啊。同樣的企業(yè)同樣的利潤增長為啥多個上市是不開心呢?此時這部分利潤的分紅是不是可以買入更多股權呢?所以按我算法,熊市才讓我們能盡快積累足夠的資產。 最后第三步就是看懂資產價值,看懂價值才知道付出的價格是否合適。此時你就有了行為的依據(jù),從而達到長期絕對財務自由。財務自由不是靠貨幣,貨幣抗不了通脹,特別惡性通脹,如果要貨幣,就需要至少100倍的貨幣量(比如10億才相當于1000萬) 當一個普通人做到前兩步的時候,有個正常的收入(比如平均收入),慢慢積攢財富,那么財務自由并不遙遠。 假設財務自由是租金股利等被動收入超過工資收入的70%。上班時候儲蓄至少30%。那么10萬收入的普通人需要攢多少資產才能財務自由? 如果是房產就是7/0.02=350萬(租金回報率2%),每年存3萬要100多年,幾代人 如果是優(yōu)質公司股權 股利全部分紅是5%,那么就是7/0.05=140萬,對應140/3=46.7年。一代人的努力子孫永久財務自由。 如果還能提高投資收益率,比如8%,那么7/0.08=87.5萬,那么只需要20多年,如果考慮這20多年每年積蓄的投資復利,那么縮短到20以內也不難,如果再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從而增加每年的積蓄,那么時間可以更短。 為啥這又和大家感知不一樣,因為10萬的收入去買200萬的房子在我眼里就是在毀滅財富 對我而言200萬的成本就是20萬一年(10%投資回報率)如果你做的都是毀滅財富的事情,咋自由呢? 給孩子財務自由是不是給孩子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更好呢(其實沒穩(wěn)定的工作),確定的財務自由是不是比不確定的985,211更容易呢?如果一開始父母能給我一個財務自由的起點,多美好,我可以一開始就做我喜歡的事了。 讀書無用論的時候選擇讀書(30年前),沒人買房的時候選擇買房(20多年前租金回報率6-8%),哪怕我各方面能力都是中等偏下甚至很差,我照樣可以輕松財務自由。。那么你也可以。 文章的財富都是指的能產生現(xiàn)金流回報的資產,而且這個資產要能抗通脹,比如房產,優(yōu)質公司股權。貨幣或類貨幣(債券)在惡性通脹時候都會灰飛煙滅。 |
|
來自: 123k0lputlfgcj > 《經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