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統(tǒng)計,在葉天士治療的214例、五種溫病案例中,共用藥173味。使用頻率最高者為杏仁(71次),其次為生地(57次)、竹葉(51次)、連翹(49次)、麥冬(48次)、滑石(41次)、人參(40次)、桑葉(33次)、沙參(30次)、生甘草(30次)、黃芩(29次)等。 杏仁的配伍規(guī)律及運用 可見,杏仁的使用頻率高達71次。其中暑溫36次,風溫17次,濕溫、溫燥、溫熱各用6次。 一、杏仁的功效略述 杏仁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jīng),功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一般用于咳嗽氣喘,及腸燥便秘之癥。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稱其“主咳逆上氣”; 《藥性論》認為杏仁“主咳逆上氣喘促,入天門冬煎,潤心肺,和酪作湯,潤聲氣”。 《珍珠囊》稱其:“除肺熱,治上焦風燥,利胸膈氣逆,潤大腸氣秘?!?/span> 《本草備要》稱其:“辛苦甘溫而利,瀉肺解肌,除風散寒,降氣行痰,潤燥消積,通大腸氣秘。治時行頭痛,上焦風燥,咳逆上氣,煩熱喘促”。 二、杏仁的配伍與運用 1.杏仁與薄荷。 共用9次,見《指南》卷二·咳嗽第14案、第16案;風溫第6案等。薄荷辛涼,歸肺、胃經(jīng),能疏散風熱、清利咽喉,《本經(jīng)逢原》稱其:“辛能發(fā)散,專于消風散熱;涼能清利,故治咳嗽失音、頭痛頭風,眼目口齒諸病?!?/span> 呂景山稱:“薄荷性浮而上升,為藥中春升之令,故能解郁散氣?!?/span> 杏仁與薄荷相伍,一降一升,有辛涼解表,宣肺祛邪之效,用于風溫郁肺,而見發(fā)熱、咳嗽等證。 2.杏仁與牛蒡子。 共用3次,見《指南》卷五·風溫第1案;癍痧疹瘰第4案等。牛蒡子辛苦而寒,歸肺、胃,《藥品化義》稱其“能升能降,力解熱毒。味苦能消火,帶辛能疏風,主治上部風痰,面目浮腫,咽喉不利,諸毒熱壅……時行疹子,皮膚癮疹,凡肺經(jīng)郁火,肺經(jīng)風熱,悉宜用此”。風溫犯肺,肺受熱灼,則咽喉不利;肺主皮毛,肺經(jīng)有熱,則見皮膚癮疹。 杏仁配牛蒡子,有宣肺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風溫郁于肺經(jīng),證見咳嗽、咽中不利、皮膚癮疹等。 3.杏仁與連翹。 共用19次,見《指南》卷二·風溫第6案;卷五·暑第6案,溫熱第1案,斑痧疹瘰第2案等。 連翹苦、微寒,能清熱解毒透邪,《本草備要》稱其:“苦入心,故入手少陰、厥陰氣分而瀉火,兼除手、足少陽、手陽明氣分濕熱,散諸經(jīng)血凝氣聚?!边B翹不但入氣分,而且入血分,主要作用于上焦。 葉氏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狈问茱L熱,則易于痹塞不通,杏仁宣利肺氣,連翹清散上焦及肺部之熱,二者配伍,清疏上焦風熱,宣通肺氣郁閉,用于各種溫病邪犯肺衛(wèi)以及氣分階段,證見咳嗽、胸悶、口干、頭痛、身微熱、脈數(shù)等。 4.杏仁與半夏。 共用13次,見《指南》卷五·暑第3案、第4案;濕第27案等。葉氏在暑第4案中曾說:“氣分阻閉,當治肺經(jīng)?!狈沃鳉?,肺氣不通則咳逆上氣,肺不通調(diào)則痰熱壅肺而咳喘。 杏仁“主咳逆上氣”;半夏辛溫,有毒,《名醫(yī)別錄》稱其“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藥性論》稱半夏“消痰,下肺氣”??梢娦尤逝c半夏皆有降氣作用,且半夏具辛散之性,辛開苦降,增強杏仁肅降肺氣之力。二者配伍用于暑溫兼濕或濕溫肺氣不通之證,癥見咳嗽、咯痰、氣促、胸悶等。 5.杏仁與郁金。 共用12次,見《指南》卷五·暑第1案、第8案;癍痧疹瘰第2案等。 二者配伍有兩種情況: 一是治療氣分阻滯,證見脘悶、不食、不大便等。葉氏在暑第8案中說:“暑熱氣從上受,治以苦辛寒方”,苦能降泄,辛能發(fā)散行氣,寒能清熱,故苦辛寒方為治療暑溫之大法。杏仁苦而微溫,郁金辛苦而寒,二者配伍,成為葉氏苦辛寒法的主藥。 二是濕溫入于血分,見身發(fā)斑疹,飲水渴不解,夜煩不成寐等證。以二者行氣活血,《新修本草》稱郁金“主血積,下氣”;《本草備要》謂其“行氣解郁,泄血,破瘀,涼心熱,散肝郁”。郁金不但能下氣,還能行氣活血,與杏仁合用則有增強行氣活血的作用。 6.杏仁與厚樸。 共用16次,見《指南》卷五·暑第23案、暑第24案;濕第24案等。厚樸苦辛溫,長于行氣、燥濕、消積,《名醫(yī)別錄》稱其“消痰下氣”。 《本經(jīng)逢原》稱“厚樸苦溫,先升后降,為陰中之陽藥,故能破血中氣滯”。二者配伍,杏仁偏于利肺氣,厚樸偏于理脾氣,合用則理上中二焦之氣,且可使氣化則濕化而祛濕邪。用于暑溫挾濕或濕溫郁遏上中二焦氣分而見胸脘滿悶以及腹脹等證。 7.杏仁與白蔻仁。 共用11次,見《指南》卷五·暑第6案、第12案;濕第1案等。白蔻仁辛溫,能宣散肺中滯氣,溫行胃中寒氣,芳化脾經(jīng)濕氣,《開寶本草》稱其“消谷下氣”; 《本草備要》稱其:“流行三焦,溫暖脾胃,為肺家本藥,散滯氣?!?/span> 蔻仁不但能下氣,亦能散滯氣,且入肺、脾經(jīng),與杏仁合用則增強開宣肺氣作用,且可芳香行氣而祛濕,二者相伍用于暑溫挾濕或濕溫邪在中上二焦,見脘悶、嗆咳等證。 8.杏仁與通草。 共用8次,見《指南》卷五·暑第1案、第40案;卷二·咳嗽第11案等。 通草甘淡微寒,《本草綱目》稱:“通草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故入手太陰肺經(jīng),引熱下降而利小便?!?/span> 《本草正義》稱其:“性與木通相似,但無其苦,則泄降之力緩而無峻厲之弊,雖能通利,不甚傷陰,濕熱不甚者宜之?!?/span> 暑為熱氣,易傷氣分而致肺氣痹阻不通,故葉氏在用杏仁開肺氣的同時,配伍通草以清肺中之熱,肺熱一清,則有利于肺氣的宣通,二者配伍用于暑熱痹阻上焦或風溫痹阻肺氣,見咳嗽、胸脘痞悶、小便不利等證。 9.杏仁與象貝。 共用6次,見《指南》卷二·咳嗽第14案;風溫第1案;燥第1案等。 象貝苦寒,《名醫(yī)別錄》稱其:“療……咳嗽上氣,止煩熱渴?!?/span> 《藥性論》謂其:“主胸脅逆氣?!?/span> 《本草備要》稱其:“微寒,苦瀉心火,辛散肺郁,入肺經(jīng)氣分,心火降則肺氣寧?!?/span> 杏仁宣降肺氣,氣降喘咳自平,象貝清熱化痰,痰熱一去,則咳喘自平,二者伍用,功擅清肺降氣,化痰止咳,用于風溫、溫燥邪在衛(wèi)分或氣分,證見咳嗽、咯痰,或見聲出不揚等。 三、杏仁功效與配伍的討論 暑溫以氣分證最多見,暑多挾濕,濕邪最易阻滯氣機,故葉氏治療暑溫,邪在氣分,大多用杏仁。 概括有以下三種情況:淤宣肺散邪以解表;于肅降肺氣以止咳;盂開發(fā)肺氣以祛濕。 葉氏用杏仁主要取其入手太陰肺經(jīng),苦降泄氣,宣利肺氣之作用,主要用于肺氣不宣、肺氣不通及暑熱上蒸之實證,而虛證較少應用。 正如《本經(jīng)逢原》所說:“杏仁入手太陰經(jīng),辛能橫行而散,苦能直行而降。遂為散血降氣,定喘泄瀉,散結(jié)溫燥,除肺中風熱咳嗽?!?/span> 我們認為,無論是風溫、暑溫、溫燥、溫熱、濕溫,溫邪犯肺者,均可應用杏仁,以宣利肺氣為大法。肺主宣降,主一身之氣,肺氣宣暢,則一身氣機運行正常,若氣機閉塞,則熱邪沒有去路,從而易于逆?zhèn)餍陌?/span> 故可以認為,葉氏治療溫病非常重視調(diào)理氣機,而杏仁通過適當?shù)呐湮?,可宣通?/span>身上下之氣,氣機一通,則邪氣無伏匿之處。 在具體運用上,其邪偏于衛(wèi)表者,常配伍薄荷、連翹、牛蒡子;肺氣郁閉者,常配伍厚樸、半夏、白蔻仁、郁金;痰阻化熱者,常配伍象貝、通草。 葉天士溫病醫(yī)案研究/王榮,牛陽主編.--銀川:陽光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