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命璿[xuán](1575-1653年),字君衡,號虞石。龍巖西陂小洋村池塘厝人。王命璿出生于龍巖書香門第,其父王尚賢,萬歷舉人,官拜廣東興寧知縣。王命璿自幼才學(xué)過人,勤學(xué)苦讀。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王命璿中舉;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中楊守勤榜進士,高中進士第十二名。官至刑部尚書,奉正二品祿。王命璿為官清正,在任欽差大臣巡視直隸(今河北一帶)時,上疏力陳冊立皇太子的要害;嚴厲處置福建貪官高采。任廣東巡按時,熟知百姓疾苦,廣積糧秣,置辦義倉以備賑災(zāi)。增設(shè)澳門參將處,加強邊疆海防,制定外船進入廣州貿(mào)易法。王命璿文采出眾,尤精于文史。著有《古今傳贊序記文稿》《靜修庵堂集》《新會縣志》等。1646年清朝入主中原,他在萬安避居時寫下許多反清復(fù)明的文章。辭世時他立下遺矚:死不埋清朝地,也不見清朝天。出殯時,其棺木用鐵鏈懸掛,置于山洞之中,以遂其一生忠于明朝、不事二主的忠臣氣節(jié)。 清乾隆三年《龍巖州志》記述:王命璿中進士后不久,“知新會縣。以清介擢陜西道御史。時內(nèi)宦高寀肆害于閩,璿抗疏劾之,得旨撤回?!蓖趺v在任廣州新會縣知縣期間,禮賢下士,問民疾苦,很受當?shù)厥棵駬泶?。于是,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朝廷擢升王命璿為陜西道御史,巡視安康和延安一帶。1614年他又作為朝廷的欽差大臣巡視直隸(今河北一帶)。時萬歷皇帝只圖享樂,已20余年不理朝政。諸務(wù)廢墮,連東宮皇儲也長期空缺。王命璿乃上疏朝廷,力陳要害。糊涂昏庸的萬歷皇帝才從醉生夢死中勉強準其奏,冊立常洛為皇太子。 王命璿巡視直隸事畢,即將回朝復(fù)命。許多文武官員都想讓他在皇帝面前舉薦自己,紛紛攜重禮至其家。王命璿聞知,一概回絕。時福建有個叫高采的朝廷命官,平時橫行霸道,肆意奸淫燒殺;暗中勾結(jié)倭寇,為其營造船只、買辦朝廷禁貨。高采奢淫之余,還挖空心思地求不死之藥,竟強買民間兒童,用其頭顱稚骨和藥食之,其倒行逆施令人發(fā)指。然而朝廷無視福建百姓的控告,竟讓這十惡不赦的高采魚肉閩人達16年之久。王命璿知曉后激憤異常,親自調(diào)查并掌握高采的累累罪行,上疏朝廷,終將其處置,士民拍手稱快。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王命璿父尚賢死于任上,靈柩運回龍巖安葬。王命璿經(jīng)朝廷批準,乃回鄉(xiāng)守孝。但孝期未滿,朝廷便起用他任廣東巡按。他熟知廣東百姓的疾苦,到任后采取廣積糧秣、禁糧外流的措施。同時,他還從省府庫銀中撥出專款,置辦義倉以賑濟饑民。是年廣東旱災(zāi),但由于王命璿事先采取了防患措施,僅義倉便救活千余戶人。 查閱民國三十四年《龍巖縣志》,有“巡按廣東,請改澳門參將,以增防守”的記述。萬歷末年,由于邊戎松弛,廣東沿海一帶不僅常受倭寇的侵擾,而且還遭到西洋兵艦的威脅。1553年,葡萄牙人以所謂“借地晾水浸貨物”為借口,通過向明朝官員行賄的方式,獲準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并迅速聚集成村,設(shè)立有關(guān)機構(gòu)。為了保衛(wèi)祖國海疆,防備外來騷擾進犯,王命璿從軍事戰(zhàn)略考慮,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軍事措施:下令增設(shè)澳門參將處,作為管理澳門地區(qū)防務(wù)的軍事機構(gòu);奏請朝廷批準并選拔智勇雙全的軍事指揮官“參將”;征調(diào)能征善戰(zhàn)的精兵“西山之兵”防守澳門,以加強這一地區(qū)的防務(wù)。此外,他還頒布命令,規(guī)定外國船只除在指定日期可以入廣州貿(mào)易外,其余時間一律不得靠岸;根據(jù)廣東(指今兩廣地區(qū))沿海的地形,周密部署海岸防務(wù)據(jù)點,使那些往來于東南亞等地的荷蘭、葡萄牙人無機可乘,國家安全得到保證。王命璿出任廣東巡按,時間約有五六年。他作為一名主持、協(xié)調(diào)地方軍政事務(wù)的官員,能體恤民心,從民族利益出發(fā),加強國防,捍衛(wèi)了澳門的利益,永遠受到祖國人民的懷念和尊敬。 王命璿不僅重視海防和地方建設(shè),而且還十分注重撫慰民困。當時聚集在廣州府的應(yīng)試考生,有相當一部分是窮人子弟。由于連年遭受災(zāi)荒,盤纏拮據(jù)。王命璿聞知后,立即征調(diào)廣州、肇慶、潮州三府的多余銀錢,買置田地收取租稅,作為全省應(yīng)試考生的卷費,他的行止一度受到朝廷的贊賞。天啟元年(1621年),王命璿被晉升為大理寺丞,不久升任太常寺少卿。由于他掌管朝廷廟禮儀式有條不紊和推行節(jié)儉措施,受到天啟帝的賞識,四年后他被晉升為大理寺卿。 民國三十四年《龍巖縣志》對王命璿中晚年的經(jīng)歷作了概述:“天啟間,歷官大理卿。時魏珰擅權(quán),命璿抗章彈劾,幾不測,尋以母憂歸,乃免。崇禎初,起刑部左侍郎,置部事,召對平臺,論律例及獄情,帝不悅,申飭而退。中官鄧希詔守邊失機,大珰欲護之,命璿執(zhí)法不回,忤帝意,遂告歸。闖賊陷京師,挈家入萬安山中。后聞永歷在粵,遺孫思沂勤王。尋卒,賜謚忠正?!币蜓@一歷史印跡,王命璿的后半生頗具悲壯意味。 明末政治腐敗,國事日非。天啟五年后,宦官魏忠賢大權(quán)獨攬,遍設(shè)監(jiān)獄,殺害東林黨楊漣等6人,公然自稱九千歲。他的權(quán)勢不僅引起當朝大臣的強烈不滿,而且還嚴重威脅著皇權(quán)的利益。天啟六年二月,以前應(yīng)天巡撫周起元及高攀龍、周順昌等為首的大臣聯(lián)名控告魏的暴虐。在這種情況下,天啟皇帝不得不授權(quán)王命璿審理此案。這件事給王命璿的壓力是很大的。他知道魏是皇帝的寵臣,掌握東廠的生殺大權(quán),而周起元、高攀龍等又是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兩邊都得罪不得。眼見朝廷規(guī)定的審訊日期臨近,他苦思冥想,卻總想不出萬全之策。這時王命璿母親丁太夫人見他左右為難,問明原由后,力勸兒子遵旨受理此案,王命璿只好遵母命。不久王命璿開堂審理,正欲傳當事人時,不料家人急報丁太夫人去世。王命璿大驚,遂告退堂。原來丁太夫人知道兒子的難處,以吞金自殉來解兒子之圍。天啟帝聞訊,準其辦喪事,并下旨推遲此案的審理。王命璿便趁機向朝廷告長假,扶柩回鄉(xiāng)守孝。后來,崇禎皇帝為表其母的英烈行為,特贈送皇傘一把,刻碑在其母墳頭上。 崇禎十年(1637年),朝廷以原大理寺卿重新任用王命璿,次年調(diào)任刑部左侍郎職。這時李自成、張獻忠的農(nóng)民軍與官軍周旋于湖廣、四川。皇太極的清兵又在山海關(guān)外攻占明朝多處重鎮(zhèn)。內(nèi)外交困的崇禎帝只得橫征暴斂,以敷急需。王命璿知道這樣做是飲鴆止渴,同時又查明因征稅不力而關(guān)押的貶官、犯人多是冤枉者,便上疏朝廷。王命璿提出緩減征稅,釋放無辜,提用忠賢。崇禎帝便宣旨準三品以上官員到朝面試,有才干者即行錄用。崇禎十二年(1639年)朝廷晉升王命璿為刑部尚書(官正二品祿)。這時以兵部尚書楊嗣昌為首的明軍被李自成、張獻忠的農(nóng)民軍打得落花流水。崇禎帝調(diào)集大批官員隨軍監(jiān)督也無濟于事。時鄧希詔鎮(zhèn)守的要塞被農(nóng)民軍攻破,按封建法規(guī)理應(yīng)革職查辦。但楊嗣昌著力保之,崇禎帝也有意不問。案子到刑部后,王命璿卻據(jù)實查辦,不留情面。這不僅激怒了楊嗣昌,也得罪了崇禎帝。王命璿處此境地,只好仰天長嘆,崇禎十三年(1640年),已經(jīng)65歲的王命璿告老還鄉(xiāng)。 1646年,王命璿回鄉(xiāng)6年,清軍攻下泉州、漳州后,大兵直趨龍巖,清朝派人傳信于王命璿勸降。當清軍要從漳州攻入龍巖時,王命璿賣掉城中9座房產(chǎn),舉家搬進小洋“池塘厝”居住。在湊足資金后,命他的孫子王思沂帶上十幾家丁遠赴廣東,支持南明王繼續(xù)反清復(fù)明。在清軍將入龍巖時,為了不被清軍所捕獲,年已71高齡的王命璿毅然帶上十幾口家人,從小洋徒步轉(zhuǎn)移至80多公里外的萬安深山中隱居,而不怕清軍、不聽號令的王氏宗親后來幾乎被趕盡殺絕。由于路途遙遠,行動不便,王命璿將家中楊氏、何氏、談氏、生氏4位女眷送入東寶山石云巖寺(后更名為晴云寺)內(nèi),讓她們削發(fā)為尼,以免清軍攻入龍巖后,女眷遭受不測。4位女眷卒后分別被安葬于晴云寺內(nèi),現(xiàn)在為“四尼姑塔”,是縣級文保單位。 王命璿任過太常寺少卿,對佛教、廟宇情有獨鐘,廟宇的主持、方丈對他也照顧周全,當他遁入山間鄉(xiāng)野時,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大小寺廟的關(guān)照,萬安池家山的圓光寺就是最好的例證。1653年春,王命璿知曉自己時日不多,便交待圓光寺覺慧禪師說:“他死不埋清朝地,也不見清朝天,徹徹底底與清朝劃清界線?!睕]過幾天,王命璿懷著復(fù)明遺恨的悲傷心情溘然長逝。覺慧禪師只好按王尚書的遺言行事,將上好的棺木收殮一代忠臣之尸體,用鐵鏈將棺材懸掛于山洞之中。幾十年之后,棺木腐爛,鐵鏈生銹斷折,廟中和尚又用青崗石打造孔盤,將王命璿的骨骸裝入石盤大孔中,選好吉地,墓地上砌大青石園墩,再將裝有王命璿骨骸的石盤架在上方,最后打造青石圓傘型蓋在上方。為了不被別人破壞,以防清政府追查,王命璿墓前豎碑鐫刻“圓寂恩師代烈老和尚之墓”,該墓一直有王命璿后裔去祭拜。2017年11月,王命璿墓得以重新整修并致祭。 王命璿作為晚明高官,其文采也出類拔萃,出口成章,尤精于文史,在當時福建文人中具有獨特的風范。王命璿的遺作有:《古今傳贊序記文稿》《靜修庵堂集》《新會縣志》《王虞石滄州六卷》《王虞石史論三十六卷》《靜觀詩集十二卷》。除《古今傳贊序記文稿》外,其余都珍藏于北京博物館。王命璿留傳下來見得到的古詩有《五坡懷古》《次崖門三祠》《次字·沙先生吊古》等篇章?!豆沤駛髻澬蛴浳母濉肥峭趺v書寫,與其胞弟、京城通判王命璣等收集整理的大型詩歌、散文集,有記述龍巖古城風貌、小洋尚書第風景、尚書本人生辰日子、上杭吊鐘巖風景、永定東華山風景等,現(xiàn)藏于日本國家古藉館中。在回鄉(xiāng)守孝期間,王命璿捐款建造上杭步云的馬頭山寺廟,發(fā)動人們捐款重修永定東華山寺廟,發(fā)動漳州鄉(xiāng)賢為漳州知府施邦曜建生祠。幾十年的從政生涯中,從廣東的新會、廣州、惠州、肇慶、海豐至漳州、龍巖、上杭、永定等地,都可見由王命璿所捐款建造的廟宇,所書寫的堂匾、石刻、塔詞等都字跡清楚、歷歷在目。如馬頭山寺廟贈至道禪師的一幅對聯(lián)至今掛于墻上,上聯(lián):至敬至誠五蘊皆空空色相,下聯(lián):道高道厚六根盡凈凈身心,橫幅:馬頭名山。他在巡撫廣東時,到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捕處《方飯亭》察看,為文公寫下了《五被懷古》的絕句。他在萬安與連城交界處圓光寺避難時,揮毫寫下《圓光寺廟》:圓光古剎傍云巔,極目燙胸吃紫煙?;幸娙鐏韨鞔笪?,覺天日月映無邊。王命璿故居的楹聯(lián),據(jù)說也出自他本人的手筆:“尚書都督府,名宦鄉(xiāng)賢家”“文尚書,武都督,歷代衣冠光上國;祖忠臣,孫鄉(xiāng)賢,萬世孝友振家聲”,此聯(lián)正是王命璿忠正、鄉(xiāng)情、族親的真實寫照。 END |
|
來自: 刀光劍影wjg > 《明刑部尚書王命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