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陸 我的長壽之道,就是達觀開朗,寡欲清心,無悔無愧,不驚不懼,盡心而為,量力而行,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好,老有所樂。無病鍛煉,有病求醫(yī),不要自以為是,滿不在乎,然而又時刻準備著,聽候召喚。這可以說就是我的老年觀。 ——馬識途,《讀者》2022年第15期
前段時間遇見一位退休長輩,聽他聊起自己的近況。
退休后,長輩生活豐富多彩,精神富足,每一天都心情愉悅。時不時約上三五好友,打羽毛球、垂釣,或參加社區(qū)的老年課堂,學毛筆字、唱美聲,嘗試新鮮事物。偶爾去鄰居、親朋家串門,比一比誰家的葡萄長勢好,結(jié)的果子多,或是炫耀炫耀孩子買的新衣服。跟這位長輩深入了解后,才發(fā)現(xiàn)他晚年幸福的秘訣,在于置頂健康,深耕自我,愛護伴侶。人生忙碌的順序一旦錯了,晚年的生活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先管事業(yè),后顧身體古語有云:“老去身猶健,秋來日自長?!?/span>大部分人仗著年輕,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幾瓣,快速掙夠下半生的錢財,過上“早年吃苦,晚年享?!钡纳睢?o:p>忽略身體的需求,過早透支精力,折騰久了,發(fā)現(xiàn)健康是禁不起揮霍的。一旦超支,再輝煌的事業(yè),再豐厚的物質(zhì),也無法換來幸福。為了沖業(yè)績、拿獎金,他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像是被釘在座位上,深夜整棟大廈已熄燈,他的工位仍亮著燈。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臉,泡杯咖啡,敲打大腿,用力睜大上下打架的眼皮,回郵件、寫方案。餓了,不是點個快餐,就是泡個泡面,再不然就是用手邊的小零食、面包,隨便對付一頓。周圍人勸他,不要總是這么拼命,多休息,別把身體搞垮了。網(wǎng)友不以為意,覺得自己身強體壯,想干啥就干啥,通宵熬夜不在話下。直到公司體檢,報告結(jié)果顯示,多個指標亮起“紅燈”,高血壓、高血脂都找上門來。這之后,他開始規(guī)律飲食,吃健康蔬菜,作息正常,跑步鍛煉。頭暈、頭疼癥狀逐漸減少,也不再覺得乏力、心悸,唇色變得紅潤起來。健康是一種無形的財富,經(jīng)營好健康,你的有形資產(chǎn)才有意義,財運才能旺盛。有句話說:“智者要事業(yè)不忘健康,愚者只顧趕路而不顧一切。”年少,吃盡苦頭,才獲得如今的全部家當,年邁時,卻不得不全交給重癥監(jiān)護室。耗盡生命獲得的事業(yè),背后全是后悔不已的淚水。有一種悲哀是,你在前面使盡全力,掙的“辛苦錢”越多,未來的健康額度掉得越快。健康是人生的第一筆財富,用它來武裝自己,你的“人生資本”才能越積越厚。先忙孩子,后理自己當你不斷充盈自我,讓生命散發(fā)芳香,不知不覺間,想要的一切都已經(jīng)到來。家庭和睦安定、氛圍溫馨,孩子昂揚向上、天真善良,一家人遇事不爭吵、不逃避、不責怪。如此,到了老年,你不需為子女的幸福勞心費神,日子清凈,盡情享受時光。紀錄片《人生第二次》里的黃妹芳,下班后坐在飯桌前,戴著厚厚的眼鏡,逐字逐詞查詢晦澀的專業(yè)名詞,一個視頻來來回回,反復播放。有時,她要去參加線下學習,就得馬不停蹄地趕地鐵,站著度過兩個小時的時間。大大小小的筆記本上,記錄著密密麻麻的內(nèi)容,頁腳因多次翻閱,明顯皺起來,頁面也變黃變舊,在墻角疊成小山。就這樣,她靠工作之余的自學,拿到大專文憑,考取本科,從一線女工做到“線長”。兒子在她的感染下,不再貪玩,全身心投入學習,做事也很有耐心。他每天六點半前就到校自習,將學習任務(wù)安排得井井有條,從不需要大人費神。父母修煉內(nèi)功,不斷進修完善自我,豐富見識,跳出方寸之地,將日子過得熱氣騰騰,自然培養(yǎng)出感恩、優(yōu)秀的孩子。相反,把孩子放在首位,所有的精力用來愛孩子,喪失自我,換來的只是功利、空心的小孩。網(wǎng)友日常購買的東西,大部分是家庭或者老公、兒子需要的,她喜歡的東西總是看了又看,選了又選,最終放棄。孩子一坐到飯桌上,就有可口的飯菜吃;渴了,隨手一拿就是不冷不熱、溫度適中的水;連水果都隨時洗好、切好,擺成精致的造型,端上桌哄著、求著多吃一點。結(jié)果,孩子把網(wǎng)友的愛視為理所當然,嫌棄媽媽沒有工作,穿著打扮丑。甚至在一次拿快遞回來時,孩子說:“媽媽,你又不上班,錢都是爸爸掙的,你還買這么多東西!”操心孩子的成長、就業(yè)、婚姻前,請先滿足個人需求,學習充電,培養(yǎng)發(fā)展興趣愛好,給自己心靈放個假,有個休息、喘氣的空間。自身處于好的狀態(tài),才有余力與人相處,帶來幸福歡樂。畢竟,優(yōu)先愛自己,能量磁場長期維持在舒適、安全的頻道,才能遇到愿意取悅你的人。先瞅父母,后陪伴侶人生這一趟列車,裝載著父母、兄弟姐妹、孩子等過客,但走到最后,也只剩伴侶在身邊。父母對你再好、再愛,他們總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不能伴你左右。孩子也總會長大,外出拼搏,建立起自己的小家,雖能回來看看,但也不能常伴。青年時,伴侶是夢寐以求的戀人;中年時,是家庭共同的支撐者;暮年時,則是彼此的守護者。將父母的話奉為圭臬,不管對錯,事事聽從;把伴侶的意見當作耳旁風,聽聽而過,入耳不入腦。日積月累,再火熱的感情,也會被一盆接一盆的冷水澆滅,兩人漸行漸遠。最后不是伴侶心灰意冷,帶著千瘡百孔的心離開,就是搭伙過日子,互不搭理,各過各的。電視劇《好事成雙》中,當父母說不熟路況,要求接送時,衛(wèi)明二話不說答應(yīng),不管妻子林雙正在接娃,也要她去車站接人。嫌炒的青菜太軟,沙發(fā)靠背上東一件外套、西一件上衣,家里邋遢雜亂。衛(wèi)明看不見妻子生著病,狀態(tài)不佳,反倒聽父母的話,要求妻子立馬重做飯菜,收拾衣服。一聽到父母告妻子狀,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打電話數(shù)落妻子。被衛(wèi)明這么“雙標對待”,妻子越來越心寒,最后兩個人以離婚告終。孝順父母,本沒有錯,錯的是一味順從,不獨立思考,不聽取愛人的意見,強迫對方一味配合。這種行為,是披著“孝順”外衣的自私,是對伴侶的不尊重。成家立業(yè)后,要有為人伴侶的意識,遇事與隊友有商有量,重視對方的看法。眼里有活,互相承擔,方能讓承載著一家人的小船行得穩(wěn),走得遠,攜手相伴,共赴晚景暮年。有人曾說:“今天的中年,決定著老年的諸種可能。那些晚年釀成的悲劇,多半是年輕時走錯的路。”中年你選擇怎樣的人生順序,晚年就承擔對應(yīng)的因果。有硬朗的身軀,老了可以行走天地之間,看高山流水,看潮起潮落;子女孝順、懂感恩,你才能少操勞,每日笑呵呵地遛狗散步;再加上能與知你冷暖的人廝守,晚年生活才能有滋有味。點點“在看”,愿你我從此刻起,把人生的排序理順,為充滿甜味的晚年奠定基礎(chǔ),讓幸福好運在身邊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