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法國被譽為“高盧雄雞”,法國人也以高盧人后裔而自豪。那么,高盧人到底是什么人,法國人到底是不是純正的高盧人呢?下面我從高盧人的歷史講起,來簡單聊聊這個問題。 高盧人是什么人?高盧人是古羅馬人對居住在萊茵河以西包括現(xiàn)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地凱爾特人的統(tǒng)稱。現(xiàn)在,一種說法認為高盧人是凱爾特人的一個分支;一種說法則將兩者劃等號,只不過高盧人是羅馬人的稱呼,凱爾特人是希臘人的稱呼。無論哪種說法,講高盧人都繞不開凱爾特人的歷史。 凱爾特人早先居住在多瑙河、萊茵河的上游,也就是現(xiàn)在德國南部一帶。公元前六七世紀,生活在更北端的日耳曼人開始向南遷徙。迫于壓力,凱爾特人開始向歐洲西部遷徙,這是堪比4世紀日耳曼民族大遷徙的一次民族遷徙浪潮。 到了公元前4世紀,凱爾特人已經(jīng)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各個地區(qū)。向西,他們渡過英吉利海峽,到達不列顛島,然后進一步向西占領(lǐng)了愛爾蘭。向南,他們越過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脈,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和亞平寧半島,向東他們到達了小亞細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土耳其一帶。 在羅馬人崛起之前,凱爾特人已經(jīng)建立起了一個足以和日后羅馬帝國相媲美的遼闊“帝國”。 可惜的是,凱爾特人始終處于原始的集體部落形態(tài),不同部落之間相互爭斗,沒能形成一個強力的統(tǒng)一政權(quán),這成了日后凱爾特人衰落的一個主要原因。 上面我提到了有一支凱爾特人越過了阿爾卑斯山,進入了亞平寧半島。而此時羅馬人已經(jīng)征服了半島南部的各支勢力,開始迅速崛起,就不可避免地和凱爾特人發(fā)生了接觸。 也就是在與羅馬人的接觸過程中,凱爾特人才有了“高盧人”這個稱呼。羅馬人把生活在阿爾卑斯以北的凱爾特人稱為山北高盧,把阿爾卑斯山以南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凱爾特人稱為山南高盧。 高盧人與羅馬人高盧人和羅馬人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斗發(fā)生在公元前390年,此時的羅馬還不是日后那個縱橫地中海無敵手的強大帝國,在同高盧的第一次戰(zhàn)斗中敗下陣來。 高盧人攻陷羅馬城,永恒之城第一次淪陷在異族人手中。為了讓高盧人退走,羅馬人不得不向其支付大量的黃金,這件事成了羅馬建國以來最大的恥辱。 羅馬人知恥而后勇,公元前225年,羅馬在泰拉蒙戰(zhàn)役中大敗高盧人,標志著羅馬高盧雙方的攻守之勢開始逆轉(zhuǎn)。 公元前146年,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zhàn)爭打敗迦太基,隨后又通過馬其頓戰(zhàn)爭、安條克戰(zhàn)爭,征服馬其頓和安條克王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此時的羅馬已非昔日可比,尤其是在公元前107年馬略完成軍事改革后,羅馬軍團的戰(zhàn)斗力大漲,向高盧人復仇雪恥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 公元前82年,山南高盧被羅馬獨裁者蘇拉所征服,整個意大利半島成為羅馬的領(lǐng)土。 公元前59年,凱撒發(fā)動對山北高盧的征服戰(zhàn)爭,經(jīng)過8年的血戰(zhàn),凱撒徹底將凱爾特人的核心地區(qū)高盧(也即現(xiàn)在的法國)所征服,從此刻起法國開始了長達五個多世紀的羅馬化進程。 在凱撒征服高盧的過程中,一個叫維欽托利的部落首領(lǐng)曾頑強抵抗羅馬的入侵,但最終敗于凱撒之手,成了凱撒凱旋式上的戰(zhàn)利品和犧牲品。 長期以來,維欽托利一直不受歷史學家的關(guān)注,直到19世紀中葉,拿破侖三世對維欽托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開始在法國境內(nèi)大力宣揚維欽托利的英勇事跡,將其視為法蘭西的民族英雄,是高盧人反抗羅馬人的自由戰(zhàn)士。 高盧被征服后,羅馬將其劃為行省。在此后的五個世紀中,高盧一直是羅馬所有行省中最重要的一個,也是除了西班牙之外,羅馬化最明顯的一個行省。 羅馬統(tǒng)治高盧長達五個多世紀,大量羅馬人涌入高盧地區(qū),尤其是那些退役的軍團士兵與當?shù)氐母弑R女性通婚,導致高盧人與羅馬人發(fā)生了高度融合,最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高盧-羅馬混合族群。 在語言上,早期高盧人使用的凱爾特語也逐漸被更為強勢的拉丁語所取代,在此后數(shù)個世紀的發(fā)展中,拉丁語的口語形式也就是通俗拉丁語成為高盧地區(qū)的主要語言。 高盧人與日耳曼人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說法國人都是羅馬化了的高盧人呢?并不是,因為羅馬對高盧的統(tǒng)治只持續(xù)到5世紀下半葉,西羅馬滅亡后,法蘭克人開始占據(jù)此地,并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講過,法國的全稱“法蘭西”這個名字就是“法蘭克”的不同發(fā)音,由此可見法蘭克人的統(tǒng)治對法國歷史的影響同樣重大。 法蘭克王國的開創(chuàng)者是克洛維,克洛維統(tǒng)一了法蘭克諸部,建立法蘭克王國的第一王朝——墨洛溫王朝。 墨洛溫王朝后期,國王懶政,大權(quán)旁落至宮相手中。在教皇的支持下,“矮子”丕平廢黜墨洛溫王朝末代國王,自立為王,開創(chuàng)法蘭克第二王朝——加洛林王朝。 丕平之子查理曼在位期間,東征西討,建立了自西羅馬滅亡之后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然而查理曼死后不久,法蘭克帝國便被其三個孫子瓜分,形成東、西、中法蘭克三個分王國。 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在卡佩王朝統(tǒng)治時期更名為法蘭西王國,是為現(xiàn)在法國的前身。 那么法蘭克人是什么人呢?從語言文化上劃分,法蘭克人屬于獨立于凱爾特人、羅馬拉丁人之外的歐洲另一個種族——日耳曼人。因此,法蘭克人的統(tǒng)治可以看作是繼羅馬人之后,高盧遭受的第二次大規(guī)模入侵和族群融合。 然而日耳曼人的入侵并沒有隨著法蘭克人的統(tǒng)治穩(wěn)定下來而結(jié)束,新的一波日耳曼入侵馬上又來了。 9世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人迫于生存壓力開始大規(guī)模對外遷徙,形成了中世紀歷史上著名的維京海盜浪潮。 其中西法蘭克王國是維京人肆虐最嚴重的地區(qū),甚至首都巴黎也一度被維京人攻陷。911年,不堪其擾的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在西法蘭克的西北劃出一塊區(qū)域,允許維京人居住。因為法國人把維京人稱為“諾曼人”(意為來自北方的人),所以這塊地兒就被稱為諾曼底。 定居下來的諾曼人,放棄了海上劫掠,刀口舔血的冒險生活,開始化劍為犁,定居下來,與當?shù)氐奈鞣ㄌm克人通婚,接受了西法蘭克的語言、服飾和文化傳統(tǒng),逐漸被西法蘭克人所同化。 諾曼人也即維京人,也屬于日耳曼人,這樣一來法國除了法蘭克人之外,又注入了第二波日耳曼人的基因。 諾曼底 另一支凱爾特人的遷徙除了日耳曼人之外,在中世紀法國還迎來了另一支凱爾特人。 上面我們講到了,凱爾特人輝煌時期,幾乎遍布歐洲各地,其中就包括不列顛島。不列顛這個名字的由來就與其中一支凱爾特人“布列吞人”有關(guān)。 羅馬在征服高盧后,大概又過了一個世紀,再度征服了不列顛。不列顛被羅馬統(tǒng)治了近四個世紀,也融入了大量羅馬拉丁基因,但和高盧相比,不列顛遠離羅馬中心,所以羅馬化相對較輕。 西羅馬滅亡前夕,羅馬軍團撤離不列顛,留下政治真空。來自日德蘭半島的三支日耳曼部落——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開始向不列顛遷徙。 這些日耳曼人遷徙過去之后,就把當?shù)氐膭P爾特人驅(qū)趕到不列顛島的西邊和北邊的貧瘠之地。這樣一來不列顛就從凱爾特人的土地變成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即“英格蘭”。 還有一部分凱爾特人渡過海峽來到了法國西北部,即今天的布列塔尼大區(qū)。布列塔尼這個名字和不列顛十分相似,也是和遷居至此的“布列吞人”有關(guān)。 布列塔尼在此后的千年間,一直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直到16世紀才被徹底并入法蘭西王國之中。 布列塔尼 法國主體民族定型隨著最后一波維京人的注入,法國的民族構(gòu)成基本定型。雖然在14世紀到15世紀,英法爆發(fā)百年戰(zhàn)爭,英國人曾大舉入侵法國,但最終被法國人打敗,徹底退出歐洲大陸。 此后,法國經(jīng)歷了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再到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拿破侖登上帝位,又經(jīng)歷幾次復辟和共和,王朝更替,風云變幻,然而法國主體民族卻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直到現(xiàn)代黑人開始占據(jù)巴黎。 而在百年戰(zhàn)爭時期,法國人出于對英國侵略者的仇恨,率先在歐洲產(chǎn)生了民族意識,不同的法國人開始尋求與英國人相區(qū)別的身份認同感。 到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德國、奧地利等國先后組織多次反法聯(lián)盟,試圖撲滅革命火焰以及剿滅后來的拿破侖帝國。 這三個同盟的主要組成國主體民族都屬于日耳曼人,為了提升民族凝聚力,并有目地和反法同盟的日耳曼人劃清界限,這時候的法國人開始以“高盧人”后裔所自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甚至將“高盧雄雞”的形象加入國徽之中,從此之后“高盧雄雞”也成了法國人的別稱。 然而,從上面對法國歷史的梳理來看,高盧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法國人。法國人是由凱爾特人(包括土著高盧人和遷徙而來的布列吞人),羅馬人以及日耳曼人(包括法蘭克人、諾曼人)構(gòu)成的混合族群。所以現(xiàn)在的法國不同地區(qū)的人群差異很大,北面很多都是身材高大、金發(fā)碧眼的日耳曼人,而南邊大部分身材較矮,黑發(fā)黑眸的拉丁化的凱爾特人。 PS:推薦一個優(yōu)秀的歷史類公眾號,喜歡的朋友可以加關(guān)注哦! · 意大利到底什么人種?為什么和英法德等歐洲其他國家差異這么大?· 從法老重臣到整個民族淪為“巴比倫之囚”,猶太人犯了哪些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