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鄭板橋曾深情地描述他的畢生憧憬:愿筑一堵土墻,圍起一個小院,院內(nèi)翠竹搖曳,百花爭艷,一片生機(jī)盎然。 這般愿景,豈止是鄭板橋一人的夢想,實(shí)則是每個人心中對理想生活的無限向往。 朝霞映東海,夕陽染庭院 01 當(dāng)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東海之濱被朝霞染成一片金紅,仿佛天地間的一幅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而到了黃昏時(shí)分,夕陽的余暉透過樹梢,斑駁地投射在小院之中,那一刻的寧靜與美好,足以讓人忘卻塵世的紛擾。 在這方寸的庭院里,我們可以靜觀庭前花開花落,閑看天上云卷云舒,體驗(yàn)生活的點(diǎn)滴變化。閑暇時(shí),捧一本書,品一杯香茗,便可悠然度過一個寧靜的午后。 這樣的時(shí)光,如同禪意深深的沉思,讓我們從忙碌的生活中抽離出來,以更為平和的心態(tài)去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 晚明歸隱情,庭院寄禪心 02 談及庭院,便不得不提晚明時(shí)期的士人們。在那個物質(zhì)豐富、文化繁榮的年代,他們卻選擇了一種更為內(nèi)斂和淡泊的生活方式——歸隱。 他們精心營造庭院與園林,以此作為自己精神的棲息地。 對于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中國人來說,與山水為鄰,便是最為理想的修行方式。 在庭院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中,我們得以親近自然,聆聽林間的鳥鳴和泉水的叮咚,仿佛置身于幽深的山谷之中。 這,便是中國人內(nèi)心深處最為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 然而,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瑣事和紛擾所牽絆。每天沿著既定的軌跡奔波忙碌,心中的那份山水情懷卻被現(xiàn)實(shí)的壓力所束縛。 于是,我們開始將目光投向生活中的細(xì)微之處——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生命力的草木和石礫。 中國人對于自然的敬畏和熱愛從未改變,擁有一方屬于自己的庭院,便成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 心中理想院,宅中有詩意 03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描繪他心目中的理想庭院:“園中有宅,宅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 這樣的庭院不僅美輪美奐、四季如春,更充滿了生機(jī)與活力。 無論是常青的松柏,還是嬌艷的花卉,都讓人賞心悅目。 潺潺的流水聲,更是為庭院增添了幾分靈動與韻律。晴天時(shí)陽光斑駁地灑在墻面上,形成美麗的光影效果。 而到了夜晚月色如霜般皎潔,清亮地鋪灑在院落之中,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 月下梨花院,詩意滿生活 04 在城市化進(jìn)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我們與自然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yuǎn)。身居高樓大廈之中,我們很難再感受到那份來自大自然的親切與寧靜。 因此擁有一方庭院,便成了我們內(nèi)心最為迫切的渴望,它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的存在,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和精神的寄托。 庭院之于中國人,不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們詩性情懷的源泉,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用他們的筆墨,贊美過庭院的美麗與詩意。 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和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cái)?sh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即使在忙碌而平凡的日子里,我們也能從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中。 汲取到心靈的滋養(yǎng)和力量,把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都過成詩一般美好,以此抵御歲月的侵蝕和生活的瑣碎。 |E N D| 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涉及侵權(quán)或?qū)Π鏅?quán)有所疑問,請留言聯(lián)系處理 雅致生活丨庭院建筑丨清居閑茶丨物玩清供丨視覺美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