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到過長城旅游的人,還非常罕見 70年代的中國,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們從電影、電視劇、圖書中,都聽過有關70年代的故事。也從父輩那里,聽過70年代的種種傳說。 生產(chǎn)隊、中山裝、糧票、赤腳醫(yī)生、無軌電車、28寸大自行車、蜂窩煤、稻草人……這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名字,或許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對于未經(jīng)歷70年代的年輕人來說,再多傳說也比不上觀看那個年代的老照片!那個時候國內(nèi)還是黑白攝影,然而有一位名叫Garsmeur的法國游客,卻拍下那個年代罕見的彩色照片。 然而,Garsmeur 并非普通的“到此一游”,而是一名專業(yè)攝影師,所以他拍攝的照片具有很高的專業(yè)水平。下面,就來看這個法國人鏡頭中,半個世紀前的中國風景吧! 70年代的人,人心單純、沒有心計,鄰里關系融洽,至今令人無比懷念! 70年代的中國小朋友,純真的表情和今天無異,但他們穿的衣服卻風格不同,不少人還在穿打補丁的衣服。 70年代,私家車尚未普及,當年是真正的“自行車王國”。當年能擁有一臺大品牌的永久自行車,就像現(xiàn)在開豪車一樣,令人羨慕! 70年代,當時上班的地方不叫“公司”,而叫“單位”。遇到陌生人,老是問“喂,你是哪個單位的?”單位門口,都有一個小間的傳達室。 70年代的農(nóng)村,農(nóng)民們挑著曬干的稻草回家。稻草在農(nóng)村的作用可大了,可以貼在床上的草席下取暖,也可以當柴火燒,還可以喂馬喂牛。 70年代的街頭,一位賣魚的大娘,穿著十分樸素。不過當年的街頭,居然如此干凈整潔,比現(xiàn)在的菜市場強多了。 那個年代,農(nóng)貿(mào)市場還沒有菜販子,也沒有現(xiàn)在小區(qū)門口的蔬菜小超市,都是農(nóng)民騎單車到城里去賣菜。 70年代,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沒有旅游的觀念,人們也極少去外地旅游。不過,長城還是有一些本地的年輕人旅游,不過照片中這位小哥是在使用手機拍照嗎? 70年代末,農(nóng)村房子開始告別土坯房,使用紅磚、鋼筋混凝土的新房子變得越來越多。 70年代只有老城區(qū),沒有開發(fā)區(qū)、新城區(qū),也看不到摩天大樓。那個年代的人,大多數(shù)都沒坐過電梯,因為一般的樓房也就3-6層。 70年代很少人坐火車,因為大家都不喜歡去遠方,跨城出行之前還要單位開介紹信。 以上就是法國游客鏡頭中,70年代的彩色中國,至今已經(jīng)半個世紀過去了!那個物質(zhì)生活并不豐富,但精神生活非常充實的年代,漸漸成為遙遠的歷史。 |
|
來自: 濤兒_dlwangtao > 《圖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