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南北朝之北朝148年歷史。北朝結(jié)束了中國從八王之亂起到五胡亂華將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戰(zhàn)的局面。但是在北朝的148年歷史里也并不太平,先后出現(xiàn)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個政權(quán)。之所以被稱為北朝是因為在這一時期,我國南方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個朝代與之對峙,所以這一時期被統(tǒng)稱為南北朝。 公元386年,代國王族拓跋珪乘苻堅淝水之戰(zhàn)兵敗之機復(fù)國,稱代王,同年改稱魏王,定都盛樂,建立北魏,公元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大同市),正式稱帝。拓跋珪在位早期勵精圖治,鼓勵生產(chǎn),實行一系列漢化改革,推動拓跋鮮卑政權(quán)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對外擊敗賀蘭部、鐵弗、高車、柔然等草原諸部,并與后燕、后秦爭霸于中原,于參合陂之戰(zhàn)大敗慕容寶,又在柴壁之戰(zhàn)擊潰姚興,為太武帝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但其執(zhí)政晚期沉湎酒色,剛愎自用,猜忌臣下,到公元409年,其次子拓跋紹發(fā)動宮廷政變,拓跋珪遇弒身亡,年僅三十九歲。同年,拓跋珪長子拓跋嗣平定拓跋紹叛亂,并繼承皇位,拓跋嗣即位后,拔賢任能,內(nèi)遷民眾,整頓流民,撫恤百姓。使北魏國政再度步入正軌。對外北征柔然、丁零,東襲北燕,南攻劉宋,取得司州及兗州、豫州部分地區(qū),并修筑長城用以防范柔然。公元423年,拓跋嗣因積勞成疾,在西宮駕崩,時年三十二歲。 同年,其長子拓跋燾繼位,拓跋燾在位期間親征胡夏,攻克長安、統(tǒng)萬,生擒夏主赫連昌;繼而攻克平?jīng)?,?qū)逐赫連定。公元436年,取龍城,滅北燕。公元439年,攻取涼州,俘虜北涼主沮渠牧犍。同時多次出兵擊敗柔然、高車、吐谷渾,采取鎮(zhèn)撫兼施之策,使西域及東北諸國遣使朝貢,完成統(tǒng)一北方大業(yè),結(jié)束十六國割據(jù)局面。 對內(nèi)重用漢族士人,推進漢化,兩次改定律令,以寬刑省罰,平息民怨,同時創(chuàng)行新字,興辦教育,但是在寵臣崔浩的建議下大肆殺戮和尚,毀滅寺廟,當(dāng)時北魏信從佛教之人眾多,因此,崔浩得罪了一大批鮮卑貴族,加之崔浩主修國史時,又直書其原,不避忌諱,內(nèi)容涉及大魏王朝先輩許多同族殺戮、荒暴淫亂的史實。之后在北魏權(quán)貴們的鼓動下,崔浩被誅五族。到其執(zhí)政晚期性格暴虐,酗酒成性,喜怒無常,加上連年征戰(zhàn)導(dǎo)致人民負擔(dān)沉重,社會矛盾日趨激化,民族反抗和農(nóng)民起義連續(xù)不斷。到公元452年,拓跋燾被宦官宗愛所殺。 隨后,宗愛假傳赫連皇后昭命,擁立拓跋余為帝,拓跋余自知得位不正,于是給予屬下豐厚賞賜,希望以此收買人心,僅一個月的時間,國庫被動用一空。加之拓跋余縱情聲色犬馬,酗酒無度,不理朝政,導(dǎo)致朝政大權(quán)落入宗愛之手,宗愛專權(quán)跋扈,隨意召喚公卿大臣,朝廷內(nèi)外都很畏懼他,這也讓拓跋余深為不安,懷疑宗愛要作亂,于是謀劃削奪宗愛大權(quán),宗愛知道后非常憤怒,于同年趁拓跋余祭祀宗廟的機會,派小黃門賈周等人在夜晚殺死拓跋余,而此時距其上位僅八個月。 隨后,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擁立拓跋濬為帝,是為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便誅殺宗愛、賈周等人,都動用五刑,滅其三族。拓跋濬在位時期,北魏內(nèi)部斗爭激烈。處死的大臣不計其數(shù);另一方面謀權(quán)奪位的斗爭更是接連不斷。公元452年,隴西叛亂,文成帝下詔命統(tǒng)萬城鎮(zhèn)守將領(lǐng)、南陽王拓跋惠壽、外都大官于洛拔督討伐平定叛亂。 公元453年,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被殺;建寧王拓跋崇與兒子濟南王元麗被杜元寶拉攏,卷入叛亂,都被文成帝賜死。 同年七月,濮陽王閭?cè)粑呐c征西大將軍、永昌王拓跋仁謀反。七月二十五日,文成帝下令在長安賜死拓跋仁,閭?cè)粑谋粴?,同時實行懷柔統(tǒng)治,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安心種植,與南朝劉宋、北方各部落都建立和平的外交關(guān)系,互通商賈,息兵養(yǎng)民。并恢復(fù)佛教,始建云岡石窟。公元465年,拓跋濬病逝,年僅二十六歲。 同年,年僅12歲的長子拓跋弘繼位,是為獻文帝,拓跋弘聰明睿智、機敏過人,從小就有濟救天下百姓的志向,但是因其年幼,繼位之初朝政大權(quán)落入車騎大將軍乙渾之手,面對兇殘的乙渾,獻文帝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在馮太后那里痛哭。后來乙渾的欲望愈來愈大,已經(jīng)不滿足于丞相的地位,準備伺機發(fā)動宮廷政變,到公元466年,馮太后詔命元丕、元賀、牛益得等人率軍,包圍乙渾府并把乙渾殺死。由于局勢混亂,馮太后下詔臨朝聽政,處理所有的軍國政務(wù)。 到公元471年,獻文帝因不滿馮太后專權(quán),打算把皇位禪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們堅決反對,獻文帝只好作罷。同年,獻文帝下詔傳位于皇太子拓跋宏,是為孝文帝,因此獻文帝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到公元476年,獻文帝被馮太后毒死,年僅23歲。 拓跋宏即位時年僅5歲,所以繼續(xù)由馮太后臨朝執(zhí)政,馮太后對朝廷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quán)的改革,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再頒俸祿制,孝文帝深受影響。公元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后,進一步推行改革。 公元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收藏古今漢家典籍,規(guī)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lián)姻,參照魏晉門閥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嚴厲鎮(zhèn)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廢太子元恂。攻伐南齊,擊敗蕭衍、陳顯達、崔慧景、曹虎等名將,奪取沔北五郡。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jīng)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fā)展,史稱“太和改制”,有效地緩解了民族隔閡,促進文明進步和民族融合,對整個中國歷史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公元499年,拓跋宏于軍中積勞成疾,后駕崩于谷塘原行宮,年僅三十三歲。 同年,其次子元恪即皇帝位,由咸陽王元禧、尚書令王肅等六人輔政。到公元501年,元恪正式親政。在位期間基本遵循孝文帝遷都洛陽、厲行漢化的大政方針,修訂、完善各項制度,廢除子貴母死之制。繼續(xù)與南朝齊、南朝梁相爭,西面奪得漢中,東面將戰(zhàn)線推進至淮河以南,先后誅殺元禧、元勰、元愉等宗室親王。執(zhí)政后期,委政于舅舅高肇,導(dǎo)致政治腐敗,吏部標價賣官,北魏逐漸由盛轉(zhuǎn)衰。公元515年,元恪駕崩。 同年,其次子元詡繼位,是為孝明帝,時年6歲,太后胡氏臨朝聽政。胡氏以元詡年幼,重用妹夫元叉、宦官劉騰,排擠諸王;又于洛陽大修佛寺、石窟,不計工費,國庫為之一空。當(dāng)時又水旱災(zāi)害頻發(fā),貴族官僚奢腐成風(fēng),甚至超過西晉時期。公元520年,元叉軟禁胡氏,專斷朝廷,政治更亂。隨后六鎮(zhèn)起義爆發(fā),公元525年,胡氏與元雍等聯(lián)手誅殺元叉,再次臨朝聽政,重用私寵?quán)崈?、徐紇,與元詡矛盾日深。 公元528年,孝明帝密召爾朱榮率兵入京,以脅太后。事情暴露,被胡氏所殺,孝明帝只有一個女兒,被稱為元姑娘,胡太后謊稱是“皇子”,在孝明帝死后被擁立為帝,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登上帝位的女性,元姑娘即位當(dāng)天,胡太后面對人心已定,宣布元姑娘的身份,改立臨洮王元寶暉的兒子元釗為帝,爾朱榮聞訊后,追查孝明帝的死因,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興兵攻入洛陽,殺死胡太后、小皇帝和宗室大臣,史稱河陰之變,這也成為北魏王朝崩潰的開端。 元子攸在位期間,雖受到權(quán)臣爾朱榮的竭力打壓,大權(quán)旁落,但依然勤于政事,孜孜不倦,并為冤死的大臣平反,為百姓審理冤獄,生活極為節(jié)約簡樸。 公元530年,爾朱榮意圖謀朝篡位,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元子攸將其誘殺于明光殿。后來元子攸被爾朱兆俘虜北上,縊殺于晉陽三級佛寺,年僅二十四歲。 公元531年,爾朱世隆擁立元曄為帝,年號建明,成為傀儡皇帝。同年爾朱世隆逼迫元曄禪讓。廣陵王元恭即位,年號普泰,是為節(jié)閔帝。同年十月,與爾朱氏對立的軍閥高歡,擁立安定王元朗即位,年號中興。高歡擊敗爾朱氏后,廢黜節(jié)閔帝,清除爾朱氏,獨攬大權(quán)。公元532年四月,高歡以禪讓為名,廢黜元朗為安定王,擁立平陽王元修為帝,年號太昌,是為孝武帝,同年五月,高歡毒死節(jié)閔帝;十一月,高歡以東海王元曄、安定王元朗與爾朱氏有牽連,同日將二人賜死。 公元534年,元修因與高歡爭權(quán)失敗,遂棄國出逃,投奔關(guān)中大行臺宇文泰。元修與三個堂姐妹公然姘居亂倫,投奔宇文泰之后,被宇文泰認為傷風(fēng)敗俗。堂姐被宇文泰所殺,元修又和宇文泰決裂。公元535年,丞相宇文泰毒殺元修,時年二十六歲。自此北魏滅亡,分裂為東、西兩魏。 之后,宇文泰擁立元寶炬在長安稱帝,是為西魏, 而東邊的高歡則擁立年僅十一歲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 東魏僅僅存在了17年,共一帝,朝政皆由高歡把持,期間土地兼并情況嚴重,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尖銳,且屢敗于勁敵西魏宇文泰。邙山之戰(zhàn)后三年,高歡病死。長子高澄繼續(xù)都督中外諸軍,總攬朝政。 公元549年,高澄在受禪前夕,為膳奴蘭京所弒,時年二十九歲。 公元550年,高歡次子高洋繼任其職,進封齊王。魏孝靜帝以禪讓名義退位。高洋稱皇帝,建立北齊,東魏滅亡.。 而西魏共經(jīng)歷兩代三帝,歷時二十二年,但整個西魏時期,朝政一直被權(quán)臣宇文泰控制,任用蘇綽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社會較為安定,國力日趨強盛,使西魏進一步強盛,北方經(jīng)濟逐漸恢復(fù)。且在三次戰(zhàn)役中大敗東魏大軍,奠定北周統(tǒng)一中國北方和隋朝統(tǒng)一中國的基礎(chǔ),到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掌權(quán)。557年宇文護迫使西魏恭帝禪讓于宇文覺,即孝閔帝,建立北周,西魏覆滅。 北齊共歷經(jīng)六帝,享國二十八年,這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禽獸王朝,六位皇帝個個堪稱奇葩,奪人妻女自相殘殺,窮奢極欲,寵佞奸臣。高洋在位初期也算的上一位明君,勵精圖治,厲行改革,勸農(nóng)興學(xué),重用楊愔等人才,并修筑北齊長城四千里,設(shè)置邊鎮(zhèn)二十五所,屢次擊敗柔然、突厥、契丹,出擊南梁,拓地于淮南。頗有圣主氣范,被突厥可汗稱為“英雄天子”。 但是到了后期變得暴虐無道,興建高臺,經(jīng)常涂脂抹粉,穿著婦女的衣服在大街上招搖過市,甚至在大街上裸奔,還經(jīng)常招納一大批婦女進宮,供自己和親信日夜放縱,高洋曾有一個非常寵愛的薛嬪,容貌傾國,姿色萬千。高洋和她如膠似漆、整日廝守在一起。一天,高洋喝得酩酊大醉,忽然想起薛嬪曾和昭武王高岳有過曖昧關(guān)系,一時妒心大發(fā),抽出匕首把薛嬪殺了,然后把尸體揣在懷里,又醉醺醺地去找人喝酒。酒過三巡,高洋忽然從懷里把尸體掏出,然后若無其事地將尸體一一肢解,把薛嬪的髀骨做成一個琵琶,自彈自唱起來,在座者個個毛骨悚然,全身戰(zhàn)栗。最終于公元559年,因飲酒過度而暴斃,時年三十四歲。 之后的幾位繼任之君要么短命,要么弒兄殺侄、奸污皇嫂,最終于公元578年被北周武帝所滅。 而西邊的北周歷五帝,共二十四年。公元557年,宇文覺被宇文護擁立為帝,,但實際上是權(quán)臣宇文護擁立的傀儡。宇文覺不愿充當(dāng)傀儡,與宇文護發(fā)生沖突,之后被宇文護所殺,年僅十六歲,宇文護因自己的羽翼尚未豐滿,不敢自立。于是遣使到岐州迎宇文毓繼位。宇文毓繼位后勵精圖治,崇尚節(jié)儉,澄清吏治,修撰典籍,但是兩年后于公元560年被宇文護派人毒死,因宇文毓留有遺詔,宇文護沒辦法改變,于是只得遵命立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宇文邕聰明有遠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 公元572年,誅殺權(quán)相宇文護,獨掌朝政。 推行均田制,改進和發(fā)展府兵制,將府兵指揮權(quán)從中外都督諸軍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開始招募均田戶農(nóng)民充當(dāng)府兵,擴大兵源,充實軍事力量,準備兼并北齊。公元576年,領(lǐng)兵七路攻齊。公元577年,率軍乘勝圍鄴,一舉攻陷,俘北齊后主父子,滅亡北齊。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guān)心民間疾苦。在位期間,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公元578年,宇文邕在親征突厥的途中病倒,不久后去世,時年三十六歲,遺詔皇太子宇文赟繼位。 宇文赟即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經(jīng)常派親信監(jiān)視大臣言行,并殺皇叔齊王宇文憲,北周國勢由此日漸衰落。公元579年,宇文赟禪位于長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權(quán)。于全國廣選美女以充實后宮,大將軍陳山提的第八女陳月儀,儀同元晟的第二女元樂尚最受寵愛。由于縱欲過度,嬉游無度,宇文赟的健康日益惡化,次年病逝,時年二十二歲。次年,楊堅廢靜帝宇文闡,建立隋朝,北周滅亡。自此,南北朝之北朝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