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y of Grand Seiko and King Seiko 片首語: 最開始迷上GS,是因為它如鏡閃耀的表殼,刀光劍影的指針,富有詩意的表盤,個人認為GS是非常東方的表,幾乎完美體現(xiàn)了以禪道、武士道等為內(nèi)核的日本文化。相信很多人看過《菊與刀》,表如書,書是由內(nèi)而外闡述,表是由外而內(nèi)入心。出于對外觀的迷戀,短時間內(nèi)我查了很多表款,雪花面、奶油面、湖水綠等等,前段時間看到復刻初代GS,由此知道GS曾經(jīng)輝煌過,隨即上網(wǎng)搜索,越查越入迷,但網(wǎng)上文章大都側重一點,且各文之間有相互矛盾之處(但仍無限感激前輩的辛苦付出,這些資料也彌足珍貴),實在不能過癮,加之本人非常喜愛編年史,曾幻想每一個手表品牌都有大而全的編年史,甚至是所有品牌的橫向?qū)Ρ染幠晔?,但一般人了解一個品牌尚且有所困難,更何況整個手表世界的史記,但愿未來有偉人能做成?;氐皆掝},本人只是一小白,寫此文一是為幫自己梳理脈絡,二是拋磚引玉,請各位表友幫忙修改,文中不免有錯,望輕噴。 正文: 一、歷史車輪 1853年,經(jīng)過兩個多世紀的閉關鎖國后,日本開放邊境,進行國際貿(mào)易。 1860年,由約50家來自納沙泰爾的制表商組成的鐘表聯(lián)盟在橫濱開設商棧,日本制表業(yè)歷史由此展開。此時日本正由封建江戶時代向現(xiàn)代明知時代過渡,但與西方國家晝夜24小時等分“定時法”不同,日本采用“不定時法”(依靠日出日落判斷時間,晝夜六等分),雖然推崇瑞士表的機械造詣,但更傾向于將其視作“奇技淫巧”,對鐘表的需求極低。 1863年,商棧關門大吉。最初的失敗沒有阻止鐘表聯(lián)盟的步伐。 1864年,受瑞士聯(lián)邦委員會委任,鐘表聯(lián)盟主席Aime Humbert率領外交代表團出使日本,并于江戶政府締結友好貿(mào)易條約,日瑞建交。 AiméHumbert(1819-1900) 肖像 1873年,日本(比法國晚三個世紀)采用公歷紀年和24小時計時制,高速發(fā)展的鐵路系統(tǒng)也對時間計量提出需求,鐘表作為實用工具揚眉吐氣。 二、百年起源 1877年,Kintaro Hattori(服部金太郎 )在京橋采女町開設時計修繕所。 1881年,服部金太郎(時年21歲)創(chuàng)立K.Hattori & Co.Ltd.(服部時計店,主要是修理和販賣鐘表),這是現(xiàn)今精工的前身,位于當時的采女町,京橋(現(xiàn)在的東京銀座,六町目)。 1892年,服部金太郎正式將鐘表修理店變成SeikochaCo.Ltd(第一精工舍,制表技師吉川鶴彥擔任技師長,員工15人),并開始生產(chǎn)掛鐘。 1893年,精工舍出于改善制作效率與規(guī)模,搬至本城柳島。 1895年,精工舍推出日本制造的Time keeper懷表,業(yè)績急速增長,奠定鞏固地位。 1899年,日本出臺貿(mào)易保護主義政策,國產(chǎn)表深受其益,并迅速取代進口表的地位。 1903年,服部金太郎(時年43歲)被尊稱為“日本時計之王”。 1913年,精工舍生產(chǎn)第一只手表(紅12的開端),命名以Laurel桂冠品牌推出。 三、精工誕生 1924年,第一只Seiko品牌手表誕生。 1932年,和光本館時計塔竣工,時至今日仍為東京地標。 1938年,精工在東京龜戶設立第二精工舍,即Daini Seikosha Co, Ltd(50年代末,第二精工舍在長野諏訪設立分廠,后獨立成為諏訪精工舍,也就是Suwa Seikosha Co,獨立后的諏訪精工舍,就是今天Seiko-Epson的前身)。 40年代,精工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制造了海軍用9型、海軍用10型、陸軍用10型等軍用腕表,在防磁、防水、耐沖壓等方面實現(xiàn)了突破。 60年代,經(jīng)過戰(zhàn)后復興,精工同時注冊了2個品牌,GS(Grand Seiko)、KS(KingSeiko),取義精工的最高峰和精工之王。 1960年,第二精工舍發(fā)布初代Grand Seiko以“最高級的平凡”為設計理念,研發(fā)出手動上鏈機芯Cal.3180(25石,無日歷,25石),主要為包金款、少量使用白金,極少量鋼款,總共生產(chǎn)約一萬塊,圓殼寬耳造型,條釘刻度,劍形倒角指針(GS標志之一沿用至今),背刻雄獅標志,后蓋為撬蓋式。首批包金初代GS定價為25000日元,在當年相當于普通工薪職員年收入的兩倍。 1961年,第二精工舍發(fā)布初代King Seiko。 PS:歷史上,KS機芯由東京龜戶第二精工舍本廠(現(xiàn)在的SII精工儀器,其中專事高級時計制造的「雫石高級時計工坊」負責制造現(xiàn)代機械GS)制造。GS機芯在1967年之前由諏訪精工舍制造(現(xiàn)在的Seiko-Epson,旗下的信州制表工坊中的「匠(Takumi)工坊」負責制造現(xiàn)代SD和石英GS),但有趣的是初代GS是由第二精工舍發(fā)布。1967年至1970年,兩個廠生產(chǎn)的機芯在GS和KS上互相使用。其中,表盤上的“閃電標”代表東京龜戶第二精工舍制造,“風暴標”代表諏訪精工舍制造。 四、無限榮光 1962年,Seiko得到瑞士天文臺邀請,首次參加瑞士天文臺競賽,更是成為第一個瑞士之外的參賽國家(第五部分單獨講述精工的登頂之路)。 1963年,第二代57GS配置Cal.5722A(35石,慢調(diào)慢跳日歷,18000bph),殼形變化不大,背刻GS標志,后蓋開始采用螺絲旋入式。57GS存世量很大,但多數(shù)已做后期修飾,尤其是表殼、表盤。 1963年下半年,44KS登場,裝配Cal.4420A機芯,是第一代標注天文臺KS,因其性能出色,為參加1966年瑞士天文臺比賽,精工將由KS工廠生產(chǎn)改良的Cal.4420B(大三針,25石,18000bph,手動上鏈)裝配GS表系(兩兄弟只能一人出戰(zhàn)成名,KS讓賢機芯)。 1966年,44GS登場,44GS存世量較少(推出時適逢鮑魚形初成之際,多數(shù)44GS采用小鮑魚外形,劍形指針未做倒角,GS與Grand Seiko拼寫第一次同時出現(xiàn)在表盤上)。44GS的外觀與44KS不同,44GS的設計擺脫了瑞表造型概念,奠定了GS的設計風格。 1966年,提出比C.O.S.C.(測5個位置15天,8°至38°C,每日-4至+6)更為嚴格的GS標準(測6個位置17天,加測相對極少涉及的“表冠向右”2天,加測接近佩戴者體溫23°到38°C的運行情況,每日-3至+5),GS、KS都按照此標準執(zhí)行。 以上機芯皆是由3180改進而來,均為手動上鏈機芯。 1966年,62GS首次推出Cal.6245單日歷(35石、19800bph)、Cal.6246雙日歷(39石、19800bph,36.5mm直徑)自動上鏈機芯,表冠超過二分之一縮進4點鐘表殼位置。 1966年,57GS推出5722B機芯,改為19800bph。 1960年代后期,瑞士等歐洲表廠紛紛試制高頻機芯以應對白熱化的天文臺競賽。 1967年,45KS、45GS推出High Beat表款,Cal.4520(36000bph,手動上鏈)。Cal.4522。沿用劍形指針,取消倒角,改為黑漆線,殼形為較具時代特色的大中小鮑魚。 1968年,61GS同步推出Cal.6145(36000bph,自動上鏈)。 1968年,GS系列第一次使用offcial certified chronometer、superior chronometer優(yōu)秀級、specialchronometer特選級,等同于第三方認證的日本高標版C.O.S.C.。 1968年下半年,GS推出第一款女表,19GS高頻機芯。 1969年,GS推出V.F.A表款,代表Very Fine-Adjusted超高精準,包括Cal.4580(手動上鏈),Cal.6186(1972年,自動上鏈),兩者均是36000bph,日差正負2秒。V.F.A推出后,精工承諾2年質(zhì)保,保證月差不大于60秒,成為當時的大新聞。 五、頂亦是淵 此段本想一筆帶過,但著實精彩,故單開一章,可對照第四章看出Seiko的飛速進步 在石英風暴來臨之前,每年都進行Observatory ChronometerCompetitions天文臺精密時計競賽,其標準遠遠高出C.O.S.C.,如每日+/-0.75秒內(nèi),測試45天等。其標準之高,令許多制表廠不得不專門打造為測試而設計的機芯。 1962年,Seiko向Neuchatel納沙泰爾天文臺詢問可否參賽,收到歡迎日本代表參賽回復。 1963年,諏訪精工舍參加了石英小類別比賽,獲得第10名。諏訪精工舍和第二精工舍各自參加機械腕表比賽,成績并不理想,分別為144名和153名(考慮到事實上有500至600個瑞士老牌廠商參賽,這一成績也不算太糟)。 1964年,第二精工舍單枚最佳成績153名、諏訪精工舍144名。單枚冠軍Zenith,三枚最佳樣本成績總和冠軍(系列冠軍)Omega,亞軍Omega。獲獎含義為分數(shù)排名在前20位,但分數(shù)并列的樣本相當多。 1965年,第二精工舍2枚獲獎,單枚最佳124名,獎項系列第6名。諏訪精工舍1枚獲獎,單枚最佳125名。單枚冠軍Zenith,系列冠軍Zenith,亞軍Omega。 1966年,第二精工舍23枚獲獎,單枚最佳第9名,獎項系列第3名。諏訪精工舍9枚獲獎,單枚最佳104名,獎項系列第6名。單枚冠軍Zenith,系列冠軍Omega,亞軍Omega。 1967年,第二精工舍36枚獲獎,單枚最佳第4名,獎項系列第2名。諏訪精工舍26枚獲獎,單枚最佳12名,獎項系列第3名。單枚冠軍Omega,系列冠軍Omega,亞軍第二精工舍。 1968年,諏訪精工舍先向Neuchatel納沙泰爾天文臺提交了參賽樣本,Neuchatel天文臺宣布競賽需要延遲(后來聲明Seiko樣本在競賽中取得了第2、4、8名)。因此兩個Seiko團隊轉(zhuǎn)而將樣本提交Geneva日內(nèi)瓦天文臺,最后成績驚為天人!瑞士表為保留顏面,將石英鐘與機械表放在一起比賽,前三名為瑞士CEH公司的石英鐘,第4至第10名由Seiko包攬,Seiko實際取得了機械表的第一名(即機械表1至7名包攬),毫無疑問成為了機械表全方位的冠軍,真正的封王,歷史上應該沒有哪個品牌做到過這樣的壯舉。 此后,Seiko繼續(xù)精進機芯。1968年,提交103枚Cal.4520-8000機芯,73枚通過測試并獲得認證。1969年,提交30枚Cal.4580機芯,25枚通過測試并獲得認證。1970年,提交150枚Cal.4580機芯,128枚通過測試并獲得認證。一共226枚45系機芯通過測試并獲得認證,并全部向普通公眾銷售,以Observatory Chronometer為名,裝入18K黃金表殼,當時售價1800美元,相當于今日的一萬美元,可謂十分低廉,當時許多流入市場的測試認證表平均日差可達+/-0.175秒/日,測試標準為+/-0.75秒/日)。歷史上只有GP(670枚GP 32A機芯)和Seiko將測試機芯向公眾銷售過,其他品牌市場中買到的同款機芯和測試特殊調(diào)教機芯必然有所不同。其他通過機芯測試,應用于量產(chǎn)但未向公眾銷售的品牌有Waltham(懷表)、Peseux260、Zenith 135、Longines 360機芯,均已成為傳奇。 1969年,由第一精工舍KS生產(chǎn)廠打造45GS V.F.A裝載同樣特別調(diào)教的Cal.4580機芯,但不是測試認證機芯,當時售價1000美元,以精鋼為表殼。 1972年,諏訪精工舍打造61GS V.F.A裝載Cal.6185/6186-8000機芯。V.F.A只制造了極少量。 六、福兮禍兮 1969年圣誕節(jié),Seiko發(fā)表全球第一只石英表Seiko Astron[35SQ],改寫鐘表制造歷史。 1970年,56GS系列登場,首次運用機器人到裝配線,為適合機器大批量生產(chǎn),寶石數(shù)壓至25石,機芯厚度5mm以下,降頻為28800bph,56GS存世量極大,級別和二手價值最低。原有的61GS繼續(xù)生產(chǎn),作為GS內(nèi)部的高階產(chǎn)品。 1973年底,45KS因石英風暴停產(chǎn)。 1974年,45GS、61GS停產(chǎn)。 1974年,成立Credor貴朵品牌,法語含義為黃金的頂點。 1975年上半年,56KS停產(chǎn)。 1976年,52KS、56GS停產(chǎn),短暫輝煌了16年的GS、KS歷史到此結束,喪鐘敲響。 七、歷史斷代 1988年,GS復活(更準確的表述應為新生,與斷代前無限榮光的GS繼承了多少未知,和寶珀類似,此話為一家之言)、KS被埋葬,新生的GS以石英表延續(xù)品牌存在,第一只石英GS搭載當時最高級的9581機芯,當時就達到了+/-10秒/年。 1998年,距離1976年的葬禮22年后,新生GS發(fā)布第一枚自動上鏈機芯Cal.9S55(26石,28800bph)。 2000年,Seiko復刻了末代KS(以56KS為原型),型號SCVN001。 2001年,新生GS發(fā)布第一枚手動上鏈機芯Cal.9S54(20石,28800bph)。 這兩枚機芯就是現(xiàn)代GS的基礎,功能變化基礎不變。 2005年,巴塞爾表展,Seiko展示了Spring Drive(SD機芯)。 2006年,Cal.9S55第一個改進版本Cal.9S67上市,改良了發(fā)條長度、寬度、厚度,實現(xiàn)了三日鏈長動力儲存,此外還以一組全新的小型自動上鏈結構取代了Seiko著名的MagicLever魔術杠桿(上鏈效率二倍,小型化增加零件摩擦,零件硬化處理)。 2007年,GS登陸歐洲市場。 2008年,9S機芯10周年,推出特殊版9S55,改裝了以MEMS加工的輕量化擒縱輪和擒縱叉(尺寸更精準,平面更平滑,咬合更緊密,延長洗油周期)。 2009年,新生GS發(fā)布第一枚高頻機芯Cal.9S85,采用新材質(zhì)的Spron530發(fā)條(加長10cm,加寬減厚,扭力不減,實現(xiàn)長動力)和Spron610游絲(抗沖擊性是9S55二倍、抗磁性是三倍),加裝一個變速輪,36000bph。 2010年,GrandSeiko 50周年,GS機芯換代至Cal.9S65,將之前其他機芯的改動,積少成多,全部用在新機芯上,完成更新?lián)Q代。 八、未知風云 2017年,GS成為獨立品牌,并復刻57年前的初代GS致敬。 結束語: 這篇文章整整耗費了我三天的時間,雖很累但其中樂趣無數(shù),此文我主要是匯總梳理資料,更多是靠精工群很多前輩(感謝 林芷晨、超監(jiān)督KJ、樹熊、王哥、三文魚、Jerry King,還有很多精工群友)的幫助,資料得以不斷修改更新完善,通過這次梳理,最大的收獲并不是多知道了幾個機芯型號,而是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熱心幫助的朋友,還有就是一點感悟,寫文中數(shù)次感慨表如人生,如夢似幻,起伏升沉,悲歡離合,五味俱全,玩表之路即是體味人生之路,特別是老表,與其說買的是表,不如說買的是歷史和故事,是你對這段歷史和故事的認同,用表來寄托和彰顯你的價值觀,希望未來結識更多的表友,欣賞更多的表,了解更多的歷史和故事。 先替歷史上的GS、KS喊一句,我(們)還想再活500年,如果沒有斷代,GS、KS能發(fā)展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在剛剛達到頂峰時,就立刻墜入深淵,死不瞑目。再說點對現(xiàn)代GS的希望,通過梳理,可以說現(xiàn)代GS遠沒有達到歷史的榮光,經(jīng)過20多年的斷代,老一代逐漸凋零,新一代還在培養(yǎng),可能是我太著急,希望GS走的再快一些,曾經(jīng)輝煌過的,總會留有念想,總會不甘心。 最后用一句話結束本文,GS和KS:這世界,我們來過,愛過,戰(zhàn)過,得無尚榮耀。今兄弟二人得一復生,必負重前行,再登巔峰。 寫于2018年2月20日(大年初五)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