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朝創(chuàng)造出了中華民族的巔峰盛世,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開辟出一個新時代、實現(xiàn)了新跨越,至今我們中國人仍自豪的稱自己為漢族,可見漢王朝對中華文明影響之深遠。秦二世的暴政讓奮六世之余烈,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一統(tǒng)六合,建立起來的大秦帝國在頃刻土崩瓦解,一個出身沛縣的潑皮無賴崛起于亂世之中,帶著曾經(jīng)的狐朋狗友,打下了一個讓后世引以為豪的新王朝——大漢王朝。 劉邦建立漢王朝后,曾經(jīng)發(fā)兵攻打匈奴,三十萬漢軍差點全軍覆沒,劉邦本人也被圍困,后九死一生,逃出生天,再也未敢與匈奴開戰(zhàn),而采取和親政策換取暫時平安,如果如此茍且偷安下去,或許漢王朝不出百年必亡,更不可能創(chuàng)造后來的大漢盛世了。 人們真正認識漢王朝是從漢武帝劉徹開始的,因為漢武帝劉徹真正使屈辱多年的漢王朝揚眉吐氣,劉徹這個名字與漢王朝的盛世始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遠比他的父輩們有名氣的多,那么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都創(chuàng)造了哪些驚天動力的豐功偉業(yè)呢? 在政治上,漢武帝推行察舉制,創(chuàng)設(shè)了一系列官制制度,還削弱了各地藩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在經(jīng)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對富商階層大加打壓排斥,使國家賦稅逐年增多,而在文化方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重新將孔子學說抬出來,并奠定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的文化基礎(chǔ)。 在軍事上,漢武帝戰(zhàn)績顯赫,對匈奴采取強硬手腕,派衛(wèi)青、霍去病大敗匈奴單于,使匈奴望見漢軍的旗幟便膽戰(zhàn)心驚,此外漢武帝還大破閩越、南越、衛(wèi)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并開辟西南夷。其政績之顯赫比起后世以十全武功自居的乾隆皇帝,確實強的不是一點,漢王朝從此走向強盛。 TOP1: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這句霸氣的口號出自漢朝使者傅介子之口,當年樓蘭國在漢王朝和匈奴之間搖擺不定,公元前77年,漢王朝為使樓蘭國臣服,打消與匈奴藕斷絲連的的念頭,便使者傅介子出使樓蘭,臨行前裝滿了金銀財寶,但傅介子到樓蘭并沒怎么費勁便完成了出使使命,既沒有舌辯群儒,也沒有陳說利害,而是和樓蘭王喝酒聊天,雙方學習氛圍十分融洽。 樓蘭王對傅介子所帶的寶貝垂涎三尺,傅介子在酒席間悄悄對樓蘭王說:“天子使我私報王。”樓蘭王一聽以為還有其他寶貝,便大搖大擺跟隨傅介子進入內(nèi)堂,沒想到一進內(nèi)堂,樓蘭王便發(fā)現(xiàn)脖子旁多了兩把明晃晃的鋼刀,還未開口便當場殞命。傅介子砍下樓蘭王首級,拿到宴席上對所有樓蘭王室親貴喊出了一句令所有人毛骨悚然的話:“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從此樓蘭降服漢朝,未敢背叛。 TOP2: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言是西漢副校尉陳湯所言,當時漢元帝派西域都護甘延壽與陳湯出使西域,率軍攻擊西匈奴,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團滅西匈奴軍,并將西匈奴郅支單于的首級砍了下來,送到了漢元帝面前,漢元帝大喜,然而更讓他興奮和激動的是陳湯送上的一道奏疏,在這道奏疏中,陳湯慷慨激昂,金句頻出,漢元帝讀的激情澎拜,信心滿滿,對于后世來說,陳湯這道奏疏無疑是公文界的范文:
陳湯在這封奏疏中除喊出了那句讓人振奮千年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口號之外,還提出了一個建議:要將匈奴單于的頭顱懸掛于京城胡人街,震懾胡人,可謂是針鋒相對,甚為豪壯,而陳湯也因此言此行被銘記青史,流傳至今。 TOP3: 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大宛的汗血寶馬十分有名,漢朝大多數(shù)軍馬多從大宛采購,然而在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劉徹命人帶著金銀財寶到大宛買馬時,大宛竟然壯起膽子回絕了漢朝使者,大宛這么做也是很有底氣的,因為當時大宛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人口三十余萬,掌握了七十多座城池,算是中亞大國了,大宛的回絕讓漢朝使者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大罵大宛國王,真是欺負人欺負到家了。 大宛國王一怒之下便派人在使者回國的路上埋伏殺掉了使者。漢武帝得知后勃然大怒,問漢武帝侍從、曾多次出使西域的外交大臣姚定漢這事兒該怎么擺平,沒想到姚定漢輕蔑一笑:“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 大漢王朝之所以能夠創(chuàng)造出如此豪言壯語,主要是因為國力之強盛,所以才有底氣挺直腰板說話,這也證明,國家的強盛與否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命運,唯有自強,才能有尊嚴的屹立于民族之林,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