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與媽祖會在哪,我怎么想都覺得是南地沿海,直到接到小伙伴照片的那一刻才恍然,原來它們與我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遠...... 夏熱,濱海新區(qū)·塘沽·媽祖文化園中的游客不很多,高溫夾帶濕氣讓天空從晴朗轉為灰蒙,面向渤海的媽祖圣像神情威嚴又和藹。 這尊總高為42.3米的神像相當于十四層樓的高度,它巍峨雄偉,是天津的海上地標,更是世界媽祖之最。 媽祖文化在中國是一種特殊的海洋文化,其始于宋代,成于元朝,興于明而盛于清,到了近現(xiàn)代開始繁榮,它在沿海地區(qū)流傳,并成為了諸地傳統(tǒng)的民間信仰。 媽祖非常有名氣,它被視為保佑海上安全的神靈,漁民、商人和航海人士等都將其奉為守護神,而我對于媽祖的最初認知卻是源于多年前的銀屏熱劇。 此季媽祖文化園中的合歡花正盛,條條紅色的雄蕊從花筒里迸開組成頭狀花序,根根立定,絨絨的,軟軟的,落在繁茂的枝條間,仿似粉色的絨扇,輕柔可愛,風動它擺。 園子里的合歡樹高大豐茂,它們的樹姿堪比國家植物園里的多年老樹,這很難得。合歡是喜光的樹種,耐干還耐瘠。 它是原產于我國的大型豆科植物,其從東北到西南,乃至華南各省區(qū)皆有,分布較廣,但總的來說,大樹在北方見得還是不多。 東單公園里也有幾株合歡,我去了幾次都沒趕上花期,且那里的株植偏小。 在京地,除了郊外、南、北園以及部分別墅區(qū)中有一些高壯的合歡樹,在別處我所見的都挺小。 時至七月下旬,這邊媽祖園里的合歡已經結出了條帶狀的扁平莢果,有些莢子們還嫩,有柔毛,待到變成老莢,顏色就轉為鐵灰,表面也光滑了。 作為合歡屬的落葉喬木,合歡的生長速度很快,成材自也不慢,且木料做成家具較為耐久,樹皮供藥用還有驅蟲之效。 而合歡花含有合歡甙與鞣質,主治神經衰弱,有解郁安神、強身鎮(zhèn)靜、理氣開胃及活絡止痛之效。 合歡又叫合昏、拂絨 拂纓、鳥絨樹或絨花樹,它們樹冠開展,小枝有棱角,高者能達十幾米,絨毛或短柔毛密被于嫩枝、花序和葉軸之上。 葉是二回羽狀復葉,長圓狀的小葉有十幾對至三十對,向上偏斜而生,先端具小尖頭,是典型的豆科模樣。 合歡的花葉都是有意思的存在,它柔嫩的葉片能吃,老葉還可洗衣服,小葉們朝展暮合,會定時開展和閉攏。 合歡的花朵乃吉祥之征,并有:“合歡蠲(juān,意:免除)忿(即消怨合好)”之說,所以有誤會的親友間互贈合歡,代表著積怨消除,合好如初。 若贈新人以合歡,放于枕下,則寓意和睦、友好與團結。合歡與媽祖是人們對于幸福、平和與安寧生活的期寄,它倆的同時出現(xiàn)或許是巧合也是刻意的安排。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