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籟發(fā)而清風生 纖歌凝而白云遏 《滕王閣序》作為我們少年時期必背的經(jīng)典篇章。 文中金句迭出,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無論是文筆的精湛,還是情感的真摯,抑或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滕王閣序》都堪稱典范。 文因閣而生輝,閣因文而揚名,千古第一駢文之譽,確實恰如其分。 1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各人的時機不同,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 人生若夢,時運不同,坎坷起伏,人生無常,正如蘇軾詩中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泵總€人都在這條不易的道路上,或蹣跚前行,或奮力掙扎。 馮唐,西漢名臣,因年事已高才得重用,卻未能充分發(fā)揮其才華;李廣,漢代名將,一生英勇善戰(zhàn),卻終其一生未能獲得侯爵之位,留下“飛將軍”之名,卻無緣封侯。 才華與努力并非總能確保獲得成功,機遇與命運往往在其中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nèi)卡說:“不是因為事情困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變得困難?!?/span> 即便是在逆境中,也應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即使時運不齊,也要盡力發(fā)光發(fā)熱,因為真正的價值,往往在于過程而非結果。 在生活這場大戲中,每個人皆是演員,然而劇本是否精彩,并不能完全由自己來決定,關鍵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時空中,盡情演繹出獨屬于自己的別樣風采。 2 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孟嘗心地高潔,但空有抱負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他那種為窮途哭泣! 孟嘗,以高潔之名傳頌千古,他不僅以其寬厚仁德著稱,更懷揣著一腔報國的熱情,卻往往空余一腔孤勇,未能盡展其才。 不禁讓人想起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兩者皆是對國家民族深沉的愛與無奈的悲鳴。 阮籍,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以其狂放不羈、率性而為著稱,他的一生都充斥著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以及抗爭。 當面對末路之時,阮籍曾驅(qū)車至路盡頭,痛哭而返,這一行為被后人稱為“窮途之哭”。 王勃以反問的形式提出“豈效”,他欽佩阮籍的率真與個性,但卻并不愿效仿阮籍在絕望面前所展現(xiàn)出的消極行為。 “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 縱然理想與現(xiàn)實存在沖突,哪怕身處于逆境之中,我們依然要積極去面對,要在逆境里堅定地堅持自我、絕不放棄追求,不甘心就此沉淪。 3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還是可以到達;過去的時光雖然已經(jīng)消逝,但珍惜將來日子還不算晚。 面對似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想,只要我們勇于挑戰(zhàn),堅持不懈,終能突破重重障礙,達到理想的彼岸。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辈徽搲粝攵嗝催b遠,只要心中有夢,腳下有力,總有一日能夠翱翔天際。 即便錯過了清晨的陽光,傍晚的余暉依然溫暖而美好,只要愿意把握當下,生命的每一刻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正如宋代詩人陸游所寫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卑盐宅F(xiàn)在,積極行動,未來的可能性依然廣闊。 面對遠方的未知,要敢于飛翔;面對錯過的時光,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要懂得珍惜并把握現(xiàn)在。 人生之路,無論起點如何,終點之前,一切努力都不算晚。 4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無塵;處在干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 酌飲那傳說中的“貪泉”,在世人眼中,此水一旦入喉,便能喚醒最深沉的欲望與貪婪。 然而,對于王勃這樣的智者而言,這不僅未能使其心靈蒙塵,反而激發(fā)出一種超脫物欲的清爽與覺醒。 即便面對誘惑,也能堅守本心,清風兩袖,盡現(xiàn)“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風骨。 這不禁讓人想起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困厄之中尋找樂趣,在逆境里綻放笑容,這是一種何等的豁達與堅韌! 世界以痛吻我,我亦能報之以歌,因為內(nèi)心的歡喜不是外界所能剝奪的,它源自于對生命本質(zhì)的深刻理解和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5 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 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就只有撫拍著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嘆惜。既然已經(jīng)遇到了鐘子期,就彈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李白在《將進酒》中的感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span> 才華如凌云壯志,卻因未遇伯樂而獨自哀嘆,這份孤寂與不甘,是每一個渴望被理解、被賞識的靈魂共同的悲歌。 鐘期即鐘子期,與俞伯牙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當真正的知音出現(xiàn),一切的自憐與羞慚都煙消云散,只留下琴瑟和鳴的和諧與心靈的共鳴。
而當鐘期來臨,那一瞬間的默契與理解,足以讓我們忘記所有的等待與艱辛,因為在這份相遇中,我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因為,“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但只要心中有愛,有夢,總有一天,你會在生命的某個轉(zhuǎn)角,遇見那個懂得你所有琴聲的人。 6 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把賈誼貶到長沙,并非是沒有賢明的君主;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嗎? 西漢初年,才華橫溢的賈誼因遭人嫉妒而被貶至偏遠的長沙,但這并不意味著漢文帝就不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正如唐代詩人杜牧所言:'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即便是英雄如周瑜,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 賈誼的遭遇,更多是政治生態(tài)復雜性的體現(xiàn),而非君主本身無能的直接證明。 東漢隱士梁鴻因不滿當時社會的腐敗,選擇避世隱居,與妻子孟光一起流徙海邊,過著貧寒卻志趣高潔的生活。 這并非是因為當時沒有清明的政治環(huán)境,而是因為他不愿同流合污,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純潔。 梁鴻的選擇,是對內(nèi)心深處價值觀的堅守,即便是在被認為光明的時代,個人的抉擇與追求同樣重要。
7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自己的心志?境遇雖然困苦,但節(jié)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 無論年紀幾何,都應保持一顆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心。
人生短暫,但若能持守初心,不因外界的風雨而改變內(nèi)心的堅持,那么即便是白發(fā)蒼蒼,也能展現(xiàn)出生命的光輝。 文|十點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