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 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寫⑴,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大腸、 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寫而 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 魄門⑵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寫 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素問-五臟別論》) 【注釋】 (1)寫:與瀉通。 (2)魄門:即肛門。 【提要】本段論述了臟腑的分類,闡明了臟藏腑瀉、相反相 成的功能特點。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 行津液者也。(《靈樞-本臟》) 【提要】本段也是論述了臟腑不同的的功能特點。 心者,生之本⑴,神之變⑵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 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 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 本⑶,精之處也,其華在發(fā),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 氣。肝者,罷極之本⑷,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 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脾胃大腸 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zhuǎn) 味而入岀者也⑸,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 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素問-六節(jié)藏 象論》) 【注釋】 (1)生之本:生命活動的主持。 (2)神之變:當作 作“神之處”。處,居處之意。 (3)封藏之本:腎主藏精,宜閉 固而不妄泄。 (4)罷極之本:罷,音義同疲。罷極,即勞困之 意。 (5)轉(zhuǎn)味而入出者也:指六腑受納水谷,化生精微,排泄糟 粕的功能活動。 【提要】本段從五臟功能所主,外應(yīng)于四時,內(nèi)藏精舍神, 并聯(lián)系五體等論述了五臟在生命活動中的核心地位。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⑴之官,治節(jié)⑵ 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岀 焉。膻中⑶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⑷, 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腎者,作強⑸之官,伎巧⑹出焉。三焦者,決瀆⑺之 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yǎng)生則壽,歿 世⑻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⑼閉塞而 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yǎng)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 戒之戒之。(《素問-靈蘭秘典論》) 【注釋】 (1)相傅:輔助君王治國者。 (2)治節(jié):治理、調(diào) 節(jié)之意。 (3)膻中:指心包絡(luò)。 (4)倉廩之官:即管理糧食倉庫 的官吏。 (5)作強:指作用強力。 (6)伎巧:伎同技,多能也。 巧,精巧也。 (7)決瀆:決,通也。瀆,水道。 (8)歿世:終 身。 (9)使道:指心主神氣協(xié)調(diào)十二臟腑相互關(guān)系的通道。 (10) 宗:宗廟。 【提要】本段用比喻法闡述了人體十二臟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及其相互間的聯(lián)系。同時還特別強調(diào)了君主與臣使的主次關(guān)系, 確立了心為主導(dǎo)的地位。 諸脈者皆屬于目,諸髓者皆屬于腦,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⑴,諸 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此四支八谿⑵之朝夕⑶也。故 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 握,指受血而能攝。(《素問·五臟生成論》) 【注釋】(1)節(jié):骨節(jié)。(2)八谿:即兩肘、兩腋、兩髄、 兩胭。(3)朝夕:即“潮汐'。 【提要】本段論筋、脈、髓、氣血的聯(lián)系歸屬,提出肝藏血, 不僅貯血,還有調(diào)節(jié)血輸注運行的作用。 五臟常內(nèi)閱⑴于上七竅也,故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 香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則 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腎氣通于 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靈樞·脈度》) 【注釋】(1)閱:經(jīng)歷之意,在此引申為相通。 【提要】本段論述七竅與五臟的聯(lián)系,將各種感覺器官功能 的產(chǎn)生,歸屬于五臟,是五臟開竅理論的導(dǎo)源。 以母為基,以父為楣⑴,失神⑵者死,得神者生也。(《靈樞 -天年》) 【注釋】(1)以母為基,以父為楣:謂人體胚胎,源于陰陽 精氣結(jié)合,以母之陰血為基礎(chǔ),以父之陽氣為外衛(wèi),陰陽交感互 用而成。(2)神:神氣,此指生命賴以存在的生機主宰。 【提要】本句言人體胚胎形成。 食氣入胃,散精于肝⑴,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⑵, 淫精于脈。脈氣流經(jīng),經(jīng)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 脈合精⑶,行氣于府⑷。府精神明⑸,留于四臟,氣歸于權(quán)衡。 權(quán)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于胃,游溢精氣⑹,上輸 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 五經(jīng)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素問·經(jīng)脈別 論》) 【注釋】 (1)散精于肝,淫氣于筋:胃將所化食氣精微輸轉(zhuǎn) 于肝,肝又以此滋養(yǎng)所合筋脈。 (2)濁氣歸心:胃將食氣中的濃 稠部分轉(zhuǎn)注于心。 (3)毛脈合精:即氣血相合。 (4)行氣于府: 精氣運行于經(jīng)脈。府,此指經(jīng)脈。 (5)府精神明:經(jīng)脈中的精氣 有序運行。 (6)游溢精氣:即精氣滿溢。 【提要】本段論述水谷入胃后,化生精微及其運化、輸布 過程。 兩神相搏⑴,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何謂氣?岐伯 曰: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⑵,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 氣。何謂津?岐伯曰:媵理發(fā)泄,汗出湊湊⑶,是謂津。何謂 液?岐伯曰:谷入氣滿,淖澤⑷注于骨,骨屬屈伸,洩澤⑸補益 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⑸, 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脈?岐伯曰:壅遏營氣⑹,令無所避, 是謂脈。(《靈樞-決氣》) 【注釋】 (1)兩神相搏:男女兩媾交性。 (2)五谷味:指水 谷五味之精微。 (3)汗出湊湊:形容汗多狀。 (3)淖澤:淖,滿 而外溢。澤,即濡潤。 (4)洩澤:津液滲出而有潤澤的作用。 (5)中焦受氣取汁:受氣,受納水谷之氣。汁,指飲食所化生的 精微物質(zhì)。 (6)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脈具有約束營氣 行于脈中,運營全身的作用。 【提要】本段論述了六氣的概念。 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⑴,然五谷與 胃為大海也。(《靈樞·決氣》) 【注釋】(1)常主:固定的臟器所主。 【提要】本句強調(diào)后天水谷對于六氣的重要作用。 真氣者,所受于天⑴,與谷氣并而充身也。(《靈樞·剌節(jié)真 邪》) 【注釋】(1)天:先天本原。 【提要】本句言真氣本于先天原氣,受后夭水谷之氣的滋養(yǎng) 而化生。 故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靈 樞-邪客》) 【提要】本段言宗氣所在部位及作用。 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 而復(fù)大會,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衛(wèi)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 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⑴。(《靈樞·營 衛(wèi)生會》) 【注釋】(1)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言衛(wèi)氣之行,至陽至 陰與清醒、睡眠有關(guān)。 【提要】本段論述了營衛(wèi)之氣的生成、性質(zhì)、功能、運行與 會合。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⑴,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 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 此,故獨得行于經(jīng)隧,命曰營氣。(《靈樞·營衛(wèi)生會》) 【注釋】(1)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言中焦之氣從中 脫部(上焦之后)發(fā)出。 【提要】本段論述了中焦的部位及其功能。 營衛(wèi)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 焉。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⑴,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靈樞-營衛(wèi)生會》) 【注釋】(1)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言失血的病人勿再 發(fā)其汗,大汗津傷的病人,勿再耗傷其血。 【提要】本段根據(jù)血與營衛(wèi)之氣異名同類的理論,提出“奪 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的治療原則。 上焦如霧⑴,中焦如滙⑵,下焦如瀆⑶。(《靈樞·營衛(wèi)生 會》) 【注釋】(1)上焦如霧:形容上焦心肺宣發(fā)布散水谷精氣的 功能,如同霧露彌漫灌溉全身。(2)中焦如泯:形容中焦脾胃腐 熟水谷,吸收精微,并將營養(yǎng)物質(zhì)轉(zhuǎn)輸?shù)饺淼墓δ?,如同泯漬 食物,使之變化。(3)下焦如瀆:形容下焦腎與膀胱排泄水液的 功能,如同溝渠。 【提要】本句以如霧、如泯、如瀆為喻,概括上中下三焦之 氣的功能特點。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⑴,隨神往來者謂之毛, 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⑵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 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⑶謂之慮,因 慮而處物謂之智。(《靈樞·本神》) 【注釋】(1)神:此指精神活動。(2)任物:擔當認識和處 理事物的能力。(3)遠慕:即遠見。 【提要】本段論“神'的概念、生成、分類、活動規(guī)律。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⑴者也。經(jīng)脈者,所 以行血氣而營⑵陰陽,濡筋骨,利關(guān)節(jié)者也。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 肉,充皮膚,肥媵理,司開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 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則經(jīng)脈流行,營復(fù)⑶陰陽, 筋骨勁強,關(guān)節(jié)清⑷利矣。(《靈樞·本臟》) 【注釋】(1)奉生而周于性命:張介賓注:“人身以血氣為 本,精神為用,合是四者以奉生,而性命周全矣'(2)營:即營 運之意。(3)復(fù):即周而復(fù)始。(4)清:《太素》作“滑”。 可從。 【提要】本段論述了經(jīng)脈、氣、血、精神的功用。 |
|
來自: 夢澤赤子 > 《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