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氣管炎--于氏解熱止咳煮散(于己百方) 組成: 麻黃10g,杏仁12g,生石膏30g,炙甘草10g,葶藶子10g,大棗6枚,膽南星10g,地龍12g,魚腥草15g用法:上藥粉碎,入2個紗布袋中,用開水沖沏或煎煮5~10分鐘,飲服。1次1袋,1天2袋。 功效主治:治療小兒氣管炎。 方解:本方實為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而成。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原治太陽病發(fā)汗未愈,風(fēng)寒入里化熱所致“汗出而喘”者,于教授認為其既解表寒,又清里熱,為寒熱并用之劑,風(fēng)熱犯肺,風(fēng)寒化熱,或外寒內(nèi)熱等,凡屬肺熱喘咳,無論有否表證,有汗無汗,皆能獲效。葶藶大棗瀉肺湯出自《金匱要略》,瀉肺行水祛痰,下氣止咳平喘,專治痰涎壅盛所致之咳嗽氣喘,胸悶短氣而大便干結(jié)的病癥。膽南星、地龍祛風(fēng)化痰,定痙止咳;魚腥草清熱解毒。全方合用,共奏清熱化痰,降氣止咳之功。 加減: 咯吐黃痰,加黃芩10g,麥冬12g,清熱化痰; 咯吐白色泡沫痰,加紫菀10g,款冬花10g,化痰止咳; 咽喉疼痛,加板藍根12g,牛蒡子12g,玄參12g,清熱利咽止痛;大便不干,去葶藶子、大棗,加茯苓杏仁甘草湯化濕行水,降氣止咳。 體會: 小兒氣管炎臨床非常常見,以咳嗽,咳痰,發(fā)熱為主要癥狀。于教授認為小兒肺臟嬌嫩,形氣未充,抗病力差,不耐外邪侵襲,極易感寒受熱,引起肺氣宣降失常,肺氣上逆而發(fā)生咳嗽;同時小兒脾胃薄弱,易為乳食生冷所傷,致使脾失健運,痰濕蘊盛,上貯于肺,壅阻氣道,故發(fā)病后難以速愈。小兒感受六淫外邪,衛(wèi)氣失宣,肺失肅降,或乳食生冷,脾失健運,痰濕內(nèi)生,引起肺氣上逆而發(fā)生咳嗽。無論證屬風(fēng)寒、風(fēng)熱,或是痰熱,西醫(yī)皆用抗菌消炎之法治之,治療后雖然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等全身癥狀緩解,但是抗菌消炎藥物常為苦寒,易于傷胃損脾,使痰濕不易消除,加之小兒為純陽之體,痰濕極易熱化,所以此時病理變化的焦點是痰熱停滯體內(nèi)。一則閉塞氣道,肺氣宣降失職,二則腑氣不通,肺氣不得肅降,因此肺氣上逆,咳嗽久久不愈。治療重在清熱化痰,通腑降氣;蓋痰熱一除,腑氣一通,則氣道通暢,肺氣得降而咳嗽自平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 方中藥味分析: 麻黃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入肺、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發(fā)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jié)疼痛;咳嗽氣喘;風(fēng)水浮腫,小便不利;風(fēng)邪頑痹,皮膚不仁,風(fēng)疹瘙癢。 杏仁 【性味】苦,溫,有毒。 【歸經(jīng)】入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石膏 【性味】甘、辛,大寒。 【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葶藶子 【性味】辛、苦,大寒。 【歸經(jīng)】歸肺、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脅脹滿,不得平臥,胸腹水腫,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臟病水腫。 大棗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膽南星 【性味】苦、微辛,涼。 【歸經(jīng)】歸肺、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息風(fēng)定驚。用于痰熱咳嗽,咯痰黃稠,中風(fēng)痰迷,癲狂驚癇。 地龍 【性味】味咸;性寒 【歸經(jīng)】歸肝;脾;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勢止痙;平肝熄風(fēng);通經(jīng)活絡(luò);平喘利尿。主熱病發(fā)熱狂燥;驚癇抽搐;肝陽頭痛;中風(fēng)偏癱;風(fēng)濕痹痛;肺熱喘咳;小便不通 魚腥草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清癰排膿,利尿通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