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寫書法的時候,可能會面臨一個“三難”的境況,寫得過于工整嚴謹,容易被人批評是“印刷體”“館閣體”;寫得過于妍媚唯美,難免陷入“俗氣”的境地;而如果一味追求個性、創(chuàng)新,很有可能成了“江湖體”。 因此,學界認為那些能把這三種情況巧妙化解的,都稱得上是“奇才”了??v觀書法史,將用筆、結(jié)字之細膩靈動,韻味之唯美華貴發(fā)揮到頂峰者,當屬元代奇才趙孟頫了。當代書法家邱振中將他稱之為“帖學最后一位大師”。 趙孟頫對中國書法有兩大不可磨滅的功勞,首先是復興幾乎失傳的“魏晉筆法”,為帖學又“續(xù)命”了700多年;其二,趙孟頫將書法的實用性與美觀性做到了平衡,解決了前人始終沒有“攻克”的難題。 鮮于樞稱贊趙孟頫“楷行草篆隸俱為當世第一”,而他的行書、楷書無疑是最精妙的。從元代開始,他幾乎取代王羲之,成了學書人始終繞不過去的名師,到了清代,“趙董書風” 成了宮廷的主流。 趙孟頫傳世真跡數(shù)量較多,這也為后人臨摹提供了便利。清代順治開始,便廣收天下趙字真跡藏于內(nèi)府??滴醺菍>谮w、董二家。在趙氏這些作品中,玄燁臨寫次數(shù)最多、研究最為透徹的,當屬《明肅樓記》了。 《明肅樓記》約完成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縱29厘米、橫297厘米、共計74行、514個字,單字大小約3厘米。此時趙孟頫正值壯年,這一時期的字取法明晰、深諳法度。他以“二王”、李邕為師,兼融晉唐,對于初學者來說容易上手。 此作凌空取勢,藏鋒起筆,入紙后筆尖衄挫、調(diào)鋒,形成一個個小虛尖,如“至”“立”“使”等字,行筆中側(cè)鋒并用,筆畫遒媚多姿、圓熟華美。牽絲引帶、使轉(zhuǎn)靈巧,轉(zhuǎn)折處方圓并用,橫畫、豎畫、撇畫、捺畫輕重、粗細對比明顯。 《明肅樓記》結(jié)字欹側(cè)險奇,左右高低錯落,結(jié)構(gòu)之間疏密變化明顯。如“詔”字整體呈現(xiàn)左低右高、左輕右重的態(tài)勢,上半部寬、下半部窄,但絲毫沒有重心不穩(wěn)的情況;再如“迫”字,長捺一波三折,能清晰看出筆鋒變化。全卷用墨濃淡、字跡大小、章法疏密,處處盡顯變化。 這件作品體現(xiàn)出趙氏對古人筆法的化用,以及用筆之精巧細膩,對于初學者來說,學起來非常便利,是我們學習行書的絕佳字帖。 而今,我們將趙孟頫《明肅樓記》原作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筆畫細節(jié)與真跡別無二致,非常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