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條文里邊,在“發(fā)汗后”后邊有“喘家”兩個字,《宋本》里邊沒有這兩個字。這兩個版本有這么兩個字的區(qū)別。 這個條文在《康平本》是降一字格排版的條文。 下邊解讀一下: “發(fā)汗后”,是造成這個方證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了,在這個條文里邊把它當作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論述。實際上不發(fā)汗后,也會有這個方證的情況。咱們不能那么機械地解讀。 “喘家”,在學(xué)習(xí)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的時候,已經(jīng)都學(xué)習(xí)過了,就是素有喘疾的人。那么這種人有什么特點呢?他的呼吸系統(tǒng)就較常人微弱,當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的時候,常常要從這個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發(fā)作出來。 “不可更行桂枝湯”,在這個條文里邊,這一句話不能輕易放過,這一句話有著特殊的意義。這個“更”字,在這兒應(yīng)該是“再”字,“不可再服桂枝湯”。他為什么要這么來表達呢?就是經(jīng)方里面有個治療原則:凡是表證,發(fā)汗以后表不解,或者經(jīng)過瀉下以后表不解,只要還是表現(xiàn)為表證,就要用桂枝湯來治療。但是,這個治療原則還有例外的情況,發(fā)汗以后,或者瀉下以后(順便把第162 條也講了),不能再用桂枝湯治了。那么為什么呢?這兒我們看看方劑,就很明白了。因為經(jīng)過了誤治以后,他產(chǎn)生了里熱。人體一旦有了里熱,這是桂枝湯的禁忌癥,桂枝湯就不能用了。所以“不可更行桂枝湯”。如果考慮到“喘家”這個因素的話,再來看看“不可更行桂枝湯”,有明確的指向,指的就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這個時候盡管他喘,也不能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了,因為有里熱。 “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是這個方證的典型的癥狀反應(yīng)。這個汗出,不再是表虛證了,主要是由里熱造成的?!昂钩觥?,盡管在文字上我們看不出,但實際在臨床當中,由里熱而產(chǎn)生的汗,攜帶著大量的因為內(nèi)部器官偏于亢奮而產(chǎn)生的代謝物,聞起來味比較重,摸起來手感比較粘;桂枝湯證出的汗,要比這個汗清爽一些。 另外呢,這個方證在臨床當中還會存在著一系列的里熱的證候。比如舌苔可能會有點黃,舌質(zhì)有點紅,脈像偏于數(shù)。脈偏于數(shù),桂枝湯證如果發(fā)熱的話,也會偏于數(shù)脈,浮緩脈。但是麻杏石甘湯的脈有時候會近乎于洪大。再一個仔細問診的話,患者自己的感覺也會明顯區(qū)別于桂枝湯類方劑的那種方證。在這個方證的統(tǒng)計里邊,有一個癥狀叫鼻煽,麻杏石甘湯證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這么一種情況。因為有里熱,特別是里熱嚴重的話,患者呼出的氣,自己感覺到有灼熱感,鼻子都覺得往外呼氣的時候覺得很熱,這就是因為里熱太盛了。 再一個就是“喘”,喘本身有多方面的因素:一個是本來病人可能就有喘的毛病,再加上新得了病以后呢,喘加重了;第二呢,是有表證,體表的呼吸功能不夠建全而造成喘;第三呢,里熱也經(jīng)常會造成人的喘。實際上,單純的里熱造成喘的話,是因為機能過于亢奮,再加上呼吸系統(tǒng)又比較薄弱,承受不了過熱的內(nèi)環(huán)境,造成咳喘。 這個“無大熱”,應(yīng)該客觀地來理解。一個呢,無大熱,能夠說明這個方證的一個病理特點。我們現(xiàn)在理解呢,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xiàn)過高的體溫,這樣理解就比較準確一些。不至于像大青龍湯證的高燒,只能這么說。 病理基礎(chǔ)呢,因為有汗出,相當一部分熱量都帶出來了,不至于造成很高的體溫。 所以,麻杏石甘湯是一個解表清熱的一個方劑。 那么這兒就有一個問題了,麻杏石甘湯證的表證,是表實證還是表虛證?因為有汗出。我們從藥物組成上就能夠理解,嚴格地說還是一個表實證。但是這個表實證跟大青龍湯證的表實證相比的話,有著程度上的區(qū)別,沒有實到里熱很盛不得汗出的那種程度。 這一條所論述的病理,就是表實證同時伴有里熱。但是我們應(yīng)該時刻記著一個事啊,實際臨床當中麻杏石甘湯證也有無汗的情況,同時也可能會見到高熱的。這個臨床當中都有的,要仔細辨證。 下面看看方劑,一共四味藥組成。實際就是麻黃湯去掉桂枝加上石膏。也可以理解成麻黃湯的一個加減方。因為此時的人體,里熱比較嚴重,再用桂枝不合適,所以就把桂枝去掉了,加上了清里熱的石膏??梢娺@個時候,里熱是矛盾的主要面。石膏在這個方劑當中的作用,就是清里熱。 下邊呢,再看看這個方證。麻杏石甘湯證,總共統(tǒng)計了367 例,這是一個常用的方劑。那么在季節(jié)發(fā)病上有什么特點?春季發(fā)病的66例,夏季發(fā)病的39例,秋季發(fā)病的29例,冬季發(fā)病的76例。我們?yōu)槭裁窗鸭竟?jié)發(fā)病的規(guī)律放在這個地方?發(fā)病率最高的是冬季和春季,最低的是秋季,而且冬季和夏季差了將近一倍,冬季是76例,夏季是39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方劑?外有表證,里有里熱。 很多其他中醫(yī)的書,解釋人體和環(huán)境的規(guī)律的時候,把它機械化了,甚至提出冬季不可用石膏。什么冬季不能用涼藥,夏季要慎重用熱藥。治病的規(guī)律在哪?在于得病以后的疾病反應(yīng)。在于準確的辨證。不管什么季節(jié),他得的是什么病,你就給他用什么方劑來治。咱們從這個統(tǒng)計資料上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我們學(xué)中醫(yī)就好像在淘金,淘金一開始淘到手里面的是泥沙、石、金子混在一起了,你得學(xué)會了把那些雜質(zhì)淘出去,最后剩在你手里的才是金子。你要把金子淘出去,最終你得到的就是一把泥土、一把沙石,毫無價值。中醫(yī)里邊虛假錯騙很多,需要我們仔細去淘。 麻杏石甘湯的臨床統(tǒng)計癥狀:咳喘303例、發(fā)熱231例、便干燥107例、口干渴95例、尿赤75例、煩躁68例、鼻塞16例、呼吸短促60例、咽部腫痛40例、麻疹29例、痰黃粘稠50例、汗出17例、無汗14例,這是有記錄的。無汗和有汗對比太接近,特征性不那么明顯。 舌質(zhì):紅舌120例、淡舌3例、干舌有芒刺、瘀點各1例。 舌苔:黃苔33例、黃膩苔32例、薄黃苔26例、薄白苔25例、白膩苔7例、白苔5例。 脈象:浮數(shù)脈48例、滑數(shù)脈40例、數(shù)脈21例、浮滑數(shù)13例、弦數(shù)10例。大家看啊,數(shù)脈在這個方證里邊差不多是必見的。 有應(yīng)用這個方劑機會的現(xiàn)代?。焊忻埃鞲校ò琢鳎@一點很重要,這個甲流肯定有里熱在),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哮喘,麻疹肺炎,嗜酸細胞增多性肺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慢性鼻炎,百日咳,哮喘,過敏性哮喘,風疹,流行性腮腺炎,腦炎,麻疹,蕁麻疹,小兒遺尿,小兒尿頻,夏季熱,小兒痙攣性喉炎,口瘡,肺心病,慢性結(jié)腸炎,喉頭水腫,酒醩鼻,玫瑰糠疹,皮膚瘙癢癥,接觸性皮炎,痔瘡,痔瘡水腫,內(nèi)痔脫垂嵌頓,癤病。還有傷寒、副傷寒。 如果一個麻杏石甘湯證,既沒有汗出,同時又有高熱,那么它跟大青龍湯證如何區(qū)分呢? 這個方證跟大青龍湯證,特別是在無汗高熱的情況下非常接近。我們比較一下,跟大青龍湯證作一個鑒別。大家看看大青龍湯的方子,大青龍湯就包括了這個方劑所有的藥物。我們把大青龍湯多出來的藥物看一下就會從中得到啟示。大青龍湯比麻杏石甘湯多了桂枝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枚;另外呢麻黃比這個方劑多二兩;杏仁比這個方劑少了十枚。還有石膏的量,這個方子是半斤,大青龍湯是如雞子大。 這兒啊,咱們先說一個問題,石膏同樣的一本書上為什么一個是用斤來計算,一個是用如雞子大?實際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就是這兩個方劑不是一家的方劑,它的來源不同。來源不同,所以計量法不一樣。今天實際測一下啊,實際上最后的結(jié)論,這兩個非常相似,非常接近,基本上就是半斤左右。這就更能證明這兩個方劑是來自兩個不同的渠道。再去看看桂枝、生姜、大棗,這不是近似一個桂枝湯嗎? 大青龍湯證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個癥狀,一般都要比麻杏石甘湯重。頭疼、身疼痛、煩躁;另外,大青龍湯證有體表停飲的這種情況。麻杏石甘湯絕對沒有這個問題。這是很大的區(qū)別。 還有,這個方劑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安豢筛泄鹬?,就說千萬不要再給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不要搞混了,不要辨證錯了。這兩個方劑比較一下的話,從字面上看,癥狀非常明顯,都是有熱,熱也不是很高,同時又有汗出,又有咳喘這一類的。但是它們最根本的鑒別點,就在于有無里熱。有里熱了,那就是麻杏石甘湯證;沒有里熱就有可能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 這個方劑在臨床應(yīng)用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這個方劑不能連著用。這一點我自己是深有體會。好幾年前了,也就這個季節(jié),天特別熱,我自己感冒了。感冒了以后咳嗽,我就發(fā)現(xiàn)啊,小陷胸湯也是對這些熱證,而且治咳嗽挺好。我當時感覺對我威脅最大的就是咳嗽,咳嗽就是一個比較主要的證。我想先喝點小陷胸湯,看看會是什么感覺,我就喝了。喝了以后,20分鐘就不咳嗽了,真的不咳嗽了啊。但是不咳嗽了,還不如以前咳嗽舒服呢,更難受。因為不是那個方證,更難受,它解不了表啊。后來我一看,這個肯定不行,只能是體驗一下。然后又喝麻杏石甘湯,喝了以后很快就很舒服了。我感覺這個藥喝了這么舒服,好得這么快,我接著喝吧。第二天又接著喝,后來就越喝越覺著不舒服,覺得虛了,老在出汗。所以這個方劑啊,胡老也說了,只能用一次。 但是我的感覺啊,連著用兩次,就說服兩劑,如果說癥狀非常明顯的問題不大,但是往下不要再喝了,這個方劑不能喝了。如果病好不了怎么辦呢?這也是我自己的體會。把麻黃減量,減到只有原來劑量的三分之一,讓他喝,肯定是既不至于虛人,又能清里熱,這是一個辦法。但是這樣呢,恐怕也不能喝時間長了,因為大量的石膏會有點傷胃。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也在臨床當中碰到過,往往這個人喝了這個方劑之后,因為這個方劑見效很快,明顯得輕了,但是還好得不是很利索,這個時候他會出現(xiàn)某些小柴胡湯證。這時候你合上小柴胡湯。當然要是有大柴胡湯證,要合上大柴胡湯也沒問題。合上柴胡劑療效也非常好。還可以多喝幾天,這個病就好了。 我樓上有個會計,他感冒了,他就是一個麻杏石甘湯證。輸了三天液以后,他出現(xiàn)了柴胡證。我就給他小柴胡湯合上麻杏石甘湯各半。就服了兩次就好了??偟卣f還是要辨證。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啊,就是《宋本》的方后注解的最后,有一個“本云黃耳杯”。我跟大家說,在比較權(quán)威的教材里邊,對“黃耳杯”作了一種解釋,是一種古代的器皿,橢圓形的,有兩個耳朵狀的手柄,是黃銅做的,所以叫做“黃耳杯”。而且它的容量,就是一升。這樣說呢,非常合情合理。這個方后注本來后邊說的是一次服一黃耳杯,后來覺得劑量上不統(tǒng)一,就改成一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