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和兒媳都有隔閡,嘴上說,我對兒媳一定像對待親閨女。 心里卻想,還是自己女兒更親。 這可謂人心隔肚皮。 有的兒媳也是這樣,婆婆再親,也不是親媽。 因此婆媳關系不好,時常發(fā)生爭吵。 但事實是婆媳之間在一起的時間,往往要比母女更長。 因為女兒也嫁人了,女兒也有婆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您就看吧,經(jīng)常往娘家跑的女人,很可能是婆媳關系不太好。 或者在她心里,還是娘家人更親。 “婆媳”關系很大程度影響了夫妻之間的幸福指數(shù),也影響家庭。 有的婆媳之間能做到“視如己出”,沒有間隙,沒有矛盾,一直和睦,非常難得。 這就需要彼此都坦誠相待,需要互相關愛,互相心疼。 人到晚年,女兒一定比兒媳更親? 不一定。 有個親戚,十年前兒子剛結婚時,她常在外“講究”自己的兒媳,說這個兒媳婦太難伺候。 對待女兒,她則發(fā)自內(nèi)心的疼愛,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如今她女兒早已經(jīng)嫁人,好幾年才回來一次。 她生病住院,希望女兒回來看看,結果女兒說路途太遠,工作太忙,只給了兩千塊錢。 反倒是兒媳婦親力親為,照顧在其左右。 她這才明白,兒媳婦也很“親”。 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女性,格外看重“孝心”,那種“孝”近乎苛刻。 有的家庭,婆婆對兒媳特別嚴厲,早上要給婆婆“請安”,晚上要給婆婆洗腳,每天負責一日三餐,所有家務都要做好,做不好就會遭受婆婆責罰。 現(xiàn)代女性思想解放,更加追求平等。 現(xiàn)代兒媳在家庭地位明顯上升,有的婆婆為了討好兒媳,啥都不讓兒媳做,把兒媳寵上天。 即便如此,有的兒媳依然不“信任”婆婆,對婆婆充滿偏見。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也見過一些父母,對女兒特別寵溺。 但“女大不中留”,女兒長大后,心也飛了,尤其結婚嫁人后,尤其當有了自己的孩子。 胸懷寬大的父母,理解這一點,畢竟,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日子。 有的老人抱怨——白把女兒養(yǎng)這么大了。 隨著時間積淀,人心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潛移默化。
兒媳早已經(jīng)成為“自家人”,女兒也早已經(jīng)是另一個家庭的主人。 老人要知足常樂,女兒能?;貋砜赐?,即便不?;貋?,能給予關心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就說明女兒沒忘記養(yǎng)育之恩。 老人更要包容自己的兒媳,別人家的女兒,心甘情愿嫁到這個家庭,并且為這個家奉獻自己,是這個家最大的福氣。 若問女兒和兒媳到底誰更親? 有的老人說,還是女兒更親,誰也改變不了“自然法則”,“血緣”關系最牢不可破。 有的老人也切身體會到,有個好兒媳是一個家最大的福氣,老了能有兒媳照顧,更是這輩子的付出積來的福。 我們那些事兒 作者 思君 (編輯微信 women7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