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也說了: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總讓人軟綿綿,哈欠連;胃口不好,大便不暢,人還虛胖。 其實都是濕氣惹的禍! 不慌!周輝霞主任給大家推薦一個很有用的小妙招! 01 春天慎防濕濁 濕氣并不是一無是處的,但在春天潮濕的環(huán)境和天氣之下,濕氣對人體,尤其脾胃的影響是最首當(dāng)其沖的。 脾主運化,除了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外,另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運化水濕,臟腑氣化后多余的水液,在脾的運化作用下,經(jīng)過三焦向下輸送到膀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一旦脾氣衰虛,運化失常,那么吃進去的東西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利用,影響精微物質(zhì)的轉(zhuǎn)輸散布,同時水液蓄積停滯,久而久之就會水濕痰飲內(nèi)生,各種問題就接踵而至。 對成人來說,就會出現(xiàn)面色萎黃、腹脹腹?jié)M、溏泄、倦怠無力、嗜睡、食欲不振、頭重如裹、水腫等等表現(xiàn)。 對于小孩而言,就會影響生長發(fā)育,尤其是影響孩子春天長高。那些瘦瘦小小,怎么吃都不長肉;反復(fù)積食、感冒容易過敏的孩子,脾胃問題都很大。 所以,想要擺脫“春困”的困擾,還是少不了健脾和祛濕。 02 家家有一寶,健脾味道好 其實今天周輝霞主任要推薦的祛濕寶物,就是家家戶戶都會有的——大米。 大米,也叫粳米,在中醫(yī)看來,它有一定藥性。 其味甘能補,氣香醒脾,能補后天脾胃之氣。而粳米色白,又可入肺,補肺氣,《藥性切用》也說:“補脾益肺,長氣養(yǎng)血,添精助神。” 你可能會說,大米我天天吃?怎么個補脾胃法呢?其實大米補脾,很多人沒吃對。脾胃虛弱的人,你不妨多做一個動作,讓它健脾胃的效果加倍:把大米變成炒米。 1.為什么大米炒一炒更健脾? 經(jīng)過炒制后的大米,那股焦香氣是不是讓人聞著清爽又開胃。這就對了,就是這種特別的“香氣”最利脾胃。 因為中醫(yī)有“焦香入脾”的說法,臨床中,醫(yī)生希望提高組方中的健脾效果,會選用經(jīng)過炒制的藥材,比如炒扁豆、炒薏仁、麩炒白術(shù)、麩炒麥芽、麩炒山藥等等……炒制過后,健脾效果自然就更強了。 2.炒米有什么好處? 熱量低,升糖慢 大米富含的淀粉,是熱量和葡萄糖轉(zhuǎn)化的主要來源,炒制后淀粉會被破壞,熱量也就相對較低了,升糖也更慢些,對于控糖的人來說更適合。 芳香化濕,醒脾消食 大米本身香氣不濃,但經(jīng)過炒制之后會有焦香,善入脾經(jīng),可以增進健脾和胃的功效,消脹除痞,幫助恢復(fù)脾運化水濕的功能。 清腸止瀉 大米炒焦后,淀粉等物質(zhì)被分解成活性炭,能有效吸附胃腸道中多余的油脂,促進代謝廢物的排出;同時對于腹瀉等問題還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從而可以止瀉。腹瀉后飲用炒米茶,可以更快地促進腸胃恢復(fù)。 03 炒米茶的制作與食用 鍋洗凈擦干,冷鍋放入大米,中小火反復(fù)慢炒,一定不要偷懶哦,不然大米顏色就不均勻。大米反復(fù)炒至微黃或金黃,就可以關(guān)火,利用鍋的余溫繼續(xù)翻炒一小會,就可以晾涼裝瓶了。 不過,炒米顏色越深,吸附力就越強,炒到微微發(fā)黃的程度,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 不同程度的炒米,功力上也有點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選擇翻炒的時間。 顏色微黃的,比較溫和,適合脾胃運水功能差、大便不成形,但又容易上火的人。 炒至金黃色,就更適合全身松軟肚子大、油膩水腫比較明顯的人。但燥性會明顯些,適合中焦寒濕、脾腎陽虛、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甚至五更瀉的人。 顏色黃到發(fā)黑的話,吸附力就越強,消脂和止瀉的力度就越強。但這種口感也不太好,一般日常養(yǎng)生就不是太建議了。 我們也可以自己體質(zhì)進行一些搭配,讓炒米茶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在這里給大家推薦4種用法: ▲濕氣重,偏濕熱者:炒米+綠茶+薏米 【材料】炒米10克,綠茶5克,薏米10克 ▲腹部大、水腫明顯者:炒米+玉米須 【材料】炒米10克,玉米須10克 ▲胃口不好、大便溏爛、怕冷者:炒米+普洱茶+生姜 【材料】炒米10克,普洱茶5克,生姜10克 ▲積滯明顯、腸胃不適者:炒米+炒麥芽+炒山楂 【材料】炒米10克,炒麥芽10克,炒山楂5克 ▼ 提醒:本文為醫(yī)學(xué)科普,供讀者參考學(xué)習(xí),中醫(y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