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2日),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醫(yī)學家。 沈周出身富裕的書香繪畫世家,少時師從陳寬學習詩文, 青年時期師從伯父沈貞,還有劉玨、杜瓊、趙同魯?shù)葘W習繪畫。 其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yōu)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從未應科舉征聘,始終過著田園隱居生活。正德四年(1509年),沈周去世。 人物生平 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沈周出生于長洲相城里(今屬江蘇省蘇州市)。 沈家給他取名為沈周,字啟南,寓以《詩經(jīng)·周南》中周公之化之意。 宣德八年(1433年),沈周七歲發(fā)蒙,從師于陳寬學習詩文。沈周自幼聰穎過人,不幾年,所作已在老師之上,陳寬于是主動遜謝。 正統(tǒng)四年(1439年),長洲知縣故意在糧租上為難任職糧長的沈恒(沈周之父),沈周上書辯白。知縣不再為難沈恒,于是時人推崇沈周,其父也將更多事情交與沈周處理。 正統(tǒng)六年(1441年),沈周代父聽宣于南京,以百韻詩上呈戶部主事崔恭。崔恭得詩驚異,疑非其所作,于是當面要求沈周短時間內(nèi)作首《鳳凰臺歌》,沈周提筆迅速寫成,崔恭大加贊賞,比之王勃,并同意沈周要求,免去其父糧長之役。 正統(tǒng)七年(1442年),伯父沈貞約于此時開始教沈周繪畫。 正統(tǒng)九年(1444年),娶陳慧莊為妻。 正統(tǒng)十年(1445年),住在岳丈家中的沈周結識俞景明,兩人從此結為至交,被當?shù)厝俗u為“雙驊騮”。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發(fā)生,沈周聽聞,作《已巳秋興》詩,頗寓憂國之思。 景泰元年(1450年),長子沈云鴻出生。 景泰五年(1454年),蘇州知府汪滸舉薦沈周為賢良方正,并作書信敦促。沈周以筮草和《易》書卜卦,得遁卦九五,曰:“嘉遁。貞吉?!北硎緫撾[遁,沈周便推辭了舉薦。 景泰六年(1455年),沈周擔任糧長一職,當時天災人禍不斷,嚴重影響生產(chǎn)生活,百姓大多無力繳納田賦。沈周不忍強征,而知縣卻要求沈周賠墊田賦差額。沈周因此家中積蓄全無,連妻子的首飾都典當出去。然而還差500石,沈周于是入獄。后來,同鄉(xiāng)郭琮幫他補了這500石,沈周才被釋放。 天順元年(1457年),曾策劃“奪門之變”的徐有貞被石亨等誣陷,貶到云南金齒。作為同鄉(xiāng)的沈周,在其被貶金齒后,贈詩表示勸慰。 天順二年(1458年),劉玨奔母喪回鄉(xiāng),沈周為此作《劉秋官廷美奔母喪回》一詩。 天順三年(1459年),沈周畫藝漸進,間以畫作贈與友人。 天順五年(1461年),沈周擺脫糧長之職,大喜,創(chuàng)作了《息役即興》等詩作抒發(fā)愉悅之情。徐有貞在去年十二月被皇帝準許回家鄉(xiāng)蘇州,沈周知道后,為此作《喜徐武功伯召歸》詩。同年,劉玨服喪期滿,被派到山西做官,沈周作《送劉僉憲赴山西》為之送別。 天順七年(1463年),吳寬到相城訪沈周,二人結交,成為終身的摯友。 成化元年(1465年),因吳寬介紹,沈周與史鑒相識,二人言語契合,結為好友。都穆約于此時跟從沈周學詩。 同年,沈周游南京,僅待三日。 成化二年(1466年),與文林(文徵明父親)訂交。同年,徐有貞六十大壽,沈周與劉玨、杜瓊合作繪畫,共五幅,作壽禮送與徐有貞。 成化三年(1467年),其師陳寬七十大壽,沈周作《廬山高圖》祝賀。 成化五年(1469年)正月十三日,沈周與父親、伯父、杜瓊、徐有貞、祝顥(祝枝山爺爺)等赴“小洞庭”(劉玨別業(yè))參與劉玨六十大壽。同年冬,沈周與劉玨、祝顥、李應楨、陳述、周鼎等拜訪魏昌。在這場聚會中,沈周應他人請求,作《魏園雅集圖》以表現(xiàn)聚會盛況。 成華六年(1470年),為西禪寺明公作《溪巒秋色圖》,并題詩。 成化七年(1471年)二月六日,沈周與劉玨、史鑒、弟沈召,共南下杭州,與居住杭州的朋友劉英、諸中、沈宣、歸生共同游覽杭州風景名勝。這是沈周第一次杭州之游,沈周留下了《至保叔寺》《謁后墳》等十幾首詩作,創(chuàng)作了《飛來峰圖》(藏上海文物商店)《靈隱圖卷》兩幅畫作。 游杭州后,沈周修葺自己的“有竹居”,并作《葺竹居》一詩以自得。該年春天過后,弟沈召病重,臥床不起甚至昏迷不醒,而父親沈恒也中風癱瘓。沈周奔波于父親與弟弟之間,尤其是為了照顧病情兇險的弟弟,沈周把被褥搬來與弟同住。 成化八年(1472年)初,父親與弟弟仍舊處于疾病中時,老友劉玨也已病重。二月二十八日,劉玨病逝。同年春,吳寬會試、廷試均獲第一,沈周喜而賦詩。同年秋,沈召也病故。沈周作了許多詩以表達二人離世之痛與對二人的追懷。 成化十年(1474年),劉玨病逝兩周年,沈周在劉玨的《清白軒圖》上跋了首七絕。 題《清白軒圖》后不久,諸中前來拜訪。告別時,沈周贈詩與諸中。 沈周又臨劉玨《巒容山色圖》,自跋中論及前代山水畫家,以董源第一,巨然次之,吳鎮(zhèn)又次之。 老師杜瓊于此年去世,沈周作《東原圖》紀念。 同年,沈周拜訪吳寬之父吳融。 成化十一年(1475年),好友俞景明去世,沈周作《得俞景明訃》痛悼。 吳寬父親吳融亦逝,沈周訪東莊(吳融莊園)作詩吊唁。 同年,沈周出游常熟。船經(jīng)尚湖,沈周仰望虞山,作七言詩。 成化十三年(1477年),父親沈恒病故,沈周因此長期情緒低落 。 成化十四年(1478年),沈周心境好轉(zhuǎn)。正月,讓長子云鴻套車帶他訪吳寬家。沈周與吳寬,寬弟吳宣三人共游后園。在“醫(yī)俗亭”中,三人品酒賞花,談論花朝節(jié)之事。晚上沈周宿吳寬家,作《雨夜止宿圖》。二人同房連榻,談過世師友,不勝傷感。半個多月后,吳寬訪沈周有竹居,二人共同品評沈周所藏書畫金石。后云鴻打開沈周《有竹居圖卷》,請吳寬題詩。二日后,二人放舟游虞山。三月谷雨后一日,沈周與吳寬、二女婿徐襄,按約定去慶云庵,主僧覺上人引他們到后院賞牡丹,后徐襄求岳丈畫一《牡丹圖》,沈周揮筆而就,并題詩。 沈周因為母親的緣故,終身不愿到遠方游歷。母親九十九歲才去世,此時沈周也年近八十歲。 正德四年(1509年),沈周去世。 主要影響 綜述 沈周的山水畫藝術在繼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畫風、兼營南宋院體風格,形成構圖嚴謹、筆法工整、布局縝密的風格后主要取法吳鎮(zhèn),兼營倪瓚、黃公望等人畫法,形成其構圖簡練、用筆凝重、筆墨渾厚蒼茫、草草而成的特點。從繪畫風格上來說,大致可分為奠定基礎的早期,形成與發(fā)展的中期,筆墨渾厚、線條老辣、意境深遠的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 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 中期 四十歲至五十歲為沈周山水畫藝術風格“粗沈”形成與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沈周在這階段的山水畫法主要取法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兼學董源、巨然,形成細密風格特征,同時又不局限于家學與王蒙或宋畫風格的影響,旁及吳鎮(zhèn)、黃公望、倪瓚等的畫風。其繪畫作品的樣式由繁入簡,由細入粗,且向大幅拓展。而在繪畫題材上多取材江南田園風景,并以畫家的獨特情思融入筆端,表現(xiàn)出蒼茫厚重的山水情境,作品已顯現(xiàn)出“細沈”向“粗沈”轉(zhuǎn)化的趨勢。 沈周山水畫藝術風格轉(zhuǎn)型期大致是五十歲至六十之間,此時期為沈周的“粗沈”風格定型期。在這階段,他一方面繼續(xù)師承元四家,另一方面嘗試著技法的創(chuàng)新,在探索與實踐中成功地演繹了王蒙、董源、巨然、黃公望、米芾、倪瓚、吳鎮(zhèn)等的畫法。而中晚期的沈周,山水畫藝術風格主要取法吳鎮(zhèn),并在繼承與演繹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時成功地將黃庭堅書法筆意融入到山水畫筆墨語言的表現(xiàn)當中,使其繪畫形成“粗沈”的個人面貌。 晚期 沈周山水畫藝術的繪畫晚期是六十歲以后。這時期沈周的繪畫,將吳鎮(zhèn)多變的筆墨之道、王蒙畫風中的細密厚潤和黃公望筆法的雄偉瀟灑融為一體,“集諸家之法”而形成一種練達、渾厚、蒼茫、蒼潤的山水畫藝術風格,成功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畫家對自然的闡釋、對筆墨的釋放和自我精神的表現(xiàn)。他晚年的作品用筆沉穩(wěn),渾厚簡達,濕潤蒼茫,雄健而堅實,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真正意義上的“粗沈”風格特征日臻成熟。 沈周不僅精于畫山水人物,畫蟹也有其獨到之處。沈周的《郭索圖》是幅淡墨寫意作品,畫幅中間部位的清水大闡蟹,有堅實如鋸齒般的雙螯,如鉗子似的夾住稻穗,蟹殼尖楞突出,如一把把銳利尖刀,爬沙橫行于水草之間。整幅畫先用淡墨畫蟹殼、蟹腳;焦墨畫爪尖和蟹殼凸凹;濃墨渲染雙螯,活脫脫勾畫出一只清水大閘蟹橫行于水草之間的情景,將螃蟹猙獰而又可愛的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別有一番意境。 藝術成就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v觀沈周之繪畫,技法全面,功力渾厚,在師宋元之法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進一步發(fā)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鳥畫的表現(xiàn)技法,被譽為吳門畫派領袖。 沈周的繪畫為傳統(tǒng)山水畫作出了兩大貢獻:其一,融南入北,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tǒng)。如沈周的粗筆山水,用筆融進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勢,將南宋的蒼茫渾厚與北宋之壯麗清潤融為一體,其抒發(fā)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變?yōu)楹觊熎胶?。其二,將詩書畫進一步結合起來。沈周的書法學黃庭堅,開明代習黃書(黃庭堅書法)之先河。書風“遒勁奇崛”,與他的山水畫蒼勁渾厚十分相似、協(xié)調(diào)。他又將書法的運腕、運筆之法運用于繪畫之中。沈周同時還是一個詩人,至老年“踔厲頓挫,濃郁蒼老”。他把這種詩風與畫格相結合,使所作之畫,更具有詩情畫意。 歷史評價 《明史》:①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墨。②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并為世所愛重。尤工于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張舜徽《藝苑叢話》:沈石田書畫為有明一代大家,年又老壽,故墨跡流傳甚廣,而贗品充斥,昔人論之詳矣。其山水畫少承家法,長博習宋元名家,皆能出入變化,自成一體。四十以前率盈尺小幀,四十以后,始拓為大幅。粗枝大葉,雖草草點綴,而高致絕人?!址曼S庭堅,道勁奇崛,視山谷書又變化矣。 軼事典故 為人孝順 沈周侍奉雙親十分孝順。父親去世后,有人勸勉他做官,他回答道:“你難道不知道我母親得靠我維系生命嗎?我怎么能離開她的膝下?”他一直厭煩進入城市,在外城外面購置了可暫時住下的安適住所。如果有事的話,就去那里一下。到了晚年,隱藏自己蹤跡只擔心不夠幽深,前前后后巡撫王恕、彭禮都用禮節(jié)恭敬地對待他,要留他在自己的官府里,但他都以母親年老為由推辭了。 甘做畫工 一年,長洲新來的曹太守,想征召當?shù)赜忻漠嫻ぐ迅醒b飾一番。衙門里有一個嫉恨沈周的小吏,看新太守對當?shù)孛鞑皇煜?,就把沈周的名字寫在其中,讓堂堂畫家去做小工的活計,也算羞辱他一回。于是衙門里當差的征召沈周進城服勞役,為太守作畫。 此時,內(nèi)閣大學士李東陽,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王鏊等,都是沈周過從甚密的摯友。不料沈周卻淡然一笑,其后每天到太守府畫畫,早出晚歸,樂在其中,一干就是幾個月。裝修完畢,曹太守親自來驗收,還特地賞了他幾文錢。不久,曹太守到京城述職,吏部尚書隨口問道:“沈先生近來身體好嗎?”曹太守不知所云,又不敢細問,只好含含糊糊地回答:“他身體挺好!”改天曹太守又去拜訪李東陽。李東陽獨獨問他:“沈先生有書信讓你帶來嗎?”曹太守茫然不知所措,只好信口應道:“有書信,只是還沒送到?!?/span> 慌忙退出之后,曹太守趕緊去拜訪自己的好朋友吏部右侍郎吳寬,問他:“長洲的沈先生是個什么人?”吳侍郎詳細向他說了沈周的情況。曹太守這才知道,沈先生竟然就是那個給他繪飾墻壁的老畫工。他嚇得汗流浹背,自京城回到蘇州,曹太守連家都沒敢回,就直奔竹莊,一再向沈周道歉。 一次,某太守向沈周求畫。古代太守出行,常用五馬駕車,所以“五馬”成了“太守”的代稱??蛇@位太守文化水平有限,不知道這一知識點。當他看到沈周為他畫的畫中只有五匹馬時,覺得太小家子氣,直言道:“豈無一人相隨耶?”沈周趕緊又為他畫了六個隨從,以增排場,還開玩笑:“無奈絹短,只畫儀仗前導三對?!币鉃椋哼@畫畫的絹布短了點,如果長點的話我就能為您畫上更多的隨從了。太守表示滿意。 沈周極喜歡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花重金購得。但這幅曠世杰作被一個朋友借走后,便下落不明。換成別人那肯定是不依不饒了。但沈周沒有。一段時日后,他發(fā)現(xiàn)此畫竟在市面上流通。這時,沈周完全可以告官,追回原本屬于自己的至寶。但他不愿讓朋友身陷囹圄,并沒有打官司??赏瑫r他又深愛此畫,怎么辦呢?他憑著自己超強的記憶力,把《富春山居圖》給“默寫”了出來。 主要作品 畫作 《仿董巨山水圖》軸(作于成化九年,1473年)、《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后合裝成卷)、《臥游圖》《東莊圖》《牡丹》《盆菊幽賞圖》《煙江疊嶂圖》《廬山高圖》。 沈周的代表作品多藏于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圖》軸、《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臥游圖》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沈周精品,其中有《東莊圖》《牡丹》軸,此畫作于1506年,當時沈周已81歲。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 此外,臺灣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有名的《廬山高圖》軸。 文作 《記雪月之觀》 丁未之歲,冬暖無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霽。風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猶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與雪爭爛,坐紙窗下,覺明徹異嘗。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樓。樓臨水,下皆虛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銀,若潑汞,騰光照人,骨肉相瑩。月映清波間,樹影滉弄,又若鏡中見疏發(fā),離離然可愛。寒浹肌膚,清人肺腑。 因憑欄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與物融,人觀兩奇,蓋天將致我于太素之鄉(xiāng),殆不可以筆畫追狀,文字敷說,以傳信于不能從者。顧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與月當有神矣。我思挾之以飛遨八表,而返其懷。汗漫雖未易平,然老氣衰颯,有不勝其冷者。乃浩歌下樓,夜已過二鼓矣。仍歸窗間,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屢遇,而健忘日,尋改數(shù)日,則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筆之。 注釋 1.丁未: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2.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 3.霽:這里謂雪停放晴。 4.冱(hù):寒冷凝結。 5.虛澄:空虛清澈。 6.離離然:歷歷分明的樣子。 7.浹(jiā):透。 8.欄楯(shǔn):欄干??v為欄,橫為楯。 9.茫然:迷蒙不明。 10.恍然:模糊不清。 11.呀(xiā):張大了口。 12.太素:素凈。 13.敷:鋪陳。 14.挾:依仗。八表:謂八方之外,指極遠的地方 15.汗漫:沒有邊際的。 16.衰颯:衰落。 17.二鼓:二更天。 18.兀坐:獨自端坐。 19.改:更。 20.荒荒:暗淡不明的樣子。 譯文 丁未這一年冬天,天氣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正月初三開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氣放晴。但依然寒風肆虐,冰封雪凍,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銀裝素裹。 當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紙窗之下,感到明亮無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門,登上溪水西側(cè)的小樓。小樓臨著溪水,溪水清澈見底,四周覆蓋著皚皚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層白銀,又如同水銀潑了一地,晶瑩閃耀,人的肌膚也被映照得晶瑩潔白。明月映照著寒冷的水波,樹影在水中搖曳,如同鏡子中映照著的頭發(fā),歷歷分明。清冷的寒氣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我扶著欄桿而上。仰視,茫然無際;俯視,混沌一片。不覺間呀然驚嘆不止,久久地凝視著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與外物融為一個整體,自己同周圍的環(huán)境都變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觀。上蒼將我放置于宇宙之間,這份景致竟然無以用筆畫來傳達,也不便用文字來鋪陳、傳達于沒有親臨這份情景的人。這樣看來,自己得到的已經(jīng)很多了。 同時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應該比這里更為壯觀,那里雪月輝映的景致應當更為神奇。我的思緒因之而馳騁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過神來。茫無邊際的思緒無法平抑,可是因為年老身體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襲。于是便放聲歌唱走下小樓,此時已過二更?;氐酱扒?,獨自端坐。想到這輩子這樣的景致并未多見,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變著,很多都已經(jīng)茫然與模糊。于是我用筆記下了這次經(jīng)歷。 創(chuàng)作背景 沈周一生絕意仕進,隱遁吳門,風神蕭散,據(jù)云望之如神仙中人。這篇散文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時作者已六十二歲,他以畫家的慧眼,詩人的靈性,生動地描繪了雪月交輝的美景。 文學賞析 新歲正月初三,一場江南罕見的大雪悄然而降,足足下了兩天,雖已放晴,但是天塞地凍,直到初十,依然冰封雪凝。此夕月出,雪月爭相輝映,寒宵靜坐紙窗之下,頓覺寰宇異常光明亮澈,不覺添衣而起,竟然獨自踏著碎玉瓊瑤,步上溪西小樓。小樓臨水,下皆空明澄激;四周景物悉被皚皚白雪覆蓋,冰琢玉砌;月光與雪光相激射,"若涂銀,若潑汞",盡顯光的強度和質(zhì)感。"騰光照人"進射出的光彩照耀著人,"骨肉相瑩",仿佛照得人的骨肉都瑩潔透明。此為篇中警句,神來之筆。人,凈化了;世界,也凈化了,是潔白無瑕、晶瑩別透。置身于如此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既有蟬蛻于塵埃之外的欣喜,也有幾分荒寒空寂的凄然。更有樓前溪水,月光映照在清波間,波光軀粼,樹影滉漾,蕭疏的枝條倒映于寒碧之中,如同鏡子映照著人蕭疏的頭發(fā),歷歷分明明。非畫家的敏銳目光,不能及此。此時奇寒浸透肌膚,凄清砭入肺腑。 接著寫作者的冥思遐想。獨自憑欄,仰觀字,混茫一白,令人迷惘;俯視大塊,銀妝素裹,恍惚迷離;自己禁不住嗟嘆驚訝,凝視的目光久久不能收回。此時作者逸興遄飛,感到物我同化,渾融一體,人與自然都臻于清空澄明的境界。這是上天將我送入遠離塵囂的太素之鄉(xiāng),那種泠泠御風而行的美妙,只可意會,不可官傳。遺憾的是不能形諸筆墨告訴那些未曾從游的人。但是,我所得到的美的享受已經(jīng)很滿足了。 文中刻畫歲月滄桑、人生遲暮的心態(tài),曲折入微。作者已是垂暮之年,無力浪游天下,但是壯心未泯,雖然獨上小樓,卻還想著天下的名山大川應該境界更闊吧,那那里的雪月之觀應該更加神奇吧,恨不能挾明月而高飛,遨游八方之外,然后再返回這個雪月交輝的溪畔小樓的懷抱,可見他是多么渴望掙脫世俗塵網(wǎng)的羈絆。那那種漫無邊際、汗漫而游的神思遐想,雖然難以平息,但是老氣衰頹,禁受不住這里的凄骨之寒,于是就縱聲高歌,走下樓去。時已二鼓,又回到紙窗之下,獨自端坐,悵然若失。此夕的雪月之觀,平生亦不屢遇,而自己的健忘卻日甚一日,再過幾天,又模糊淡忘了,故為記,捕捉住那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觀。 詩作 【詠簾】 誰放春云下曲瓊,一重薄隔萬重情。珠光蕩日花如夢,瑣影通風笑有聲。 外面令人倍惆悵,里邊容眼自分明。知無緣分難輕入,敢與楊花燕子爭。 【送允暉】 陸郎幾宿春山去,山鳥山花盡有情。白李紅桃塞行路,黃鸝留客三兩聲。 沈周是明代最著名的畫派“吳門畫派”的領袖。書畫之外,他的詩文在當時也很有名。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詩中的陸郎即作者所送的允暉。首兩句是說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陸郎來訪,住幾宿之后,就要離開作者所居的春山。依依惜別之際,山鳥山花也像對陸郎有意不忍其離去。作者移情于景,似乎山鳥山花,盡為有情之物。后兩句,潔白的李花和粉紅的桃花堵塞了客人行進的山路,似乎是在挽留客人,黃鸝在花樹間婉轉(zhuǎn)鳴唱,三聲兩聲,好像也希望客人留下來。一般寫朋友相別或餞行之詩,最易流于傷感,作者這首詩卻是充滿雋永清雅的意緒,有聲有色,充滿詩情畫意,絲毫不給人悲傷之感。相反,卻給人以青春綺麗的風流之感,別饒清趣,獨具特色,實為風華俊逸之佳作。 【題柯博士敬仲竹枝】 楚煙吹濕碧瑯玕,認得奎章墨未殘。莫問先生歸去事,江南春雨杏花寒。 【梔子花】 雪魄冰花涼氣清,曲闌深處艷精神。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 【溪亭小景】 幽亭臨水稱冥棲,蓼渚沙坪只尺迷。山雨乍來沙溜細,溪云欲墮竹梢低。 檐頭故壘雌雄燕,籬腳秋蟲子母雞。此段風光小韋杜,可能無我一青藜。 【雨晴月下慶云庵觀杏花】 杏花初開紅滿城,我眠僧房聞雨聲。侵朝急起看晴艷,對房兩株令眼明。 還宜夜坐了余興,靜免蜂蝶來紛爭。嫣然紅粉本富貴,更借月馀添妍清。 青蘋流水未足擬,金蓮影度雙娉婷。庭空月悄花不語,但覺風過微香生。 老僧看慣不為意,卻愛小紙燕脂縈。高齋素壁可長有,不由零落愁人情。 廬山高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謂即敷淺原。培何敢爭其雄? 西來天塹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于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隳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劂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里釧于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 昔聞紫陽祀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游公門,仰公彌高廬。 不崇丘園肥遁七十淫,著作白發(fā)如秋蓬。 文能合墳詩合雅,自得樂地于其中。 榮名利祿云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凌天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