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呂靜賢 01 為什么最好從小帶孩子學習國學經典? 我們可以從學國學的作用說起。 就是學習這些國學經典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有什么好處? 首先,第一點:美的熏陶。 這個美的熏陶,其實就是帶我們領會和體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這過程中獲得精神上、心理上美的享受和體驗。 這些詩歌,都帶有音樂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記得當年懷我大寶的時候,每當我拿起古詩讀的時候,每次讀了幾首之后都會毫不意外地,一直平靜的肚子開始感覺到胎動:孩子在里面輕輕地動。 我家大寶出生幾個月時,我也經常給他讀古詩。到一歲左右時,拿著《論語》在床上給他讀,他樂不可支,常常沒聽幾句就伸出手過來抓書。我噓他:不要動,再動我不給你讀了。他又老實下來。然后讀幾句又繼續(xù)過來抓書。 我想孩子那么小,應該是聽不懂,之所以喜歡聽因為這些詩歌、文章里面都有一些韻律感,節(jié)奏感在里面。所以孩子享受那種聲音。 當然這有可也有可能因人而異,像我家小寶就對這些沒那么大興趣。也有可能是后面對小寶沒怎么做過當年類似哥哥這樣的詩歌啟蒙。 早教中有一個是關于藝術啟蒙,也叫美的啟蒙。 什么是藝術?一切能帶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的東西就是藝術。所以藝術啟蒙也是美的啟蒙。 藝術分為哪些呢? 按照人們感受器官的不同,可分為: 視覺方面:如繪畫、雕塑等; 聽覺方面:音樂; 身心運動方面:舞蹈; 心靈、精神方面:詩歌、文學 所以帶領孩子讀詩詞,就是引導孩子去領略并學會體驗,甚至享受中國的語言、文字魅力 而且詩詞也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甚至生活 我們出去玩,看到美麗的風景,心中涌現無限的感慨。 這時我們會說什么呢?要不說不出只能“啊啊”的喊,要不就“好漂亮啊”。就再也講不出什么,雖然心里滿是感慨,但無奈難以表達。 而如果你經常讀詩詞的話,突然忍不住冒出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身邊的人會如何反應? 而且不要說身邊人會對你有點刮目相看,連你自己都會覺得很舒服:因為你內心的情感、感慨,被這一句完完全全表達了出來。 你覺得很舒暢,同時也更能理解作者詩詞中的情境之美。這里你獲得了雙重享受: 一是抒發(fā)了自己內心涌上的強烈情感; 一個是更進一步感受到了詩詞中的情境之美。 而不像許多人那樣,明明內心有很多感慨,卻不知如何表達悶在心中。 而且這些感慨,不僅僅只是看到美麗風景的感慨。當我們開心或不開心,內心涌上各種情感的時候,都可以借助詩詞去抒發(fā)。 02 從小帶孩子學習國學經典的第二個好處就是: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精神實糧。 給孩子國學經典的啟蒙內容,主要是兩方面: 一個是藝術上的,如詩詞; 一個是人生哲理、為人處世大智慧的,除了詩詞之外的適合啟蒙孩子的國學經典,基本上都是這些。 這些經典,除了能帶給孩子語言文字美的啟蒙、熏陶之外,還可以成為一個人頭腦里永遠的精神食糧,豐富著一個人的頭腦、精神和人生。 尤其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這些經典中所蘊含的智慧往往成為一個人的燈塔,在風光時提醒他,在落魄時鼓勵他。 尤其在人生低谷、逆境時,更有可能成為一個人的救命稻草和精神支柱。 前段時間,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終身教授江平逝世,在紀念他的文章中有人提到了他曾經的經歷: 1957年時,江平剛從蘇聯學習回來的他被劃為右派。那句話咋說的來著,時代的一?;?,落到身上就是一座山。然后他就無奈離婚了,據說兩口子明明感情很好的,架不住這?;摇kS即他就被派去北京郊區(qū)勞動。勞動就勞動吧,偏偏抬東西過鐵路,被火車軋了,卷到車輪底下,一條腿沒了,終生殘疾。好容易緩過來,又到了一九七幾年,這就不細說了。但凡換了意志稍微薄弱點的,自己就尋死了。 江平怎么挺過來的呢?詩詞。 最艱難的時候,自己對自己大吼: 千語萬言滿胸臆,欲訴欲泣無從。長吁三聲問天公,為何射日手,不許彎大弓?翻云覆雨人間事,過耳過目無窮。誰主沉浮與枯榮?欲平心中憤。唯唱大江東。 作者說:別小看幾句歪詩歪詞,那么簡單、魯莽,但它就是力量,是自己給自己的力量。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吼幾句,你挺過來的機會可能就大一點。 人生在世,誰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風浪、挫折,小到一次重要的考試失敗,大到時代的一?;摇?/p> 這時能讓我們在困境中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的,往往就是自己內心的信仰。 這信仰來自哪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我們受過的教育、讀過的書,這些東西一直存在我們的頭腦里。 當我們需要力量和支持時,它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跑出來,在困境中支撐著我們繼續(xù)堅持。 所以讓孩子從小熟讀、背誦這些國學經典,就是幫孩子在大腦里儲存豐富的精神食糧,在需要時能自己幫自己挺過難關,永遠積極和樂觀。 03 從小帶孩子學習國學的第三個好處就是:開啟人生智慧。 從小帶孩子學習國學經典,可以幫助孩子開啟人生的智慧。 因為這些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國學經典,都是前人留下的大智慧。 如: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前者講了時間的重要性; 后者講了珍惜年少時光,好好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一個人智慧的啟蒙和發(fā)展,有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也有通過他人傳授獲得的。 而人們主要的智慧啟蒙和發(fā)展,則是通過他人的傳授而獲得,通俗得說就是讀書、學習。 所以帶孩子學習、背誦這些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前人的大智慧,說穿了就是幫孩子塑造和武裝大腦。也就是讓孩子開竅。 因為這些東西,不管孩子理不理解,先裝進大腦背下來再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也越來越理解這些智慧,并將其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時先人的智慧也就成了孩子自己身上的智慧。 懂得了這些,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將來在人生路上少走很多彎路,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而且這些國學經典,不僅僅提升我們的為人處世智慧,也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 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 它的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雖然這是簡陋的房子,但因為我(主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房子的簡陋。 多讀這些經典,會讓我們的孩子不再僅僅關注表面上的高大上,而是學會把重心放在精神上的成長。 就像現在有些學校的孩子互相攀比穿名牌,或者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虛榮,當學了這些經典后,我相信至少知道這世上有比我們表面上看到的光鮮更重要的東西。從而學會關注精神上的成長,而不是物質上的攀比。 再比如《道德經》里的一句話: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這話什么意思? 就是: 上士聽了道,努力實行;中士聽了道,懷疑道的存在;下士聽了道,會嘲笑道。不被嘲笑,就不足以成為“道”了。 回到生活中,誰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開闊眼界、掌握技能、提升認知等),但真正去主動讀書的很少。 還有“一份耕耘一分收獲”,只要勤奮學習(或工作),誰都可以越來越好。但,生活中好像沒幾人能做到。只有少數人在勤奮學習或工作。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在混日子,或者在找所謂的捷徑、走所謂的捷徑。 再比如,“謙受益滿招損”,知道這句話的人不少,但能做到的也同樣很少??梢哉f,很多人的所謂運氣或挫折,都來源于此。 也所以,就如老子所說的“不笑不足以為道”,就是因為很多人淺薄、無知,輕視這些最基本的道。所以這些最基本、簡單的大道理也就變得高高在上了。 從小帶孩子讀、背這些國學經典,就是讓這些“道”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成為孩子的精神食糧。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里甚至人生旅途上,不斷地指引著他。 (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