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小艮在云南為官時期,不忘了游歷參訪,在他的一生中,擔風袖月,交游甚廣,身為仕宦,卻屬意道門,不為世事所羈絆。 正當閔小艮一邊參訪道學,一邊為官之時,一件噩耗卻悄然而至。 降乾隆五十七年辛亥,即1791年底,閔小艮接到兒子們的來信,得到閔父大夏去逝的訃告。 閔小艮便自云南奔歸,為父料理喪事,居喪守制,并向朝廷,以符合禮法的方式,辭去了官職。 從此之后,正如前述,閔一得徹底遠離了官場的牽絆,從此飄然卓立于瑯?gòu)窒砷w。這時的閔一得已然過不惑之年。 閔一得像 為父親丁憂后,閔一得便自絕意仕進,時出訪名勝,歷吳楚燕趙,與王清楚、李清純、李蓬頭、郭來澄等人交游,相與講論,頗相契合,其中不乏一方名流,達官顯貴,縉紳鄉(xiāng)卓。 在閔父去世的這年冬,閔小艮結(jié)識了知不足齋主人。知不足齋主人,姓鮑,名廷博,字以文,一字通純,人稱“淥飲先生”,祖籍安徽歙縣長塘,故世稱“長塘鮑氏”。鮑家世代經(jīng)商,家境殷富而好文學。 鮑廷博是清代著名藏書家,與江浙一帶著名藏書家,皆有往來,家中秘典善本頗多。乾隆帝編修《四庫全書》,便曾從廷博處借其藏書,用以參考,乾隆帝因此曾嘉獎廷博。鮑廷博亦刻過印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全書,存本為現(xiàn)存《聊齋》最早刻印本。這位“淥飲先生”對閔小艮晚年修建藏書樓,著述《古書隱樓藏書》等著作,起了啟迪和推動的作用。 金蓋山遠景 一次,閔小艮在游洞庭湖東山時,從舊相識姓朱的家里,訪得了夢寐以求的《三尼醫(yī)世說述》一書。往昔一得在云南雞足山時,曾在天竺黃守中處,見到過此書的部分章節(jié)。其后,偶然聞聽洞庭朱家有全本,一時未能獲得,艮很是欣喜。 醫(yī)世之說,是閔小艮道學思想的另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在這里,閔小艮提出了,“三尼”的說法。 三尼,即釋迦牟尼、孔子仲尼、老子清尼。儒釋道圣人都名字有“尼”,故稱“三尼”。在這里,閔小艮冠以老子“清尼”的稱謂,這是以前沒有的。在閔小艮看來,三位圣人,都有醫(yī)治身心、社會弊病之學。在他看來,三尼醫(yī)世之學,不但可以療身心,且可改變個人命運,匡救社會,改變自然規(guī)律。因為,“道”,是萬物的根本,是一切存在的本體。儒釋道同源,目的相同,皆為醫(yī)治世之弊病,這是閔小艮儒釋道三家合一思想的體現(xiàn)。 閔小艮丁憂辭官之后,身體因世事的淘淥,又染病恙。為身體健康之故,便將家中之事付于兒子,自己遂欲隱遁家鄉(xiāng)金蓋山,繼續(xù)養(yǎng)氣以愈病恙。 金蓋山純陽宮 金蓋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因山峰勢磐砣,如同傘蓋,故名“金蓋”,又名云巢山。山上修竹蒼翠,樹影蔥蘢;溪水潺潺,云靄茫茫,乃歷代文人雅士薈萃之地。 在早年,金蓋山歸陳樵云道長主持時,年輕的閔小艮曾和沈一炳前來金蓋山歸附。中年紛繁之余,閔一得亦曾多次到金蓋山靜養(yǎng),頗得當時主持道長的器重,并多次代理道院事務。 這次辭官后又到金蓋山道院的閔小艮,結(jié)識了留守在金蓋山的主持,吳竹巢。吳竹巢是在陳樵云的繼任者,朱春陽道長逝世后,因官員鄭觀察鄭沄之托,為金蓋山主持。原本鄭沄對金蓋山頗有資助,吳竹巢道長欲在鄭沄的資助下,復興道院。 然而,不幸的是,鄭觀察的外甥羅愚樵,不幸死于此地,鄭觀察便對金蓋山淡了心腸。 留守兩年后,為了金蓋山的生存發(fā)展,吳竹巢應戴太史召請,出山去京師。 吳竹巢行后,暫時留守金蓋山道院的,是陳云樵的道友——陳天行老道長,便力勸閔一得主持金蓋山道院。閔一得在少年時,與陳天行是老相識。 年過八旬的陳天行,便對閔小艮說道:“道院自樵云道長云游八年后,朱春陽道長來守,五年之間,朱道長使道院略加復振,不意前年五月,朱道長突然仙去。竹巢道長接替主持道院后,以一介寒儒,不如意之事紛擾而至,竹巢之行,實屬事不得已,故讓我暫居此留守道院。然我老了,時日不久,道院將來如何是好?” 閔小艮道:“情況實在是如此,道院將托付于誰?” 陳天行道:“須得個黃粱夢醒之人?!?/p> 閔小艮便肅然起立道:“小艮愿承擔此任!” 于是盟誓。 閔一得答應了耄耋之年的陳天行的邀請,開始主持金蓋山。 不久,陳天行去世,閔一得從此,隱居金蓋山數(shù)十載 ,不復顧戀紅塵,只修道云游。 晚年的閔小艮,在金蓋山,大力修葺樓觀堂廡,演道講學。嘉慶元年,即1796 年,閔小艮在金蓋山創(chuàng)建純陽宮,在閔小艮的努力之下,這里成為龍門派在浙北的總壇。 金蓋山純陽宮宮門 閔小艮從學者弟子甚眾。在閔小艮的“中黃直透”里 ,稱任脈為“黑道”,督脈為“赤道”,中黃脈為“黃道”。 并且強調(diào)直透以真性為主,真氣為末,真性達,而真氣必達,而非刻意領(lǐng)運。 在當時,他與甘肅棲云山悟元子劉一明齊名。劉一明,號悟元子 ,別號素樸散人,有《神室八法》等著作,和閔小艮同屬龍門第十一代宗師。閔小艮對劉悟元頗為心許,曾注解闡述其著作。 嘉慶十八年冬至,閔小艮自述在出定后,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臉面顏色頓變,忽然成為少年模樣,須發(fā)皆變白成黑。非但如此,閔小艮所在之地,于嘉慶十六、十七、十八年三年間,春花重放于秋季。桃李等樹木花草,秋天作花,燦爛芬馥,濃艷若三春。這一切,皆讓閔小艮欣喜不已,認為這是他煉三尼醫(yī)世之功所致。 而對于有些人提倡的雙修,閔小艮表達了反對,力僻異端,說道:“先天龍虎之氣,充塞于天地宙宇,境界到時,自然來應,陰陽相交?!?/p> 閔小艮年七旬時,依然精力完固,有壯年之容。他為人俊爽沖和,超然物表之外,不為世形所累,于邪說,力辟其弊,為人篤實純靜,平易近人。 一日,天氣極其寒冷,閔小艮出門偶遇一位故友,見這位故人穿單衣在乞討,心下極為不忍,便解的大衣,披到他的身上,寧愿自己甘受寒冷。 閔小艮《古書隱樓藏書》書影 閔小艮最后的時光,是在金蓋山從事演道和著述中度過的。閔一得自撰及整理的著作,不下數(shù)十種。他編撰的《道藏續(xù)編》,收書二十多種;《古書隱樓藏書》收書三十多種。 后世認為,閔一得學識淵博,深通各家各派,也涉及到儒釋修養(yǎng)。閔一得自成一家,讓后世贊嘆不已,開“金蓋山派”道脈。 道光丙申年,即1836年,閔小艮偶染疾病。十二月二日,一代宗師閔小艮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羽化登仙而去,終年七十九歲。并于臨終之前留下遺言—— 其一:“修道只為求己志,著書未盡度人心”。 其二:“不失其赤子之心,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遺言表達了他的度人濟世的博愛心胸和超然品格。二聯(lián)用以形容閔一得獨特的道學,總結(jié)其傳奇的一生,堪稱頗為允當。 (全文終、雪紫原創(chuàng)) |
|
來自: tjboyue > 《佛道養(yǎng)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