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康乾線條去掉,改用漢唐線條!”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即,國徽的設計進程也隨著開國大典的即將到來,愈來愈緊迫。 可當林徽因看到自己手下的學生將國徽設計圖上的線條設定為“康乾線條”時,憤怒不已,并立刻要求更換為“漢唐線條”,這是為什么呢? 建國在即,國徽圖案卻海選失敗時間來到1949年4月21日,隨著百萬解放戰(zhàn)士伴著毛主席“鐘山風雨起蒼黃”的新作渡江南進,這個時候,不管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以蔣介石、李宗仁為代表的國民黨政權都已經(jīng)走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 值此時節(jié),成立由共產(chǎn)黨領導的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時機已然成熟,于是,1949年6月15日,為新中國建立而進行籌備工作的新政協(xié)籌備會,便在北平正式成立,毛主席與周總理亦是在會中明確提出了“起草組織條例”“起草共同綱領”“設計國徽、國旗”等諸多工作。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49年7月10日,周總理專門簽發(fā)了一份向各黨派人士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征集國徽、國旗設計的文件,并要求國徽務必要在體現(xiàn)出中國、政權特征的同時,兼具富麗莊嚴。 而為此,周總理不僅讓葉劍英元帥與廖承志先生等人,專門負責審核國徽設計稿,后來還邀請了中外聞名的建筑設計師梁思成先生,以及他的夫人林徽因,作為國徽評選委員會的專家和顧問。就這樣,國徽設計海選的消息正式傳達出去。 而后,截止至1949年8月20日,短短月余,負責與國徽設計方案對接的小組,便從群眾與各界人士那里,得到了整整九百份國徽的設計圖。 不得不說,在那個消息傳遞還十分不便的時代,這900份圖案無疑象征著人民對新中國建立的殷切期待。 然則,雖然各界人士熱情洋溢地送來了為數(shù)眾多的國徽設計圖,但這種海選方式注定了設計方案的良莠不齊。經(jīng)過評選委員會專家們的層層篩選,這整整900副圖案卻無一被最終選定為國徽。萬般無奈之下,值此開國大典在即之際,毛主席只好暫緩對國徽的評選。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協(xié)主席團的成員們正式做出了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的決定,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也因此才得以正式成為日后國徽的設計者。 賦以重任,清華與中央美院的不同方案接到政協(xié)主席團賦予的設計國徽的任務后,林徽因與梁思成夫婦明顯十分高興,只不過由于梁思成先生在當時,除了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的職務之外,其實還兼任著諸多其他繁雜的職務,于是具體的國徽設計工作,便落到了林徽因女士的頭上。 所以實際上,國徽的設計基本是由林徽因女士與其他一些清華大學中的年輕助手一起完成的。 當然了,或許是為了穩(wěn)妥起見,除了林徽因女士的“清華設計組”之外,政協(xié)主席團實際上也還同時將國徽的設計任務,賦予了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仃為代表的中央美院。 一周之后,兩個小組的設計理念初步明確,于是分別來自清華與中央美院的兩個國徽設計小組來到了中南海待月軒,對國徽的樣式進行商討。 其中,來自中央美院的國徽設計小組提出了要將天安門作為國徽中央的主要圖案,他們的理由很充分:首先,是在這里爆發(fā)了五四運動;其次,這里也是開國大典的舉辦場所;而最后,最具紀念意義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國旗正是在天安門前的廣場上升起的。 作為后世人我們都知道,現(xiàn)如今的國徽上印著的的確是天安門,所以很明顯是央美的方案得到了認可。但是,在眾人的支持之中,梁思成先生與林徽因女士卻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
在反對央美提出的圖樣的基礎上,清華設計小組提出了以“玉璧”為主題的圖樣,象征的是國家的團結與統(tǒng)一。 此后,就各自的設計方案,清華與央美雙方幾經(jīng)辯論卻始終難以達成一致,周總理聽取了這兩種意見也難以取舍,只好與毛主席以及一眾審核小組成員們幾加斟酌,最終作出決定,選擇了以天安門圖樣作為國徽的主體部分。 雖然提出的“玉璧”設計方案沒有獲選,但梁思成與林徽因為代表的清華小組依舊參與了后續(xù)的國徽設計工作。 就比如,為了避免國徽顯得臃腫,也為了突出中國共產(chǎn)黨身為一個新政權的特征,林徽因女士再度大膽提出建議,表示應縮小天安門在國徽主體位置的比例,突出國徽上天安門上空的五星。 在之后的一場政協(xié)會議上,這一提議果然獲得了通過,而身為政協(xié)委員之一的李四光先生還評價道:“我看這個圖案有氣魄,天安門上空像是一幅整個天空一樣大的五星紅旗,氣魄很大!” 漢唐?康乾?國徽需要的是莊嚴肅穆話說到這兒,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接到國徽設計任務之初,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二人就已經(jīng)明確了國徽的設計標準。也就是:國徽所需要的應當是民族的象征化與圖案化,需要莊嚴且穩(wěn)重。 所以,林徽因女士在一開始便向設計小組中的青年設計者嚴加要求,可問題是即便如此,圖樣的設計過程中還是發(fā)生了一場意外,讓素來溫文爾雅的林徽因大加惱火。 在確定了以天安門、五星、麥穗為主要內(nèi)容的·國徽樣式后,雖然抱病已久,但林徽因女士依舊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之中。 孰料,也正是在對國徽上線條的設計過程中,林徽因忽然發(fā)現(xiàn)組內(nèi)一名青年學生竟然在用“康乾線條”進行勾勒,這就讓她當場就發(fā)了脾氣。 所謂康乾線條,簡而言之,指的便是一種繁復精致的線條畫法,那時多見于瓷器彩繪之上,盡管這種線條更容易彰顯雍容華貴,但如果用于一個國家的國徽設計中,卻未免有些小氣了。 相比之下,漢唐線條與康乾線條不同,雖說落在小處難免給人一種“粗獷”之感,可這其中的磅礴大氣,既是一個設計者對新中國的祝福,也更符合新中國的形象。 按理來說,林徽因手下的高材生們既然知道國徽設計需要“莊嚴厚重”的要求,就不應該使用康乾線條。
可或許是給林徽因女士打下手的清華學生未能領會老師給出的意見,在為國徽設計草圖的過程中,他們竟然將國徽上的線條風格設定為繁復奢華的“康乾線條”,這就讓國徽的設計草圖顯得“花哨”而不夠莊重。 而除此之外,林徽因女士蹙額還有其他的理由。 簡而言之,不管對林徽因女士還是對當時的大多數(shù)國人而言,“康乾”所象征的清朝無疑是黑暗的。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那個混亂而落后的年代,沒落腐朽的中國,處處是黑暗,各國列強的入侵,簽署的各個分地條款,這種種無不讓國人痛心疾首。 而相比起被沉疴絕癥所包圍的“衰老”的清廷,漢唐二字在國人的潛意識中,無疑意味著開拓進取,這也正是新中國作為一個新生政權所需要的象征。 于是乎,這也就是為什么當林徽因女士看到這張草圖的第一眼,其眉額便蹙在了一起。她說:
就這樣,在林徽因女士的要求下,清華設計小組的成員們專門前往太宗昭陵、霍去病墓等漢唐遺跡采風,并最終以漢唐條紋勾勒在國徽上,完成了國徽設計的終稿。 就這樣,當時間來到1950年6月23日,在這場由毛主席親自主持的政治局協(xié)商會議上,會議代表全體通過了林徽因設計的國徽圖案決議。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林徽因的眼眶閃爍著淚花…… 尾聲 作為一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詩人與建筑大師,除了對國徽的設計之外,林徽因女士還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八寶山革命公墓等重要建筑,在新中國建筑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則自古“美人薄命,慧極必傷”,長期患病的林徽因女士終究是未能看見自己設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樹立起來,于1955年便不幸英年離去。 死后,她被葬入由她親自設計的八寶山革命公墓之中,她的丈夫梁思成為她設計了一個簡潔而大氣的墓碑,仿佛象征著她那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