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軍起義名將中,最有影響力的大致有三位。其一是程潛,資格老,是國民黨的絕對大佬之一,起義后來北京時,連咱毛主席都親赴車站迎接。 其二是張治中將軍,當年的黃埔四兇之一,堪稱蔣介石的左膀右臂,兩次國共談判時,他都是國民黨方面的首席代表,起義后直接影響了陶峙岳將軍,促成了新疆起義。 其三是傅作義,國軍里最能打的名將之一。雖不是蔣介石嫡系,也非國民黨的元老,卻愣是在派系林立,且?guī)缀豕袒膰顸h方面,拼殺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個派系——當然,也有人說是,他取得了“晉系”。 但不論怎樣吧,傅作義的名氣顯然是三人中最大的,不但自己能打,手下悍將也很多,比如陳長捷、董其武、孫蘭峰等。而他手里的精銳第35軍,還有桂系的第7軍(鋼軍、狼兵),跟蔣介石那五大主力,也幾乎的齊名的。 換句話說就是,在解放戰(zhàn)爭中給咱制造大麻煩的,其實就是蔣介石、白崇禧和傅作義這三人——為啥?手里有精銳?。〔恍?? 蔣介石那五大主力被干掉,蔣介石就凄涼下野,然后去了臺灣。傅作義的精銳第35軍被全殲,傅作義才開始真正擺正態(tài)度認真談判。白崇禧的那第7軍覆滅后,小諸葛自此,也就成為了過往云煙。 不過話雖如此,也知歷史無法改變,卻還是有一個疑問:論資歷,程潛能起義。論跟蔣介石關系親密,張治中也能起義。論帶兵打仗,傅作義依然能起義。 可為啥白崇禧卻不起義呢?筆者認為:大致兩點原因! 其一:失了天時、地利、人和 傅作義起義的最大籌碼是啥?不是他手里的部隊,更不是他手下的那些悍將,而是北平城!這點都無意義吧?因為咱毛主席當年,在痛批那些不配合傅作義工作的人時,曾說過一句話,如下。 “你們當中,有誰能有把20萬大軍調到北京城外的本事,讓我們不費一槍一炮拿下北京城。如果不是傅作義,我們這些人還不知道現在在哪里開會!從今以后,沒有傅作義部長簽名的文件,一律視為無效。” 換句話說就是,傅作義若不是守北平城,換個其他的地方,估計都不會造成這么大的轟動效果。所以,哪怕傅作義的王牌第35軍被消滅在新保安后,咱還是給予傅作義談判空間,直至天津戰(zhàn)役。 其實對于北平城,據國民黨解密的史料,在抗戰(zhàn)勝利后,就被視為新首都的首選。畢竟一個南京大屠殺,讓許多人都認為,南京城“破了帝王氣”,不宜再當首都了。故而主張遷都北平才是正理,奈何卻被蔣介石一票否決了。 但不論怎樣吧,北平城事實上相當于起到了傅作義“保護衣”的作用,也就是傅作義起義,占據了絕對的地理優(yōu)勢! 那么程潛呢?必然是天時啊,別忘了咱毛主席也算是程潛的學生。而張治中將軍,明顯是人和優(yōu)勢,早在黃埔軍校時就跟周總理一起工作,在咱這邊老朋友有許多。 明白了這兩位起義的優(yōu)勢,再看白崇禧,是不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首先桂系的帶頭大哥是李宗仁,白崇禧是二當家的。若起義的話,似乎李宗仁發(fā)話更合適??衫钭谌蕝s在離開前,只告知他:別跟著蔣介石去臺灣。 其次,白崇禧手里可有硬籌碼?沒有吧,長沙?在程潛和陳明仁將軍手里。廣西嗎?算是,且在爭取白崇禧起義時,毛主席就表示過:可以讓白崇禧帶30萬兵,解放軍三年不進廣西。但跟北平城一比,是不是重要度不夠? 最后是人和方面,筆者之前分析過,白崇禧雖賬目數字兵馬有五十萬,但實則能掌控的卻僅有十幾萬的廣西兵。在國民黨大勢已去,還想抵抗的前提下,談人和?癡人說夢。 所以,白崇禧若真想起義,就只能在開打前,決不能學傅作義,搞邊打邊談的模式。可惜白崇禧卻還是錯過了,那稍縱即逝的時機——白崇禧猶豫過,有過起義心思,且還有專門人員跟咱溝通,并非后來他去了臺灣后,自我宣傳的那樣。 其二:毛主席的點評 筆者之所以,非要把傅作義、張治中和白崇禧并列,可不是筆者心血來潮,只因咱毛主席專門談過這三人的起義問題。也就是說,是毛主席把這三人并列談及的。 那時1949年時,蘇聯的特使米高揚來訪問,談過了許多重大問題,其中就有國軍將領起義的相關問題。 毛主席第一個談的就是白崇禧:“白崇禧部駐武漢,他向中共所在的三個駐地都派出代表進行談判,我們已經與之達成了默契……” 也就是說,白崇禧動過起義心思,為何后來又不起義了?這就沒人知道了——還是那句,絕不是他去了臺灣后的那些說辭。 然后毛主席又談起了張治中將軍,說:“雖然他是蔣介石信任的人,但我們沒有理由把他列入戰(zhàn)犯名單……張治中要是把軍隊交給我們,那就可以考慮吸收他入我們的政權。” 顯然關鍵點還是“軍隊”。但對傅作義毛主席卻是不同的處理辦法,說:“傅作義把軍隊交給了我們,我們仍然認其為戰(zhàn)犯,如果他肯幫助我們改編這支軍隊,我們就有理由在人民的眼中為他洗清罪名。” 跟張治中將軍一比,顯然對傅作義的要求更高,畢竟傅作義起義的過程太過復雜,必然要“觀其行”,這點都能理解。 那么對白崇禧呢?毛主席可謂態(tài)度堅決:“個別的國民黨領導人,比如白崇禧,我們可能會利用他,不過要全殲他的部隊!” 三位國軍名將,三種態(tài)度!那么為何對白崇禧如此嚴厲?看看白崇禧的履歷就明白了,自紅軍時期他就沖在前面,抗戰(zhàn)期間還搞出過“皖南事變”。故而對白崇禧,就算再寬大,也不能失去原則和底線。 因此,咱雖一面爭取白崇禧能起義或投誠,比如答應了白崇禧,釋放被俘的桂系骨干成員夏威等人,并歸還桂系的裝備,一面看白崇禧的怎么做。結果白崇禧卻選擇了對抗。 白崇禧為何不能如傅作義、張治中一樣,選擇起義呢?不是咱不給他機會,而是白崇禧嚴重誤判了形勢,錯過了最佳的起義時機。再說明白些就是,白崇禧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導致了其最終結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