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的潑婦——當歸補血湯》 出自少林正宗,武當名門《傷寒論》。 只有這種方子,才值得我大寫特寫。 #2013.11.17 陽能生陰 氣能生血。 炙甘草湯(又名復(fù)脈湯) 《傷寒論》 【組成】炙甘草四兩(12g) 、生姜三兩(9g),切人參二兩(6g)生地黃一斤(30g)桂枝三兩(9g),去皮阿膠二兩(6g)麥門冬半升(1,去心麻仁半升(10g)大棗三十枚(5~10枚),擘 【用法】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nèi)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留下阿膠,其余各藥,混合煎煮,取汁倒出,加入清酒10ml。另將阿膠略加開水燉化,分三次入藥汁攪勻服。一劑煎服三次,一天服完)。 【功用】益氣滋陰,補血復(fù)脈。 【主治】(1)氣虛血弱。脈現(xiàn)結(jié)或代,心動悸,體羸氣短,舌光色淡,少津。(2)虛勞肺痿。干咳無痰,或咯痰不多,痰中帶有血絲,形瘦氣短,虛煩眠差,自汗或盜汗,咽干舌燥,大便難,或虛熱時發(fā),脈虛數(shù)。 【方解】本方在《傷寒論》用治于“脈結(jié)代,心動悸”之證。結(jié)代脈的臨床表現(xiàn),正如《瀕湖脈學(xué)》所說:“結(jié)脈,往來緩,時一止復(fù)來”;“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fù)動”。本證是由陽虛不能宣通脈氣,陰虛不能榮養(yǎng)心血所致。心煩不眠,舌光少津,亦由陰血不足形成。虛勞干咳,痰中帶血,自汗盜汗,咽干舌燥等,皆是陰液不足,肺失潤養(yǎng),內(nèi)燥傷及肺絡(luò),或陰虛生熱,內(nèi)蒸迫汗外泄而致。故方用炙甘草、人參、大棗益氣以補心脾;干地黃、麥冬、阿膠、麻仁甘潤滋陰,養(yǎng)心補血,潤肺生津;姜、桂、酒皆是性味辛溫,具有通陽復(fù)脈之功,與益氣滋陰藥相配,既可溫而不燥,亦可使氣血流通,脈道通利。共收益氣復(fù)脈,滋陰補血功效。 甘草不是一個和事佬嗎?調(diào)和諸藥的嗎? 等到用四兩的時候,甘草就變成一個補陽藥了。 《甘草為什么被稱為“和事佬”?》 公眾號:中醫(yī)師吳劍波 第87篇文章 半個桂枝湯 到達人體的體表,發(fā)汗解表。 去掉讓血收斂到肝臟的芍藥。 純粹成為了一個補心陽的結(jié)構(gòu)。 這個酒也是一味中藥。 活血通絡(luò)嘛 《喝酒感覺到香了,我確實老了。》 公眾號:中醫(yī)師吳劍波 第56篇文章 阿膠,一個動物藥 《補血第一名的藥——熟地黃這味藥啊》 《阿膠這味藥啊——誰用它來補血就是個傻子》 就是心尖搏動的這個地方。 是一個潤的藥,潤五臟六腑。 讓這個血路走到五臟六腑。 我們知道有一個治療老年人便秘的方子,叫麻子仁丸,是潤大腸嘛。 《麻子仁丸——居家必備,治療便秘的一個方子》 氣能生血 在《傷寒論》中: 一次在《咳嗽篇》 【8.53】 傷寒,脈結(jié)促,心動悸者,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方 炙甘草四兩、生姜三兩(切)、人參二兩、地黃半斤、桂枝三兩、麥門冬半升、阿膠二兩、麻仁半升、大棗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脈搏跳動的緩,少跳一下。 身體的陽氣虛了,慢吞吞的,跳著跳著,跳不動了,少跳了一下。 脈搏跳動的快,陽盛則促。 這就是陰虛嘛 你陽氣旺盛,本來血液就少,跳著跳著,就有一下落了空,少跳了一次。 預(yù)示著什么呢? 脈管的血不夠用。 這也是血液少,要通過加快跳動來泵血。 或者說,用血壓計一測,低血壓。 用這個炙甘草湯。 比如說風(fēng)濕性心臟病 有沒有? 不見得 你要確定是血虛的才能用。 西醫(yī)叫心率不齊 心跳,心慌,心跳不規(guī)律。 公眾號:中醫(yī)師吳劍波 第45篇文章 【14.25】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脈浮細而數(shù)者,此為肺痿,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桂枝三兩、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地黃一斤、阿膠二兩、人參二兩、生姜三兩、大棗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這個人一直咳嗽,吐出來的痰水痰沫很多。 但是喉嚨卻很干。 類似于西醫(yī)的慢阻肺。 大棗12顆變成30顆。 形體消瘦、口燥咽干、兩顴潮紅、五心煩熱、小便短黃、大便干結(jié)、臉色發(fā)白發(fā)黃、頭暈眼花、心悸、健忘。 女性同胞經(jīng)血量少、色淡。甚至閉經(jīng)。 這個自不必說。 這都叫了補血的祖宗了,誰還有它強? 走一段路,心跳的咚咚咚的。 正好用它。 胎、產(chǎn)、孕、經(jīng)。 會比男性同胞,耗損大量的血液。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論》的炙甘草用到4兩,現(xiàn)在的60克。 炙甘草補陽的藥性,變成了調(diào)和諸藥的藥性,藥性變了。 才能起到又補血,又通血的效果。 血液量足,才能把血管中的瘀血給沖開。 生地黃一斤,240克, 要用這么大的劑量,生成大量的血,把纖維化的肺葉,肺泡,給浸潤。 不談劑量就是耍流氓。 用活血通絡(luò)的、大熱的酒,才能把生地黃的寒性抵消掉。 你們煮這個湯的時候,用酒了嗎? 用熟地黃的話,有種走不通的感覺。 反而說中醫(yī)不行。 炙甘草湯增強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