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城基本定型是在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朝開國功臣、江夏侯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時。 武昌漢陽門外 城墻不僅體現(xiàn)了封建統(tǒng)治秩序,而且具有軍事防御以及防洪的作用。其實,城墻抵御外來入侵者的功能有限得很,武昌城就多次被攻破。明末被張獻忠農民軍攻占過一次,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農民軍三進三出。農民戰(zhàn)爭使武昌城內建筑受到極大破壞,居民的生命財產也遭受巨大損失。1926年9月5日至10月10日,北伐軍圍困武昌城的四十天,在部隊損失慘重,城內居民亦受盡苦難的情況下,終于攻克武昌城。 北伐軍攻下武昌城后,10月19日,湖北省政務委員會開會,鑒于圍攻武昌城戰(zhàn)役犧牲慘烈,郭沫若等人提議拆除武昌城垣這一“封建堡壘”,獲得多數(shù)與會者支持。10月下旬,作出了拆除武昌城垣的決定,并任命政務委員會軍政股長萬聲揚為拆城委員會主任。 武昌古城墻被拆除的命運是必然的。美國學者周錫瑞曾寫道:“如果說傳統(tǒng)中國城市是以四面環(huán)繞的城墻定義的話,那么近代城市則是以拆毀城墻為開端的”。在1912-1932年間,中國城市掀起了一個拆除城墻的高潮。 高大的城墻限定了城市的邊界,形成不規(guī)則的方形城池。由于城墻防御性功能的需求,往往高于城內大部分建筑物,使得城市空間無論在水平面還是垂直面上,都呈現(xiàn)出封閉的形態(tài)特征。近代以降,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突破城市空間的活動一直在進行。為了修筑粵漢鐵路,早就有人提議拆去城墻。只是由于粵漢鐵路的擱淺,城墻才保留下來,只是在賓陽門和中和門之間拆了一段建了座通湘門,并在通湘門外修了通湘門車站。 武昌勸業(yè)場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張之洞奏請在武昌城北十里外沿江地方設立自開口岸。為此,劃城外沿長江三萬余畝荒地建商場,設武昌府商場局,江夏縣令兼任經(jīng)理。此前,武昌城外已開設布紗絲麻四局。由此,武昌城區(qū)突破唐明以來的城垣范圍,沿長江向城南、城西拓展。 1919年,湖北省議員陳士英倡議,蕭樹仁、何炬新、吳兆廷等六十二人附議,向省政府提出拆城修路以推廣商業(y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建議,倡議“拆除武昌城垣”,通過拆城修路將城內城外連成一片,從而解決當時經(jīng)濟之困。 他們提出城垣存在有“五害”:“不拆城則交通阻滯,行旅視為畏途;不拆城則檢查繁瑣,人民出入不便;不拆城則內外隔閡,有礙治安;不拆城則空氣閉塞,瘟疫易發(fā)生;不拆城則城內商務冷落,居民謀食甚艱辛?!?/span> 拆城則有“五利”:“拆城修路之利”“開山填湖之利”“繁榮商業(yè)之利”“預備善后之利”“維持票本之利”。由于拆城工程浩大,民國初年局勢動蕩,物力財力條件尚不具備,當局反復研究未果,使拆城之議擱置下來。 上世紀70年代王炎生在起義門前。關耳制圖 1926年10月作出拆除武昌城垣的決定后,當政府官員到城垣各段實地勘查時,一些辛亥耆宿紛紛建言力保重要遺址。當巡查到起義門時,張難先憤怒地說:民國三年(1914年)段芝貴(時任湖北都督)拆毀起義門上城樓,僅留一門洞,并改起義門為中和門,這是痛恨辛亥革命,為北洋張目,這座城門無論如何不能動!巡視到奧略樓時,石瑛說勝像塔一段城墻決不能拆,此為元代遺址。張、石二公系辛亥望人,工務局亦不敢硬抗,于是此二處終于保存下來。 1927年7月,僅將城樓和恒善堂到萬年閘一段城墻拆去,為了加快拆城進度,武昌工務局或招商人包拆,或動用軍隊拆卸,或允許營造廠自行拆卸。所拆之磚就地發(fā)賣,因明清城磚塊體頗大,運輸不便,因而多為城內外店鋪所購,用于修圍墻、建店舍。 長街擴寬 至1929年,除了起義門、望山門等少數(shù)城門尚保留外,城垣均被拆除完畢,護城壕也被填平。所拆的城基除主道留作修建馬路(今中山路)外,僻塞處以官價處理,當年文華中學的教務長、留美碩士盧春榮就購地建宅于城北,宅名“梅園”;辛亥元老石瑛亦建宅武勝門城垣下,此處今尚留100余米的古城墻。城墻雖然拆去,然而城基尚未拆完。 1931年,工務局又招商拆除,同時也允許老百姓自行挖拆,所得磚石歸己所有,故武昌沿城一帶民宅多有城磚建屋。至此歷史悠久的武昌城,不復存在。 武昌城垣從公元223年孫權建夏口城算起,至1929年全部拆除城墻,共存世一千七百零六年,望山門在1935年在改造長街為“中正路”的時候拆除,僅有起義門作為武昌首義的紀念物保留供后人憑吊。 漢陽門 王葆心在《續(xù)漢口叢談》卷二中寫了武昌拆城后的觀感:“武昌省城自丙寅圍城之役,居民飽受荼苦,而拆城之議起,皆以不拆城,城內即以不開市相要。于是,首夷去漢陽門。余以戊辰冬至武昌,則無復舊闉。自冬迄次年春,則馬路平治,與漢市無異。并舊藩司署改作省政府,而氣象迥殊矣?!?/span> 當時有一位學者易忠箓,搜集城磚后將磚上字畫做成拓本送給他,因此也記敘了易忠箓搜求城磚的故事。 武昌城墻磚 打撈江城記憶 鉤沉三鎮(zhèn)往事 文昌門 轉載請注明出處,勿侵犯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