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昨天有個讀者找到我之后,發(fā)了一個中藥方,這讓我覺得十分有必要在寫一篇關于支原體肺炎的文章了。將常見類型和問題列舉,希望能對讀者,尤其是身為人父人母的讀者有所幫助。 1.初發(fā)期的處理 這位讀者分享的是著名的止咳、退熱經方“麻杏石膏湯”。說到經方,我是相當熟悉的,我當年就是一經方醫(yī)學入的門,如今至少有二十多年的學習、研究經歷。 我也了解到很多人寫文章把麻杏石甘湯定性為肺炎圣方,有點特效藥的意思了,那這就不對了,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個方劑。 麻杏石甘湯:麻黃12g、杏仁10g、炙甘草6g、石膏50g 麻黃是解表發(fā)汗祛寒的,石膏是清里熱的,杏仁止咳定喘,炙甘草緩癥狀急迫,兼護胃、止咳喘。也就是表有寒,里有熱的咳喘才能用此方。 表寒里熱癥見:發(fā)燒或者是高燒,然后在發(fā)燒的時候又自覺有怕冷的感覺,這個信息點十分關鍵?。ㄒ话阈『⒆诱f不清楚,我們都是結合脈證和其他方面的癥候進行綜合考量,以此提高辨證精準度。)在此基礎上有咳嗽或咳喘,可能有汗出,也可能沒有汗出。 舉個例子,明明發(fā)燒了,體溫計顯示孩子溫度高,孩子也能感覺到自己發(fā)燒,但同時孩子也能感受到怕冷甚至怕涼風的感覺,那這就是表寒里熱無疑。很多孩子可能都是熱感大于冷感,但是依然有冷感,而不是一點不冷,甚至涼快了還好受。 如果不愿意蓋被子不愿意多穿衣,那這就是里熱了,沒有表寒了,就不能用麻杏石甘湯了。 對于平時體力較差、經常感冒發(fā)燒、平時就容易大汗淋漓沒完沒了出汗的人就要更謹慎了,不要輕易用這個方劑,務必去專業(yè)的中醫(yī)兒科求治! 如辨證準確、劑量合理,一般用了這個方子,一到兩天孩子燒就退了,喘也會消失或者減輕,但是咳嗽一般都還會在,那就不要繼續(xù)用這個方子了。因為有麻黃和石膏。這不是個連續(xù)用天天的喝方子。 中醫(yī)愛好者我并不建議使用此方,因為容易掌握不好,能掌握好辨證和用量,其實是安全有效的,見效很快,若掌握不好,也會加重病情。所以非專業(yè)人士我建議可以試一試將小兒麻甘顆粒加上麻杏止咳糖漿一同服用。這兩味成藥雖然藥力緩慢,但安全性高,比較穩(wěn)妥。小兒或成人發(fā)熱怕冷咳喘初期可用。 2.退燒后長久不愈的痰咳或干咳 現(xiàn)在好多人的情況是燒退了,咳嗽也不嚴重,就是咳嗽還存在。吃了抗生素就好,不吃立馬就咳嗽。 針對痰咳嗽的,黃痰,黏膩可以用京都念慈菴止咳糖漿或聯(lián)合蛇膽川貝止咳糖漿一同服用。如果糖漿效果不好,并合并大便干燥的,可用以下這個方劑,是我根據(jù)秋梨膏變化的秋梨湯。 具體制作方法是:用砂鍋將麥冬15克、天冬15克、沙參15克、川貝母10克、姜半夏5g、茯苓10克用小火一同煮水,開鍋后小火再慢燉25分鐘后,將一個梨切片后放入一同燉煮,再次開鍋5分鐘后,即可關火,一次一小碗,一天3~4碗。 上面的方子不僅針對黃痰咳,燥熱干咳一樣適用。 如果是白痰反復咳嗽,就用二陳丸加上半夏止咳糖漿一同服用,若無大便溏,服用完二陳丸或者半夏止咳糖漿有咽干、痰黏的,可用20~30克麥冬煮水,送服二陳丸和半夏止咳糖漿。 其實咳嗽重痰是辨證主要辨證點,其次是汗。無論大人、小孩,燒退后咳嗽總愛出汗,如果沒有怕冷、怕風反而大便偏干那就滋陰清熱就好,比如上面的秋梨湯。如果總出汗又怕涼怕風虛弱無力無精打采,才考慮黃芪或者玉屏風散這些。所以辨證一定要清晰,不要見到汗多就想到黃芪、玉屏風散、虛汗停顆粒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