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縣,今天南寧市屬縣之一, 隆安之名,始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 當時王守仁(王明陽)總督兩廣, 在廣西平府江八寨,大藤峽瑤亂, 其中在隆安這個地方打了一仗,平定了地方, 所以,在這里設定了一個“隆安縣”, 取“隆昌安寧”之意,這就是隆安縣名的來歷。 有意思的是, 今天南寧地區(qū)范圍的幾個縣, 取名都有著類似的意思與內(nèi)涵, 這些講起來就都是刀光劍影的地方發(fā)展故事了! 其他先不說,就說《隆安縣志》本身的故事, 這縣志實際上在以前修過幾次, 傳說有一版為一個叫袁壁的人寫的, 其他幾版由于年代久遠,地方變故多,纂修者的名字已失, 當然了,這些舊志都沒有了,只能說是“傳說”了。 到民國二年(1913年)的時候, 當時在隆安高公祠成立有修志局,開始編寫本縣縣志,這被視為隆安縣真正的第一版縣志。 當時在隆安任職的陽壽祺修、黃誠沅為主纂,分七卷,共印二百冊; 陽壽祺:字淑清,臨桂縣人, 清光緒二十七年舉人, 光緒三十年任廣西隆安縣教諭, 光緒三十三年任訓導, 民國元年改任隆安縣知事(縣長)。 黃誠沅(1863—1939),號芷萍,廣西武鳴縣城廂夏黃村人,按現(xiàn)在的民族劃分,他是壯族,他算是一個學霸級的人物。 9歲入私塾讀書,11歲捐納監(jiān)生,14歲始讀史書, 23歲就參加宗譜編寫,輯成《粵西武緣起鳳黃氏家乘》草稿,都知道,能參加編修族譜的,那都是族內(nèi)有輩份,有學識的人才,可他才23歲就達到了這個家族地位,可見學識不一般。 光緒十八年(1892)六月,赴京報考國學,九月由海道經(jīng)日本長崎、橫濱轉上海回廣西;二十一年考試合格,參加測繪邊防界務,任善后局兼洋務局要員; 三十三年,滇越邊界務勘辦結束,等候補缺以知縣用。 在任云南腭嘉州判兼署南安州知州、歲試文武諸童期間,成為察看南方軍務隨員。 此后主要從事教學,先后在云南陸軍講武學堂、云南高等師范學校、廣西省立第一中學、廣西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廣西省立第九中學校及隆安縣中學、縣內(nèi)的縣城高等小學等10所學校任教,講授國文、歷史、地理。 1912年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起鳳兩等小學校及坤英女子小學校,編寫教材《武緣縣鄉(xiāng)土志》授課。 一生中比較知名的著有《滇南界務陳牘》、《隆安縣志》六卷、《上林縣志》十六卷、《廣西建置沿革表》五卷、《蝸寄廬隨筆》六卷。 這些都是廣西地方文史中比較重要的文獻,后來又將其父親黃君鉅纂《武緣縣圖經(jīng)》稿六卷修訂為八卷,是武鳴現(xiàn)存參考價值較高的志書。 真是子承父業(yè),一對父子修志人啊。 二為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劉振西纂修,分七卷,共印三百冊。 這為隆安縣第二版縣志, 當年隆安縣召開了第八次教政會議,與會十余人,認為第一次修志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余年,加上當時廣西進行經(jīng)濟普查,也有文件要求各地積極編寫地方志,所以,會議一致決定編修第二版隆安縣志, 后來這也成為隆安縣流傳最廣的地方舊志。 與會推舉三位主纂修:劉振西,潘受瑩,黃朝桐。 劉振西人物生平不詳,但也是第一纂修人, 但另兩個纂修記載相對較多。 黃朝桐,其生卒年月不詳,字琴堂。廣西隆安縣古潭鄉(xiāng)中真村人。 他是三人中最年長的。因為年長,所以縣志序言,文字工作主要由他整理過審。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拔貢。云南直隸州州判。 民國二年(1913)為縣府第一科科員,即民政科。 歷任廣西省立五中、六中教員。黃朝桐擅于文史,著有《我的道德觀》、《愉廬漫文稿》等書。 潘受瑩(1871~1953),字朗軒,壯族,廣西隆安縣城廂震東村人。 清代科舉制末班拔貢。擅書法,其字體工整嚴謹,勁遒俊秀。 曾在本村開辦私墪,授業(yè)育人。1931年,他在震東鄉(xiāng)創(chuàng)辦縣立第十小學校,并從此執(zhí)教12年。 1944年,潘受瑩已過古稀之年仍受聘為隆安縣初級中學文史教師。1945年,當潘受瑩73壽辰之日,國民黨隆安縣長王文效贈“重游泮水”匾額。 1953年逝世。編著《白鶴巖唱和集》。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史話八桂!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