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7500字,閱讀需15分鐘 在當下的中小學課堂,存在幾大普遍問題:學生學到的“知識點”是零散的;教師的學科教學還停留在淺表層;唯分數(shù)論的評價導向促使課堂“滿堂灌”,以記憶和做題為主,從而喪失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在以素養(yǎng)目標為導向的今天,課堂教學需要從課時教學走向大單元的重構。以下內(nèi)容為華師教育研究院院長房濤的分享,經(jīng)《中小學老師參考》整理編輯。 01 如何開展大單元設計? 今天主要分享第一種,如何以自然單元為基礎開展大單元設計。 傳統(tǒng)教學基本上都是教課文、教例題。第八次課程改革之后,中小學有一批專家和學校在踐行教材單元的整體教學,也叫單元整體教學或者教材單元教學。能做到這一步,已經(jīng)非常好了,已經(jīng)超越了單篇/單例題教學。但是今天,我們要走向大單元,大單元是在教材單元的基礎之上,基于目標、內(nèi)容、資源、情境、評價、師生角色和思維層次進行深化和提升,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具體來看,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方案有七個標準,它的內(nèi)容只是課文或者例題。教材單元教學設計,是站到了教材單元的高度進行分析,其中就會涉及到教材單元的編制意圖,即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什么,語文要素是什么,編者正是為了服務單元主題或語文要素,才選取了本單元的幾篇文章。當某篇文章的作者意圖和這一單元的編者意圖發(fā)生矛盾,往往應該遵循編者意圖而不是作者意圖。因此,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先讀懂編者意圖,隨后再研究作者意圖。 另外,有了單元的設計理念和框架圖之后,就更加結構化。單元教學計劃具有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減負”。課時教學是螺旋上升的,有重疊部分。而一旦有了單元教學計劃,就可以把重疊的部分進行刪減。 但是,教材單元呈現(xiàn)的還僅僅是教材內(nèi)的3- 4篇文章。出于減負的目的,現(xiàn)在教材越來越薄,但是對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顯然,只學習教材內(nèi)容滿足不了這些需求。 但是大單元不一樣,大單元的設計結構包括10個部分,基于教材單元展開。標準一是內(nèi)容分析,涵蓋教材單元。自然單元便于老師操作,因此要依據(jù)教材,但還要基于課標做增量,增量不是增負擔,是增選擇性。比如學習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有一種解題思路,北師大版有一種解題思路,滬科版有一種解題思路,青島版還有一種解題思路。老師研究完四種解題思路后,再提供給學生。也就是說,當今的老師首要的職責不是教學者,而是學習材料的供應者,要為不同類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 此時也不再是教學目標,而是學習目標,因為主體不一樣了。同時有達成評價,逆向設計,評價先行。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也是單元教學的靈魂,首先要把目標定好,而要證明目標落地,就要有評價標準。 接下來還有設計理念和框架圖,有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務活動。從小學到高中,語文學科都進行了任務群教學。高中有18個任務群,中小學有6大任務群。任務群教學要落地,一定是通過大任務。 接下來,用樹狀圖呈現(xiàn),我們這三年多來重點研究的大單元的落地情況。
首先,任何一個單元都要確定單元主題或者大概念(站在便于一線老師操作的角度)。 實施框架包括三個部分,大單元目標及達成標準、大單元結構化活動設計、大單元設計下的分課型和課時實施。 (1)大單元目標及達成標準
二要研內(nèi)容分析。不僅包括教材內(nèi)容,還包括基于課標對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比較、整合。 三要研學情。包括對原有舊知、方法和新知障礙點的分析。 (2)大單元結構化活動設計 一要有大單元整體設計理念及思路。不同的理念下,大單元的設計思路是不同的,有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單元教學,有項目化學習下的大單元教學,今天講的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大單元教學。理念不同,思路也不一樣。 二要有大單元教學結構圖。 三要有分課時安排統(tǒng)籌表,包括課型、課時、目標、任務、作業(yè)等。 (3)大單元設計下分課型、課時實施 包括分課型、課時的學習目標和達成標準,分課時的問題情境和任務活動,分課時的學習檢測與作業(yè)設計。 大單元教學大部分是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在做。之所以說大單元教學的實施有助于整體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就是因為,這樣的備課不是單兵作戰(zhàn),而是兵團作戰(zhàn)。骨干教師可以帶動年輕教師。所以,大單元教學可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 減負提質(zhì),主戰(zhàn)地在課堂,解構課堂,真正的DNA是教研備課。如果教研備課不到位,不可能真正減負。因為當課堂質(zhì)量不高的時候,教師只能布置大量課后作業(yè)。 02 大單元設計實施模板 再看3. 0版本的大單元設計實施模板。 第一部分,基于大單元教什么、學什么的目標問題,有內(nèi)容剖析、對照課標、學情分析、大單元主題或大概念、大單元目標及大單元評價。 北京十一學校的副校長曾經(jīng)講過一句話,好的教研組,好的教師,好的學校,60%以上的時間都在研究目標的來源及敘寫。 第二部分是大單元實施的思路與教學結構圖。也就是方法問題。這里的方法不再是以前的“老師講,學生記”,也不僅僅是自主合作探究,而更多是三線并行,既要關注知識的邏輯線,也要研究學生的認知線,同時還要融入真實情境線。 第三部分是分課時設計,即分課時如何落地。 最后一部分是對單元的建構,不僅有老師的反思,也有學生的反思。 具體來看: (1) 課標分解 大單元設計的目標來源的法理就是課標分解,如果對課標的把握程度不高,大單元教學的質(zhì)量不會高。課標是教材編寫、教學設計、評估和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jù),至關重要。 義務教育新課標的征求稿,語文是四大學科素養(yǎng),數(shù)學是三大學科素養(yǎng),但圍繞三大素養(yǎng),又分解為小學的11個素養(yǎng),初中的7個素養(yǎng),高中的6個素養(yǎng)。 要做到教學科而不是教教材、教課文,學科的總目標、學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學時目標要一一分解,要都能從課標中找到依據(jù)。 分解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數(shù)量分解法,比如語文學科,在第一學段要完成課外閱讀5萬字,第二學段要完成40萬字,第三學段要完成100萬字,第四學段要完成260萬字。累計大約400萬字,還不包括教材閱讀。不僅要“讀進去”,還要有標準“測出來”。這些閱讀要求都要分解到每個學期、每個單元、每個課時中去。 另一種是構建概念圖。比如,“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這句話可以當作目標嗎?不能,要分解關鍵詞,然后列出概念圖。構建框架的過程就是對單元設計的呈現(xiàn)。三角形、內(nèi)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都是舊知,喚醒了舊知,才能學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這個新知。 (2)內(nèi)容剖析 以統(tǒng)編版為例,統(tǒng)編版的當前頁的功能就是點明單元主題,說明學科要素。大情境設計還有一個要點——章前圖。通過這些要素,要構建一個動人的故事。同時,本單元的內(nèi)容要結構化,安排好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這些內(nèi)容間的關系。 另外還要關注課后習題。特別是語文學科,它的課后習題對應的就是這篇文章在整個單元中的語文要素、核心內(nèi)容和核心任務的落地。 既要看單元的橫向編排,第五、六、七單元的編排是遞進的;也要看單元的縱向編排,即它在整本書中的作用。 以初二語文為例,第一、二單元是現(xiàn)代文,第三單元是文言文,有老師講完第一單元之后,直接講第三單元,然后再返回來講第二單元。老師們的理由是,文言文學習來比較難,所以讓學生學一篇文言文,再學一篇現(xiàn)代文,然后再學一篇文言文,再學一篇現(xiàn)代文。 七年級語文上下冊原則上是每個單元后面附一篇古詩詞/文言文,但到了八九年級,古詩詞/文言文是被集中編為一個單元,老師們可以想一想,這樣編排的用意和邏輯關系是什么。 數(shù)學老師如果沒有講一元一次方程,絕對不會講一元二次方程。實際上,語文文科,也有這樣的遞進性。
這就我們基地校的李輝老師做的教學設計。《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女媧補天》4篇文章直指語文要素: 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才是學習目標。4篇文章的學習順序能否調(diào)換,老師們也可以去思考。
再看劉彥莉老師的案例。以一元二次方程為例,要想學一元二次方程,必須喚醒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在學習新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上,為學習二次函數(shù)做鋪墊。單元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有立體整合意識。
再比如,學習軸對稱這章內(nèi)容時,軸對稱和平移、旋轉(zhuǎn),以及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都有關聯(lián)。考試的時候,很可能這些內(nèi)容都會關聯(lián)起來考。老師要把握這些內(nèi)容的整體關系,完成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升。 數(shù)學、物理、化學這些學科,沒有量化的標準,因此要對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從中獲得教學上的啟發(fā)。比如,對比北師版、人教版、蘇教版教材對情境的設計,進一步可以思考,自己教學中的情境要怎么設計。 (3)大單元主題或大概念 大主題或大概念是知識結構、學科思想方法的聚合器,具有“綱舉目張”的價值,往往反映學科本質(zhì)、核心內(nèi)容或?qū)W科思想的大問題或某一單元的大概念。大主題或大概念的確定遵循兩個原則: 1)指向素養(yǎng)提升、落實課程標準、遵循教學規(guī)律、體現(xiàn)學科本質(zhì)和學科育人價值。 2)大單元主題或大概念要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能夠吸引和激發(fā)學生對單元學習的探究興趣。 大概念是抽象概括出來具有聯(lián)系整合作用并能廣涉遷移的概念。它一定高于學科概念和核心概念,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進一步理解: 1)大概念是抽象概括出來的概念,是在經(jīng)驗和事實的基礎上,對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加以抽象概括的結果。(來歷) 2)大概念是聯(lián)系整合概念的概念,是概念的集合,能夠?qū)⒏鞣N相關概念和理解聯(lián)系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概括) 3)大概念是更能廣泛遷移的概念,超越了個別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在更大范圍內(nèi)加以遷移運用。(遷移能力) 這是北京通州區(qū)一所學校做的大單元設計,基于統(tǒng)編教材語文四年級下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成長故事”和語文要素“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按一定順序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它構建了一個大概念叫“巧列標題,把握內(nèi)容,體會人物,記錄成長”,以制作《我的成長記錄冊》的大任務為明線,開展任務性學習。
(4)學情分析 包括: 1)已知內(nèi)容分析(依據(jù)檢測反饋結果); 2)新知內(nèi)容分析; 3)學習方式設計(嘗試自學未知內(nèi)容、學習障礙的突破); 4)學生學習能力分析(本單元內(nèi)容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習慣等)。 依然看案例,這是對人教版五年級上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的學情分析。首先要喚醒已有的知識,還要了解存在的障礙點,進而開展對新知的學習,確定學習重點,基于不同學生的難點,設計學習支架。 (5)大單元目標 大單元目標首先一定來自于課標,再根據(jù)教材和實際學情的分析,進行敘寫。大單元目標以核心知識技能為載體,指向?qū)W生對學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指向遷移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以數(shù)學為例,從課程總目標到學段目標,再到單元目標:
有老師還提供了一種思路,如果不知道單元目標怎么寫,可以對比人教版和北師大版教材上的目標,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借鑒參考。
語文大單元目標示例:
(6)達成評價 設計完目標之后,想證明目標達成,就一定要圍繞目標設計達成評價。達成評價是運用逆向設計的思路,思考、設定大單元目標的實現(xiàn)指標,進而確定、設計評價方式和評價任務。 除了常規(guī)的小測驗、達標題、問答題、作業(yè)等證明學生達到預期單元學習結果的評價設計,還要重點思考學生通過哪些真實的表現(xiàn)性任務證明自己達到了預期的理解目標,通過什么標準評判理解成效,并能夠?qū)⒈憩F(xiàn)性評價任務與教學活動進行統(tǒng)整。
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標(征求意見稿)一個很大的變化是把原來的5個領域整合成了4個,而且增加了對每個學段的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標準的描述。以第一學段為例: 基于學段的學業(yè)質(zhì)量描述,就可以分解學期和單元的達成評價。比如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的三單元中的三條評價標準,就是從新課標的學業(yè)質(zhì)量中分解出來的。
(7)大單元結構化活動 大單元結構化活動強調(diào)通過大觀念、大問題、大項目、大任務來組織一個單元,把單元結構化。整個單元以一個真實的整合性情境或主題統(tǒng)領。以完成貫穿單元情境化任務或項目為主線設計問題,組織活動。任務或項目的解決、完成,需要整合單元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等。強調(diào)問題或任務驅(qū)動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強調(diào)學生自主的深度學習和探究。 知識結構、認知結構、教學結構三個結構合一,讓復雜的任務拆解,讓核心的問題系統(tǒng),從做題到做事,再到對做事的過程的評價,從知識結構到知識要點,從單元到課時。 基于這些內(nèi)容,再分享一下大單元設計的思路。 1)從所設計的大單元類型出發(fā),基于課標、教材確定大單元主題或大概念。自然單元是基于課標,但重組單元,特別是跨學科重組,就不能依據(jù)課標了,因為課標里找不到。 2)圍繞大主題或大概念,基于學情確定指向核心素養(yǎng)目標與檢驗目標是否達成的評價標準(逆向設計)。 3)設計一個包含學科知識、盡可能真實、學生普遍熟悉、表現(xiàn)為故事或場景的大情境、大任務。 4)在大情境輔佐下,提出并整合一些方向性的問題,繼而形成指向單元學習目標、1-3課時可完成的若干核心任務。 5)為引導學生完成這些核心任務,再設計一些小情境、小問題和若干學習活動,同時將學習活動達成評價以及信息技術手段嵌入學習過程。 6)按必要性原則設計檢測與作業(yè),同時在核心任務和單元學習完成后提供學習反思路徑。 基于這樣的設計理念,大單元教學活動結構圖就要三線(任務線、知識線、情境線)并行。三條線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這也呼應了新課標由知識邏輯走向了真實情境邏輯,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邏輯。 大任務貫穿單元教學始終,是引導、統(tǒng)領整個大單元學習活動的任務。學科邏輯、學習邏輯、生活邏輯,三個邏輯各有道理,側重于其中一個邏輯,都會有不合適之處,難免引起三者之間的沖突。真實情境中的大任務,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重組學習內(nèi)容,進而達到三個邏輯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大單元任務可以有邏輯地分解為幾個子任務,設計連貫的單元學習活動,建構新的單元學習流程,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以“設計統(tǒng)編語文《鄉(xiāng)土中國》的展板”這個大任務為例,大任務可以生成“通讀了解,擬定展覽主題”“深入研讀,編制展覽大綱”“圖文展示,交流評估”三個連貫的學習活動。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需要反復研讀費孝通這本書,要去研究《鄉(xiāng)土中國》在費孝通學術生涯中的地位,要花工夫梳理、提煉、展示《鄉(xiāng)土中國》理論框架、主要觀點和表達特色等。完成大任務的過程,就是認真讀書的過程,也是建構閱讀學術著作經(jīng)驗的過程。 示例:統(tǒng)編語文六上第一單元教學結構圖 示例:初中數(shù)學因式分解大單元結構化活動:
(8)課型、課時教學規(guī)劃 不同單元有多種課型同時存在。課型、課時教學規(guī)劃要體現(xiàn)課型課時、課時目標、達成評價、學習內(nèi)容、任務活動、課時作業(yè)等要素,能夠以一定的邏輯結構統(tǒng)整整個課時教學規(guī)劃,以結構表或結構圖的形式呈現(xiàn)。 示例:統(tǒng)編語文四上第四單元《神話故事》大單元課型、課時、目標、評價、任務、作業(yè)統(tǒng)籌表 有了整體的單元設計之后,作業(yè)也可以開展分層設計,達到減負的效果。 示例:數(shù)學一元二次方程分課時規(guī)劃表 第二部分是大單元的教學結構化活動,包括三部分,設計理念,教學結構圖和分課型分課時的實施表。 在分課時落地階段,就要遵循學、教、評的一致性。學習目標是課程與教學的核心,學、教、評共享學習目標,才能達成“一致性”。 示例:大單元統(tǒng)領下課時教學
(9)嵌入評價 類比從一樓爬到二樓,爬到二樓是目標,可以講出在二樓能看到什么,是到達二樓的證據(jù),即目標達成評價,而爬二樓的過程中,能證明自己到了第一個臺階、第二個臺階、第三個臺階......則是嵌入評價。有了這樣的評價,就可以把學習過程量化。 依然以前面提到的法治政府大主題為例,環(huán)節(jié)二可以設計為:
這樣的學習和真實一線密切相關,真正讓學習的事發(fā)生在學生身上。學生們樂此不疲,感覺不到有壓力。 學習過程中,還要讓每一個學生手中有一份學案,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真實發(fā)生。 (10)作業(yè)設計 只有站到單元的高度,才能真正做到作業(yè)減負。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需要綜合思考各個相關要素,包括思考作業(yè)目標設計、作業(yè)整體框架內(nèi)容、作業(yè)屬性、作業(yè)難度、作業(yè)差異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分析、作業(yè)優(yōu)化與形成、作業(yè)時間等各個要素的情況。 示例:高中語文必修四第四單元“古代人物傳記單元”作業(yè) 課前作業(yè): 表格填寫,檢測學生對人教版語文必修四第4單元古代傳記作者及出處的文化常識的整理情況。 課中作業(yè)1: 編寫劇本,檢測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研讀情況。課中作業(yè)2:文言文知識講解PPT及人物關系圖, 檢測學生對文言文的通假字、一詞多義 (常用實詞與虛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對故事梗概的把握情況。 課后作業(yè)1: 鞏固課文研讀成果, 根據(jù)原文相關語句, 填寫“藺相如智勇衛(wèi)國”表格, 檢測學生對藺相如智勇衛(wèi)國的認識以及描寫手法和詳略處理的學習情況。 課后作業(yè)2: 鞏固課文研讀成果, 填寫表格, 檢測對張衡“ 才德助國” 的認識情況。假設張衡 “穿越” 到我們現(xiàn)代社會, 成為我們高一學生中的一員, 他將面對新高考 “ 3 (語數(shù)英) 1 (物理/歷史) 2 (化學/生物/政治/地理)” 的選科問題, 請你根據(jù) 《張衡傳》原文的相關內(nèi)容, 分析張衡的學科優(yōu)勢, 填寫以下表格, 給張衡提供具體的選科建議。 05 小結 從課時設計走向大單元重構,一定要注意幾個點: 1)理解并踐行“精而深”即“少即多”的課程理念,聚焦核心、以點帶面、舉一反三,這是大單元教學的基本要求。 2)理解“大單元是最小的課程單位”,大單元教學是一個體系,需要系統(tǒng)的統(tǒng)籌和安排,課與課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遞進關系不是平行關系,如果還是一課一課“悶頭授課”,大單元教學無法落地。 3)大單元教學應遵循“評價先行”,如果不根據(jù)目標制定出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大單元教學質(zhì)量就難以保證,大單元教學因此會成為“鏡中花”,不會得到真正的貫徹實施。 4)大單元教學與傳統(tǒng)單元教學有區(qū)別,核心素養(yǎng)-逆向設計-任務驅(qū)動-情景再現(xiàn)-活動開展-展示反饋-遷移應用,而不像傳統(tǒng)教材單元教學,僅僅完成教學任務。 《中小學老師參考》是由產(chǎn)學研媒聯(lián)合發(fā)起成立的教育領域新媒體,專注于基礎教育領域,聚焦新課標、新教材、新課程方向,為中小學老師群體提供最前沿的信息與知識,引領大家關注最新的教與學模式,讓改變從課堂發(fā)生! |
|
來自: 大奔h1wmjlcm1r > 《大單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