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時英國被打了個稀巴爛,逐步失去了對印度的管轄能力。印度當地人想要當家做主,自然就提上了議程。 可英國人舍不得這么大一塊肥肉啊,幾億廉價勞動力,天然的印度洋海岸線,這可都是難能可貴的瑰寶。 為此英國人遲遲不肯讓印度分出去單干,最后沒辦法,只好提出了聯邦制下的自治方案。啥意思呢?相當于支持印度人自己管自己,但印度必須要承認是英聯邦的一部分。 那時候鬧自治的印度人,主要分成了兩個部分,分別是以尼赫魯為代表的國大黨和以真納為代表的伊斯蘭聯盟。其背后的信仰基礎,其實就是印度教和伊斯蘭。 印巴分治,勢在必行當時和英國人談好的是,印度實現自治或者獨立以后,當地各民族也能在印度聯邦底下實行自治。 可國大黨的代表尼赫魯卻覺得,這么一搞,國將不國,哪里有個統(tǒng)一的樣子呢?為此尼赫魯在英國人已經認可該方案的情況下,宣布否定這一方案。他的目標很明確,需要建立一個真正統(tǒng)一的印度。 這事兒對伊斯蘭那幫人來說,就很不爽了。 其實想想也能知道,從人口角度來說,伊斯蘭這邊大概有7千萬人,而印度教那邊卻有2億多人。所以一旦撤銷了民族自治權,那不管咋投票,都是印度教這邊占上風。 這哪成啊? 為此,伊斯蘭這幫人開始走上街頭,各種搞事情,甚至在3天之內,就滅了5千多印度教徒。好家伙這可把戰(zhàn)火給點燃了。印度教徒一怒之下,也走上街頭,滅了7千多伊斯蘭信徒。 當時負責管理印度的英國總督韋維爾直接看傻了啊,他是萬萬沒想到事情會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因此他立馬提出了撤僑計劃,干啥?再不溜,恐怕英國人自己也吃不了兜著走。 畢竟英國人殖民這里近200年,干了不知道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這種仇恨根本無法真正抹平。 1947年,英國將鐵腕手段的蒙巴頓將軍派來擔任了印度總督。蒙巴頓是二戰(zhàn)時期東南亞戰(zhàn)區(qū)的盟軍一號人物,在印度這邊有很高的威望。 他來了以后,開始在各方之間游走,希望大家能坐下來談判。雙方倒是坐下來談了,可這邊談著,那邊又打了起來。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這次紛爭,至少造成了50萬人喪生,簡直慘不忍睹。得了,還談個毛線啊,印巴分治勢在必行了。 東巴和西巴為啥又要分家劃分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勢力范圍,可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不管你怎么劃分,都會遭到各種非議和不滿。 結果也是這樣,由于英國人在劃分兩國邊界線的時候,不小心將500萬印度教徒劃入了巴基斯坦,又將500伊斯蘭信徒劃入了印度,這事兒再次造成了一場腥風血雨,超過1200萬人流離失所。 那時候劃分勢力范圍,主要是根據兩大信仰來分的。然而伊斯蘭信徒的地盤,卻沒有連成一塊,而是分成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部分。那么他們?yōu)樯对?971年分家呢? 第一,東巴是西巴的一塊飛地,溝通障礙非常大。 東巴基斯坦儼然成了巴基斯坦的一塊飛地,除了南部靠著印度洋外,東巴基斯坦的東西北三面,都被印度國土所包圍,地理位置極其尷尬。 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處于敵對狀態(tài),這導致東巴和西巴之間想要取得聯系,難如登天。時間一長,那感情不就淡了嘛! 第二,東巴和西巴,除了信仰一致以外,基本沒有其他相似之處。 西巴,也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這里主要居住著旁遮普族、帕坦族、信德族、俾路支族等民族,語言也是以烏爾都語為主。 東巴當地的主要民族則是孟加拉族,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孟加拉語。這是他們分道揚鑣的內因。 第三,東巴受到了印度的蠱惑。 印巴分治后,雙方打了很多次,西巴那邊人口多實力強,可以和印度一較高下??蓶|巴這邊人口少,地盤小,實力弱,根本扛不住印度的進攻。 說實話,印度要吃了東巴,當時還是很容易的。不過英美以“護僑”為由出面阻止,再加上既然已經分治了,他們也不想粘一嘴毛。所以印度便攛掇東巴自己出來單干。 單干多舒服啊,軍事、經濟、外交全都自己說了算,不需要再向西巴交代任何事情了。最關鍵的是,你單干了,我們印度就沒理由打你了啊! 其實印度的小心思是,自己再也不用腹背受敵了,可以專心致志地跟西巴較勁了。就這樣,1971年,東巴出來單干,建立了孟加拉國。 親兄弟到了分家產的時候,多數會反目成仇過去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家人的時候,有說有笑。巴基斯坦的國父真納當時還笑著表示,自己在孟買還有房產,即便以后分家過了,大家也是兄弟國家,以后我還要到孟買來度假呢! 可實際上卻比真納想象中要殘酷的多。分家所分的不僅僅是地盤,還有軍隊、財政、物資等等,太多東西要分了。稍微有一樣分配不均,或者讓人感覺分配不均,那就是矛盾的爆發(fā)點。更何況他們連最基礎的領土問題,都沒有劃分清楚。 因此印巴分家的當年就爆發(fā)了印巴沖突。此后沖突更是持續(xù)不斷,至今都沒有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 同樣的道理,當東巴和西巴分家的時候,過去同一信仰的兄弟,也因為一些實際問題,走向了決裂。 首先,西巴不承認東巴單飛。 這很明顯是搞分裂的行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答應。當初印巴分治,真納就不知道被多少印度人針對過,同樣的道理,如今又體現在了東巴身上了。 當時帶領東巴單飛的領袖穆吉布,直接被西巴給抓了,而且定了個叛國罪。此外,西巴軍隊在抵擋印度大軍的時候,也順手滅了一些孟加拉當地支持單飛的人,造成了人道主義危機。 這直接導致東巴和西巴,從同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變成了勢同水火的仇敵。 其次,分家不均。 這個就是正常操作了,任何一個家族在分家時也是這樣,嫡長子分的多,其他子女分的少,看似合理,實則對其他子女很不公平。 但如果按照漢武帝實行的推恩令來辦,所有兒子平均分,那家族很快就敗落了,而且嫡長子也不可能答應。所以說,這是個千古難題。 東巴和西巴分家的時候,財產分配明顯不均。孟加拉國雖然地盤小,可人口占了整個巴基斯坦的56%左右,按道理應該分到更多財產,然而巴基斯坦壓根就沒搭理他們。畢竟都分家過了,誰還管你啊。因此分家不均,使得兩家關系逐步變差。 攜手共進,或許才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未來目前孟加拉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數得上名次的貧困國家了。他們的產業(yè)主要依靠服裝和農業(yè)。其中農業(yè)方面,常常受到印度的掣肘。 印度的恒河是流經孟加拉國,再進入印度洋的。然而印度人卻打算在國內建個大壩,以此可以搞搞水力發(fā)電,不過這也變相地減少孟加拉國內的恒河水量。這嚴重傷害了孟加拉國的農業(yè)發(fā)展,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所以說,孟加拉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也開始逐步惡化。 反倒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在數十年的針鋒相對后,終于握手言和。孟加拉國一旦倒向巴基斯坦,那將是他們打入印度腹地的一枚重要的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