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媽語重心長或和風細雨或雷霆萬鈞地對我說過許多話,都是她認為理想中的兒子應該學習和擁有的準則。這些話大多都隨歲月流逝而漸漸遠去了,現(xiàn)在能記得的也就寥寥幾句,而其中排行第一的是這一句:“心情不好時就給自己做點好吃的?!?/span>
這一句話顯然是出身貧窮,飽受過饑餓之苦的人的強烈的人生體驗。人在饑餓的時候,困擾他并急需解決的問題并不多,最重要的事就是做點吃的。母親對我說這句話時,不像是在教育我,而是一種自語。
關(guān)于食物帶給媽媽的治愈和安慰的故事,我都是聽她講的,雖然聲情并茂,但并不完全感同身受。倒是在我童年時,她當著我的面,一邊做著好吃的,一邊說那句話的樣子,令我難忘。
煩惱對于我們這樣的窮人家庭來說,不是什么稀缺品,因此,媽媽心情不好,也是經(jīng)常的事:逼仄的生活空間,緊張的財務狀況,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糾結(jié)的家庭關(guān)系和家人們急躁的情緒……而她排解的方式,就是做點好吃的。
貧窮讓媽媽學到的第一大本領(lǐng),就是讓她在家徒四壁,碗柜糧缸已清空的狀態(tài)下,搞出無米之炊來。比如有一次,家里只剩下半袋用來炒菜的淀粉,她用水兌了,放到鍋里熬成糊,然后舀入碗中,冷卻成型,切成條,加點生醬和泡菜水,居然做成了一碗酸辣咸香,冰爽嫩滑的涼粉。媽媽搬張小板凳,喂我兩口,她吃一口,連湯都不剩。我吃完之后,舔舔碗邊,完全忘記了之前惹她憤怒和傷心的事情。
我還看過她炸紅薯絲做苕絲糖,或?qū)⑼炼拐羰鞌嚦赡嗾ǔ赏枳觼沓?。很多煩惱和痛苦,就被她煎炸、蒸煮成了一道道美味小吃?/span>
以我多年的觀察,媽媽做菜的過程,其實是一次情緒重建過程。
通常是心情不爽地踢開蜂窩煤爐的鐵罩,把菜板扔到桌上,洗菜的水如身體里無處發(fā)泄的怒氣,四處迸射。刀切在菜上,如切在令她生氣的事上,如果剁餡,則更顯得酸爽解恨……
接下來,油下鍋,辣椒、蒜瓣、姜末、花椒與它們命中注定的煎熬相遇,經(jīng)過一通翻炒,所有的掙扎和不服漸漸平和,成為一鍋鮮香美味的菜肴。這是一種由雜亂無序到規(guī)整精美的過程,也是一次情緒的清理和梳洗,其間憤怒和郁悶的情緒,如一只流浪狗,在清洗修剪梳理后,瞬間變得平和安詳甚至可愛起來。
在和母親相識相守的50多年時光里,我曾見過無數(shù)次這樣的過程,這是一位歷盡人間酸甜苦辣,在苦難面前手無寸鐵的弱女子僅有的一點防衛(wèi)能力,說是自欺也好,說是麻痹也罷,但這卻扶持她度過還算樂觀、安然的大半生。
直到現(xiàn)在,70多歲的她,沒事的時候還會做很多食物,包子一包兩三百個,豆瓣一做好幾壇,炸一大堆土豆丸子炒一大盆油辣酸菜,分給親人和鄰居,特別是給那些沒人照顧的空巢老人送去。當然,這個時候,她做食物,已不是為了排解痛苦和不安,而是從中得到制造和分享的快樂,是在玩了。
在這一點上,我很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