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缺愛 有一類缺愛者很特別,他們說不出自己有過什么痛苦經(jīng)歷,別人也可能覺得他們真的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他們卻常年被空虛、孤獨、無存在感和缺愛感所困擾。 忽視型缺愛者,是缺愛中最“純粹”的類型,“純粹”得缺情感感受,“純粹”得對情感饑渴,又對情感失望、甚至絕望。 父母沒打過、沒罵過,吃穿也不愁,就是整天感到孤獨、空虛,好像有什么需求一直沒有被滿足,整天不開心。 他們經(jīng)常疑惑:父母為自己付出的挺多,但是自己測試出來還是缺愛,是不是不對?是不是自己太矯情了? 忽視型缺愛者經(jīng)常體會的不是痛苦、憤怒,而是空虛、孤獨,這種感受在回憶中往往回憶不出什么創(chuàng)傷事件,事實上,可能整個童年都是模糊的,回憶不起來,但是內(nèi)心長期有種朦朧的、難以描述的不舒服感。 有人描述自己腦海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在一個漆黑的房間里,一個人也沒有,只有自己待著。 還有人描述:經(jīng)常夢到一個孤獨的孩子,一個人在廣場上待著,人來人往,但是沒有人注意到自己,沒有人理會自己。 童年淵源 這就是忽視型缺愛的意象,被孤獨的氛圍籠罩著,內(nèi)心世界經(jīng)常是昏暗的、凄涼的,自己的主觀色彩也經(jīng)常被悲觀籠罩,對世界的感受仿佛是一片情感的荒漠。 不少忽視型缺愛者還有比較強烈的不安,說不出什么在傷害自己,但是自己會不安害怕。 “我從小就害怕鬼,晚上必須抱著奶奶睡才敢入睡,現(xiàn)在30多歲了,還是不敢關燈一個人睡覺。” 忽視型缺愛者的父母照料的時間和質(zhì)量是不夠的。 李玫瑾在《圓桌派》的節(jié)目中,曾說“6歲以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p> 嘮叨,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實時關注自己,與自己積極聯(lián)結的重要方式之一。 忽視型缺愛者一般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 父母可能經(jīng)常吵架,或者悶不做聲,或者根本不在家,總之,在時間和質(zhì)量上忽視了孩子,缺乏與孩子的情感互動。 判斷自己是否是忽視型缺愛,可以問自己:“我感覺和媽媽親近嗎?我覺得她能夠理解我嗎?我感到被愛了嗎?我愛她嗎?她溫暖有愛嗎?我能告訴她我的感受嗎?她可以給我所需要的嗎?” 親密關系 忽視型缺愛者渴望被愛,但是由于缺愛久了,他們可能完全回避戀愛,不跟異性接觸,或者只偶爾享受一下曖昧與浪漫,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里去。 他們可能會找很明顯不會或者無法跟自己關系持久的人發(fā)展關系,因為他們內(nèi)心根本就不覺得關系會持久。他們沒法適應持久穩(wěn)定的情感關系,因為他們已經(jīng)適應了缺愛、混亂的依戀內(nèi)心。 “我容易被已婚者、孤僻者、還有看起來就只是玩玩的男人所吸引,因為沒有那種需要一直在一起,裝著相親相愛的負擔?!?/span> 即使有人對他們非常好,他們還是感到無法擺脫的情感缺失,內(nèi)心對情感的強烈需求總是無法滿足,經(jīng)常因為一件小事而陷入強烈的失望。 忽視型缺愛者對戀人的要求有時顯得太高了,需要對方把自己當嬰孩般全方位體貼照顧。而且他們不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希望自己什么都不用說,對方就完全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并且充分滿足自己,否則就感到十分失望、受傷,甚至因?qū)Ψ經(jīng)]有猜到自己的想法而生氣、憤怒。 由于早期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基本滿足,他們對其他方面的需求標準大幅提升,好克制和補償情感缺失的黑洞。然而,黑洞是填補不滿的,戀人給的再多,也無法真正滿足,即使這會兒填滿了,一會兒過去,就又空了,內(nèi)心又陷入了無盡的空虛。 “我給她花了所有的錢,買了所有她要的東西,最后我只能借錢來滿足她的欲望,但是現(xiàn)在我沒錢給她了,她卻說我不愛她,騙了她好幾年?!?/span> 而且他們對“用情專一”的要求非常苛刻,這種專一不只是對戀人與其他異性關系的嫉恨,而且還可能擴散到戀人對自己的家人、朋友好。 “他對他的小侄女好,我就非常嫉妒,雖然他侄女只有7歲,但是我不知道為什么,他對侄女大方買禮物,我就特別生氣?!?/span> 忽視型缺愛者似乎對所有人都感到失望,即使一開始不失望,最后也以失望告終。忽視型缺愛者對他人的失望,是持久的失望,內(nèi)心隨時都想回到自己那個漆黑的房間一個人待著,在關系中猝不及防的傷害對方,或者小題大做,然后突然冷淡、離開、分手、消失。 他看起來很孤獨, 而他最終又選擇了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