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這首《少年行》寫的是游俠少年春日縱酒的情形。在大好的春日中,李白看到了一群橫眉揚氣、放浪恣肆的游俠少年,他們踏青游樂、斗雞下杜、走馬章臺、挾彈金市、鳴鞭渭橋、宿飲青樓,他們?nèi)粵]有世俗的顧忌,也全然不知禮法為何物。這群活躍于長安的“五陵少年”究竟是何方神圣?為什么他們多次出現(xiàn)在唐朝很多詩人的作品中,總是以放蕩 、恣意而行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呢?為什么唐代詩人們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去描繪他們呢? 五陵少年 五陵少年是誰”五陵“指的是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皆位于今天陜西咸陽市北的咸陽原上,咸陽原因此也稱五陵原。漢元帝時為了充實關(guān)中,數(shù)次大規(guī)模遷徙”郡國豪杰及貲三百萬以上至此”,這里也漸漸成為貴族、學(xué)者、富賈、豪強、游俠聚集地,成為當(dāng)時全國僅次于京師長安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居住在咸陽原上的富家官宦子弟依仗著家中有錢有勢, 整日浪蕩于長安城內(nèi)外,斗雞走馬,張揚著豪俠精神和少年意氣,形成了一個特殊的“五陵少年 ”群體 ?!拔辶辍币餐蔀闄?quán)力、富貴之鄉(xiāng)的代名詞,而“五陵少年”就是出身在這樣的權(quán)力、富貴之鄉(xiāng)的一個群體。 五陵少年 西漢朝中眾多高官出身于五陵。僅漢武帝和漢元帝兩朝,就有車千秋、黃霸﹑王商、韋賢﹑平當(dāng)﹑魏相﹑王嘉等七位丞相,田蚡、張安世、朱博、平晏、韋賞等五位三公出自這里。這是五陵的政治地位開始飆升的標(biāo)志,這使這里享有“英俊之域'的美名。在這種社會政治文化的背景下,”五陵“也逐漸成為后世文人抒發(fā)胸臆的一個重要載體。 唐代人對漢代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唐詩中常常寫到漢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甚至喜歡將詩歌的敘事背景置于漢代的背景下來進行描寫 ,并用 “漢宮 ”、“漢家” 等指代唐代。這是唐代詩人有名的“漢朝情結(jié)”,因此“五陵少年 ”和 “五陵原 ”頻繁出現(xiàn)在唐詩中,給唐代詩歌披上了濃厚的五陵情結(jié) 。然而隨著西漢王朝的覆亡,東漢王朝政治中心的東移,”五陵“繁華不再,也讓多情的文人們惆悵不已。 五陵原 五陵少年的特征“五陵少年”本是一個具體的指代,但在唐人詩歌中,它超越了固有的區(qū)域界限,成為活躍于都城長安一帶的游俠少年的稱謂。 縱觀唐詩中的 “五陵少年 ”形象,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征。一是“五陵少年”大多是些終日斗雞走狗、尋花問柳的紈绔子弟形象。除了李白的《少年行》之外,于鵠 的《公子行》也塑造了一個騎馬抱雞,袖中藏著短劍四處游蕩的五陵富家子弟形象:“少年初拜大長秋, 半醉垂鞭見列侯 。馬上抱雞三市斗, 袖中攜劍五陵游。玉簫金管迎歸院,錦袖紅妝擁上樓 。更向苑東新買宅, 碧波清水入門流?!?/strong>這位五陵少年如此放蕩,可他出入歌樓妓館時,卻贏得玉簫金管的齊奏和美人的愛慕。 五陵少年 “五陵少年 ”的第二個特征是目中根本沒有儒家的道德倫理限制。他們鄙棄禮樂文化,過著無拘無束的放蕩生活,”日沉月上且斗雞,醉來莫問天高低。伯陽道德何唾咦, 仲尼禮樂徒卑棲“ 。
唐代的”五陵少年“,雖然不像西漢一樣全是官宦子弟,但他們大多是關(guān)西“六郡良家子”。“六郡”指的是唐代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河西六地,“良家”指的是醫(yī)、巫、商、百工以外的世家,也就是青白之家的子弟。這些“六郡良家子”往往擔(dān)任著京師神策軍的職務(wù),也就是漢代的“羽林郎”。他們在職務(wù)之外,經(jīng)常在長安城內(nèi)外任俠縱樂。 唐代雖不是禁軍必選六郡子弟,但李唐出自隴西,所以六郡“良家子弟”被李唐統(tǒng)治者視為自己的子弟兵。特別是自漢代后,六郡世代為將的世族很多,他們的子弟多受家風(fēng)熏染,也多習(xí)武藝,成人后多選送禁軍中,成為皇帝身邊的宿衛(wèi),初唐時號為”元從禁軍“,是世代相傳的職業(yè)禁軍。這些李唐的子弟兵喜歡以游俠自居,個個鮮衣怒馬,日日呼朋引伴,斗雞飛鷹,縱酒豪賭,挾妓浪游,人數(shù)多達二十萬之眾。 唐詩中五陵少年的意象在“ 五陵少年” 任俠豪放、放浪不羈的行為中,保家衛(wèi)國的崇高的責(zé)任感與人世欲望的并行不悖, 理想的光輝與生活的情趣緊密相連。 在大唐的蓬勃氣象感染下, 詩人們競相與五陵少年交結(jié), 追慕他們的氣度和風(fēng)神。 李白是一位極為崇尚“ 五陵少年” 的詩人。李白也曾是一位少年游俠,他豪縱不羈,仗義疏財,甚至有過斗毆殺人的經(jīng)歷。“初唐四杰” 之一的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 打抱不平;陳子昂年十八時, 未知書,以富家子, 任俠尚氣;高適“ 少尚義行俠,傍觀切齒,因被酒,殺人亡命”;就是世人眼中的老夫人杜甫,年輕時也有“ 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的豪情。他們在長安這群縱馬馳騁、任俠尚氣的少年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或者說,這群年輕人就是曾經(jīng)的自己。 唐詩中對 “五陵少年”的青睞,從一個側(cè)面表達了唐代詩人對自由人格境界的向往 。 “五陵少年 ”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tài), 一定程度上成為唐人潛意識中所追求和認(rèn)可的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 。這些少年”雙雙挾彈來金市, 兩兩鳴鞭上渭橋“,在那個繁盛而自由的盛唐,“五陵少年 ”的瀟灑和放蕩就是詩人們心目中自由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人們,向往仗劍出行、輕財仗義、無拘無束的生活,他的詩中常有著游俠的影子,對 “五陵少年”的肯定,集中隱含著唐人潛意識中對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向往。 五陵少年 “五陵少年”大多出身高貴,從小就見慣了世面,即便是見到王侯將相, 也是“半醉垂鞭 ”,顯示出他們出身的優(yōu)越感。這些出身富家的子弟,生活在崇尚武功的大好時代,他們有“醉酒弄刀槍 ”的颯爽英姿,也有慷慨報國,叱咤疆場的壯舉。唐詩中對 “五陵少年 ”的贊嘆,或多或少的表達了唐人對高貴門第的向往,對關(guān)隴軍事集團彪悍精神的向往,所以這種贊嘆是正面的,肯定的。 五陵的意象“五陵 ”是唐代詩人筆下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一種意象,最經(jīng)典的表現(xiàn)便是李白那句《憶秦娥 》中的 “西風(fēng)參照, 漢家陵闕 ”。 相對西漢,唐代的長安城已東移,此時的五陵原不再有西漢時的繁盛,而是去往西方的必經(jīng)之地,是一個”衰草孤墳,當(dāng)年笏滿床“的昨日黃花之地,是一個是荒草叢生的野外,是唐人送別西去友人分手之處,充滿著依依惜別的滋味。 每當(dāng)詩人們來五陵原探幽訪古之時,那段西漢時輝煌燦爛過的歷史,就會從歷史的深處突然浮現(xiàn)在感性的詩人們的面前。當(dāng)年的金戈鐵馬如今都化作了咸陽原上的塵土,那一個個陵冢,就是一段段塵封的歷史。遠望漢代的五陵原,世事如煙的空幻感禁不住涌上詩人們的心頭,滲透在詩人們的詩句中。 李端的 《慈恩寺懷舊 》是這種心情的最好寫照?!皢柼鞈?yīng)默默, 歸宅太匆匆。凄其履還路,莽蒼云林暮。九陌似無人, 五陵空有霧”。讀此詩,一種空寂和落寞的人生感悟撲面而來。而素有佛心的王維,則用”眇眇孤煙起,芊芊遠樹齊 。青山萬井外,落日五陵西。眼界今無染, 心空安可迷“,表達了他對世界和內(nèi)心的參悟——世界是空的, 心是空的,落日中的五陵也是空的。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慈h家何事業(yè),五陵無樹起秋風(fēng)“。杜牧這首《登樂游原 》表達的是站在樂游原上北望五陵原時的感受:昔日輝煌的漢家基業(yè),如今都沉入歷史的長河之中;遠眺萬古長空,孤鳥澹澹地飛翔在天際間,五陵原上的樹木在秋風(fēng)中起伏,北望五陵原, 一股濃重的歷史滄桑感禁不住涌上心頭。暮色降臨, 四周靜謐,如血的殘陽勾勒出漢家陵闕雄健的身影, 歷史的厚重使人心中涌起一種天地渺渺、萬物寥廓的悲愴感。蒼穹冥冥 。 世事茫茫。帝王將相。 終成灰土 ,怎能不令人發(fā)千古之幽思而喟然長嘆。 不同的文化蘊含盛唐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敏感的文人也許早就感覺到了。當(dāng)詩人們面對五陵景色時, 感慨繁華的易逝就構(gòu)成了唐代燦爛文化中的另一種情感色調(diào) 。 “五陵少年”和 “五陵原”的意象在唐詩中有著不同的文化蘊含。在唐詩中 “五陵少年 ”出入煙花柳巷,縱酒使氣, 但是唐詩中對 “五陵少年 ”有著較多的肯定,, 這與漢唐兩代崇尚軍功、開疆拓土的共同時代主題 以及沒有過多外在思想約束的時代特點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 而 “五陵原 ”在唐詩中更多的是帶有憂傷色調(diào)的意象 ,是唐代詩人產(chǎn)生人生如夢感慨的契機。唐代 “五陵原”已經(jīng)失去了昔日的輝煌,成為唐代人反思歷史的一個參照系。詩人們感覺到了,無論多么燦爛輝煌的今天都會成為五陵原上萋萋的荒草。 “五陵原 ”成為大唐盛世之中難得的靜思場所,成為大唐豪俠氣概的一個休止符 。 “五陵少年”和 “五陵原”成為唐代文化中的兩個側(cè)面,前者折射著唐代的豪俠氣概和自由精神, 后者則成為大唐盛世文化的悲涼底色。元人金仁杰的雜劇《蕭何月夜追韓信》中有一句戲文:”五陵少年,端的一言而難盡“,是對”五陵少年“以及唐代詩人的”五陵意象“最準(zhǔn)確而傳神的描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