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不舞之鶴 【拼音】
bù wǔ zhī hè 【釋義】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既見,坐之獨榻上與語。劉爾日殊不稱,庾小失望,遂名之為“羊公鶴”。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驮囀跪?qū)來,氃氋而不肯舞。故稱比之。 解釋:見面后,讓他坐在獨榻上和他交談。劉遵祖那天說話,卻和他的名望特別不相稱,庾亮稍微有些失望,于是把他稱為“羊公鶴”。從前羊叔子有只鶴善于舞蹈,羊叔子曾經(jīng)向客人稱贊這只鶴??腿嗽囍腥粟s來,鶴卻羽毛松松垮垮的。不肯舞蹈。所以拿羊公鶴做比擬來稱呼他。 【近義詞】
無能之輩 碌碌之輩 【反義詞】
棟梁之材 【用法】
作主語、賓語;用來譏諷人無能。 【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有一個官員叫羊祜,字叔子。他是西晉時期杰出的戰(zhàn)略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曹魏上黨太守羊衜之子,漢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 羊祜出身于漢魏名門士族之家。從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職,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稱。羊祜祖父羊續(xù)漢末曾任南陽太守,父親為曹魏時期的上黨太守,母親蔡氏是漢代名儒、左中郎將蔡邕的女兒,姐姐嫁與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為妻。羊祜十二歲喪父,孝行哀思超過常禮。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謹(jǐn)。他曾在汶水邊上游玩,遇見一位老人對他說:“你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歲,必然為天下建立大功。”老人說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長大后,博學(xué)多才、善于寫文、長于論辯而有盛名于世。而且儀度瀟灑,身長七尺三寸,須眉秀美??⑾暮钔J(rèn)為他不同常人,把兄長夏侯霸的女兒嫁給他。此后羊祜得以平步青云。魏元帝即位后,歷任秘書監(jiān)、相國從事中郎等職。晉代魏前夕,擔(dān)任中領(lǐng)軍,掌領(lǐng)禁軍,兼管內(nèi)外政事。西晉建立后,累官尚書右仆射、衛(wèi)將軍,封鉅平侯。 羊祜非常喜歡養(yǎng)鶴,有一次下屬投其所好,給羊祜送了一只丹頂鶴,羊祜非常喜歡。在空閑之余經(jīng)常陪鶴散步,還是不是給鶴投喂各種吃的。丹頂鶴每次見到羊祜過來也都是抬起頭叫喚,有時候還是跳起舞來。以后只要是丹頂鶴吃飽喝足,都會盡情狂舞。有次客人來羊祜家里,羊祜向客人夸獎鶴是如何有靈性,客人前去觀看,丹頂鶴因為有生人在場,怎么也不起舞,讓客人大失所望,說這是一只不舞之鶴。 于是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總結(jié)出成語“不舞之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他總是夸夸其談,說自己經(jīng)歷過許多大的場面,可真到了該委以重任之時,有遠(yuǎn)遠(yuǎn)地躲到了一邊,不過是不舞之鶴。 剛來的他就受到重用,但大家卻不以為然,都認(rèn)為他是不舞之鶴,事實卻狠狠打了大家的臉。作者:每日成語故事。每日一讀,貴在堅持,你若喜歡,歡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