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長安,最為繁華。 王勃當時生活在長安,也有自己的一幫朋友。 其中,有一位姓杜的少府,和王勃相交甚厚。 忽一日,王勃聽到這位杜少府被調(diào)去蜀地(今四川)為官的消息。 朋友之間,難免不忍離別。 但調(diào)令不可違,仕途的事豈是自己說了算的。 王勃就在長安為杜少府送別。 遼闊的三秦之地,長安城雄偉壯觀,氣勢巍然。 王勃就和朋友久久地佇立于長安城外,看著這熟悉的城闕,回想著美好的往日時光。 真想讓時光停下來,這樣就可以再和朋友多待一會兒了。 心里有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杜少府眼神凄迷,遙望遠方。 王勃順著他的方向看去,只見大江盡頭一片迷茫。 他們就這樣癡癡地,隔著云煙,遙望著不可見的蜀州。 王勃的心中翻涌起無限的情意,萬分的感慨。 是呀,王勃和杜少府,他們都是為官之人。 仕途的升遷、貶謫與調(diào)任,是免不了的。 人生漂流,背井離鄉(xiāng),這種宦游之苦,王勃和朋友是都能體會得到的。 但真正到了分別的時刻,卻還是忍不住依依惜別。 其實,俗世中的我們,也是王勃,也是杜少府。 在生活中,有一些朋友,會相伴一程,也會在某一天分開。 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朋友間的這份深情厚誼,多年以后,突然間憶起,當成為內(nèi)心里深藏的一絲暖意,這就足以使人欣慰了。 王勃當時就看開了這離別,在他的心中,無論天涯海角,朋友之情是不可改變的。 無論在長安還是在蜀州,杜少府都還是他王勃的那個真心相待的朋友。 友情可以穿越時空,給彼此以溫暖,以光,照亮心中的黑暗,驅(qū)逐心中的寒冷。 所以,王勃對朋友杜少府說: 我們的友情如山高,似海深,即使遠隔天涯,也是無法阻斷的。 你在蜀州,我在長安。 但只要我們心心相通,天涯也如同咫尺,你我也恰似鄰居。 我們的友情,不會隨著分離而消失,而會隨著分離而增加,相隔愈遠,感情彌篤。 這當然是樂天派的王勃才說得出來的話,但于離別之際,難道不應(yīng)該樂觀一些嗎? 人生幾多風雨,幾多善變,幾多離散。 既然無法改變,不如順應(yīng)這種變遷,以一種從容淡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多舛的命運,與生活和解,也與自己的固執(zhí)和解,順其自然吧! 風雨過后自會有彩虹滿天,今天就此別過,他日江湖重逢,對酒當歌一敘別情! 這樣看來,今天的分別又何須悲傷呢? 王勃的心中突然一片晴朗,已然覺得心中不是那么悲哀了。 他看向杜少府,卻發(fā)覺朋友臉上的依然一片悲傷,就想勸慰友人莫要為這次離別悲傷,更不要像那些年輕男女分別那樣,淚濕衣衫,肝腸寸斷。 于是,他就寫下了一首五律,送給朋友。 這就是名垂千古的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淹曾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歷代的送別詩,也大都抒發(fā)了離別之悲。 而王勃的這一首離別詩卻與眾不同,讓人讀起來并不覺得傷懷,而是覺得委婉親切。 詩中有惜別,也有釋懷;有勸勉,也有深情。意境開闊,直抒胸臆,表達出朋友之間真摯深厚的友情,簡直就是送別詩中永遠的經(jīng)典。 特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一句,寫出了真正的友誼不受時空的限制,受到世人無比地熱愛,成為相隔遙遠的友人間表達深情的不二名句。 愿朋友,無論身處天涯海角,都能心心相念。 期友情,無論遠隔千山萬水,依然四季常青。 友誼,萬歲! 感謝您抽出 . . 來閱讀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