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6300多公里。 常識而言,有水的地方就能行船,有船就能渡江,這么長的長江,難道對岸的還能每個地方安排一個士兵看守?
偉人寫過一首詩,用來形容渡江作戰(zhàn)的氣勢磅礴。而擺在歷史上任何一位想一統(tǒng)中國南北的軍事或政治家眼里,長江是一道天險,雖然不是無法逾越,但難度無論從那個角度上來看都是地獄級別的。 這個問題也曾經(jīng)難到過曹操曹操在統(tǒng)一北方后,最擔心的對手之一就是江東的孫權(quán)。當然,在當時的中國,除了孫權(quán)這個有實力的軍閥以外,還有其他的勢力,如劉備在蜀地的劉璋、漢中的張魯?shù)?。然而,孫權(quán)的實力最令曹操忌憚。要想擊敗孫權(quán),曹操需要解決長江的問題。 從理論上來說,曹操可以選擇順流而下長江,進攻江東。但在此時,巴蜀地區(qū)仍由劉璋掌控。因此,這個計劃并不切實際。曹操只能將目光投向長江的中下游,努力制定計劃。他在荊州地區(qū)開始訓練水師,計劃在水師準備就緒后,越過長江,消滅孫權(quán)的勢力。 曹操的行動使孫權(quán)感到非常恐懼,甚至孫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文武百官也紛紛建議他投降。這些建議既現(xiàn)實又真誠,因為如今荊州已被曹操掌控,這意味著長江的天然屏障已經(jīng)失去了作用。如果曹操的水師訓練成功,他將能夠率領龐大的軍隊南下,屆時孫權(quán)想要投降曹操也未必被接受。 赤壁之戰(zhàn)實際上是孫權(quán)摧毀曹操水軍的過程。赤壁位于今天湖北境內(nèi),處于長江中游地區(qū)。戰(zhàn)后,曹操的水軍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要重新建立一支水軍并不容易,因為這需要大量建造專用戰(zhàn)船,并進行專門的訓練。這些工作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沒有再次進攻東吳,而不是因為不愿意,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條件。 在古代,戰(zhàn)船和普通的漁船之間存在本質(zhì)區(qū)別。戰(zhàn)船被設計成能一次性運輸大量士兵渡江,而漁船每次最多只能運送十個八個人。如果依靠漁船來運送士兵,那么很可能在士兵剛剛登陸時就會被對方的守軍全部殲滅。 東吳的國防戰(zhàn)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長江。然而,一旦失去這個優(yōu)勢,東吳的國防就會陷入危機之中。例如,劉備稱帝后曾東征孫權(quán),這讓孫權(quán)感到極度恐懼。東吳的滅亡也與曹魏吞并蜀漢后掌握了長江上游有關。后來,西晉軍隊順著長江上游一路前進,迫使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歸順西晉。吳國的興衰充分說明了江東政權(quán)對長江的依賴性。 渡江作戰(zhàn)的關鍵點在淮河后來的宋元之戰(zhàn),南宋依賴淮河流域的兩淮防線,與長江中游的襄陽和鄂州防線互相支持,使強大的蒙古軍隊無計可施。蒙古軍只能繞道吐蕃和大理,最終通過貴州迂回攻入湖南,前后夾擊攻破了襄陽和鄂州防線,導致南宋的覆滅。 這并不是南宋唯一因失去淮河而滅亡的例子。在五代時期,南唐曾一度國力強大,征服了閩、南楚等國,控制了淮河流域東部以及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qū)。然而,自956年因戰(zhàn)敗將江北地區(qū)割讓給后周后,南唐迅速衰落,并最終被宋朝消滅。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zhàn)役中慘敗,失去了在兩淮地區(qū)的機動兵力,長江防線也變得無能為力,即使擁有軍艦和美式裝備,也無法扭轉(zhuǎn)局勢。 為什么是淮河?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北方政權(quán)如果打算渡江,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然而,水軍與陸軍完全不同,船只的建造需要依賴水域。南岸的敵人不會等著北方在北岸建造船只,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對于北方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自己的領土內(nèi)找到一條河流,可以用來建造船只,并且這條河流還要與長江相連接。因為無論北方的水軍再強大,也無法通過陸路將船只運送到長江邊。 因此,北方政權(quán)如果想渡江,就必須控制一條水道,可以在該水道上建造船只,并且通過水路與長江相連接,以便水軍能夠順利進入長江。 在地圖上找到符合這些條件的水道是相當困難的,實際上只有兩條適合的水道。 有一條:來自漢中的漢水(漢江),它在武漢與長江交匯。 第二條:有一條春秋時期修建的運河,稱為邗溝,它連接了廣陵(今揚州市)與長江,并與淮陰(今淮安市)連接淮河。 確切地說,北方軍隊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利用漢水(漢江)要么利用邗溝,才能修建船只,進入長江。其他地方都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此外,還有一處可能存在的渡江之地,在濡須口: 濡須口位于如今的安徽蕪湖一帶,它是濡須水(今稱裕溪河)匯入長江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濡須水并非一條獨立的河流,而是連接巢湖與長江的水道。巢湖的水源來自施水(今稱南淝河)。 因此,若能夠控制施水,也就找到了一條進入長江的水道。雖然規(guī)模相對較小,但有巢湖作為緩沖,總體上可行。 在施水旁邊,有一座小城,曹操當年非常重視這個地方,派遣大將張遼駐守。此地也留下了著名的歷史故事,比如孫權(quán)曾多次攻打合肥,卻五次未能攻克,因此得名孫十萬——正是這座小城合肥。 結(jié)語:了解這些背景后,你就會明白為何襄陽在南北大戰(zhàn)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掌握襄陽就相當于掌握了漢江的控制權(quán)。對北方而言,只需掌握襄陽,就可以順著漢江東下,進入長江;或者經(jīng)由陸路,直達江陵城——這也是一座位于江邊的重要城市。 而對南方來說,只要把握住襄陽,就能夠有效地防御北方在漢江上的任何進攻。通過保衛(wèi)這一座城市,就能確保整個長江中游地區(qū)的安全。 至于長江下游地區(qū),一旦從運河進入長江,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京。 因此,南方政權(quán)必須加強防守,采取措施盡量向北推進邊界線,以防止廣陵(揚州)成為前線。最佳情況是將邊界線延伸至青、兗地區(qū)(今山東半島),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至少要守住徐州。 即便情況不容樂觀,仍然有一條水路可以作為防守手段,可以參考東晉時期的防御策略。 這種防御策略在七十年前的一次戰(zhàn)斗中被成功采用,正好是七十年前的事情。 那時,白崇禧留下了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守江必守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