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在釋迦摩尼圓寂之后,留下了八萬四千顆舍利,阿育王為了宣揚佛法,就把這些舍利分發(fā)到全球各地去供養(yǎng),其中的一個供養(yǎng)場所就在陜西的法門寺,這座寺廟也由此成為一家皇家寺廟。 在1000多年的唐朝,就是因為這枚舍利,在唐朝皇帝唐憲宗和大文學(xué)家韓愈之間發(fā)生了激烈的沖撞,韓愈甚至不惜被貶,這是為什么呢? 迎佛骨一事 唐憲宗可以說是在安史之亂后難得的一位好皇帝,他在短短的十幾年便恢復(fù)了支離破碎的舊山河,但是在唐朝,很多皇帝都信佛教和道教,唐憲宗也不例外,他為了祈求長壽,也為了國泰民安,便派人把佛骨迎進皇宮,供養(yǎng)三天,然后又下令各長安的寺廟輪流供奉。 此次的奉迎佛骨,規(guī)模空前巨大,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爭先恐后的迎拜佛骨,有的人為此不惜捐財捐物,搞的傾家蕩產(chǎn),為了顯示自己的虔誠,不惜用蠟燭燒傷身體也在所不惜??梢哉f,這次的奉迎佛骨事件,引起了滔天巨浪,影響力極大。 韓愈極力反對奉迎佛骨 51歲的韓愈見到此情此景,憂國憂民之情油然而生,他認為奉迎佛骨是個極大的錯誤,不僅勞民傷財,大量耗費民脂民膏,占用了很多的社會資源,長此以往國家衰敗也是在所難免。 韓愈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學(xué)者,面對佛教和道教對儒教權(quán)威地位的沖擊和潛在威脅,他絕不會坐視不管,他認為維護儒教的權(quán)威性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yán)。情急之下,給唐憲宗寫了一份奏章--《論佛骨表》。 這這奏章中,他言之鑿鑿地例舉了在佛教沒有引到唐朝之前,皇帝有很多都是長命百歲,百姓安居樂業(yè),而自從漢朝引入佛教后,這些信奉佛教的皇帝偏偏死的很早,佛教雖然很盛行,但是國家依舊出現(xiàn)了動亂,國運并沒有長久。 唐憲宗看完韓愈的奏章,氣的都要發(fā)瘋了,好大的膽子,因為奉迎佛骨一事,竟然詛咒我活不長,一怒之下便要殺了韓愈。多虧宰相極力的勸阻,才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難逃。 被貶潮州,一首《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名垂千古 無疑,韓愈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是并不后悔,他被貶往八千里外的潮州做刺史,這時他已經(jīng)是52歲的高齡。在被貶的路上,走到藍田關(guān),此時天氣大變,狂風(fēng)暴雪吹得韓愈眼睛都睜不開了,韓愈催著馬前行,可是馬兒都不肯前行了。 在這風(fēng)雪交加之時,有人突然冒雪前來,原來是他的侄孫韓湘,特意來為韓愈送行。此刻的韓愈見到親人,淚如雨下,悲喜交加,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潮州韓愈紀(jì)念館 這首詩可謂是韓愈用血和淚寫下的真情實感,早上向皇帝遞交了《論佛骨表》的奏章,到晚上便被貶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我作為一個官員,真心想為皇帝清除時弊,根本不會顧惜我的年邁體衰。云霧繚繞在這秦嶺之間,我找不到自己的家,我的馬也不肯向前走。我知道你來送我的意思,是準(zhǔn)備到南方這個瘴氣彌漫的江邊收我骸骨。 韓愈與唐憲宗之間因為奉迎佛骨之事,最終搞的分道揚鑣,唐憲宗本意是借助此事祈求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自己也能夠長命百歲,本無可厚非,但凡事有個度,一旦事情搞的太過,就得不償失,過猶不及。 |
|
來自: 竹舍山人任學(xué)堂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