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坐上了龍椅 ——北京頤和園游記 2023年夏秋之交的季節(jié),北京雖然很熱,但天空顯得湛藍和高遠,如絲如絮般的唯美,幾只和平鴿飛向天邊那一抹淡淡的藍。我們乘船去游覽頤和園,船窗前望著遠處的天空,微風吹來,拂在臉上覺得很涼爽。 頤和園前身是清漪園。公元1750年,乾隆帝為孝敬其母崇慶皇太后,動用448萬兩白銀改建了清華園到香山長達20公里的清漪園。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 頤和園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水面占3/4。園內(nèi)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有景點建筑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3555處古建筑,共有樓亭、臺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間。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羅鍋橋、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為代表性建筑,園里還有古樹名木1600余株。 羅鍋橋。羅鍋橋本名繡漪橋,位于昆明湖與長河、東堤與西堤交界處。清帝來頤和園乘船經(jīng)長河從羅鍋下進入昆明湖。為滿足行船的要求,羅鍋橋建成高拱形單孔橋。羅鍋橋是連接?xùn)|西堤、長河與昆明湖的水陸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橋之稱。 羅鍋橋和西堤上的玉帶橋是一對“姐妹橋”。玉帶橋在昆明湖西北,是昆明湖的進水口,羅鍋橋位于昆明湖的東南,是昆明湖的出水口和長河的起點。 羅鍋橋建于1750年,是全石結(jié)構(gòu)單孔高拱券橋。橋身長32.2米,全長44.8米,寬5.8米,橋堍外口寬19米。乾隆帝稱羅鍋橋為“湖口東南第一橋”,還曾賦詩一首:進舫長河過廣源,石橋飲練鎖溪園…… 昆明湖。那天在昆明湖碼頭改乘游輪游覽了昆明湖。昆明湖總面積200余公頃,湖中有“南湖島”“治鏡閣島”和“藻鑒堂島”三個島嶼,還仿照杭州西湖蘇堤景觀,修建了一條西堤。 西堤。西堤是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東南的長堤,仿照杭州西湖的蘇堤而建。西湖蘇堤上有六座橋,西堤上也有六座橋,就連蘇堤沿岸種的柳樹也復(fù)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還有當年十九株柳樹依然在景色妖嬈的西堤。兩者不一樣的是,蘇堤筆直,西堤蜿蜒曲折。 粼粼的湖水,蜿蜒的西堤,錯落的島嶼,以及隱現(xiàn)在湖畔風光中的各式建筑,組成了頤和園中以水為主體的絕色風景。 萬壽山。在昆明湖北岸邊下游艇爬上萬壽山,萬壽山原名甕山,高58.59米,海拔108.94米。乾隆十五年為慶?;侍?0壽辰,建延壽寺時改名萬壽山。游客從山腳的“云輝玉宇”牌樓出發(fā),一路上山,分別觀賞了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和佛香閣,直至山頂?shù)闹腔酆!?/span> 佛香閣。該閣是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筑,位于頤和園建筑格局中心,也是頤和園最大的工程項目。游客登上佛香閣,周圍數(shù)十里的景色盡收眼底。 “智慧?!?。山頂?shù)摹爸腔酆!辈皇呛?,是座無梁殿。導(dǎo)游說,“智慧海”是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建筑像木結(jié)構(gòu),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用石磚發(fā)券砌成,沒有枋檁承重,故稱為“無梁殿”。殿內(nèi)供奉著無量壽佛,亦稱“無量殿”。該殿全部用精美的黃、綠、紫、藍琉璃瓦裝飾,整殿顯得色彩鮮艷,富麗堂皇,殿外壁面嵌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十七孔橋。我們在玉帶橋上留念后就上了十七孔橋,一邊拍照一邊沿橋觀賞。十七孔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筑的杰作,是連接昆明湖東岸與南湖島的長橋。建于清乾隆年間。橋面上寬6.56米,高7米。橋由17個橋洞組成,第9孔最大,由中間向兩端逐漸小下來,對稱排列。 17孔橋飛跨于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臥波。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石雕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tài)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額北面書“靈鼉偃月”,南面書“修蝀凌波”,均為乾隆帝撰寫。十七孔橋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極高的美學(xué)價值、學(xué)術(shù)價值和使用價值。 銅牛。游覽頤和園值得一提的是17孔橋橋頭不遠處的銅牛,昂首安臥于岸邊,神態(tài)生動、栩栩如生,令游人流連忘返,合影留念。銅牛鑄造于乾隆二十年,鑄造精良、形象逼真。牛的力大無比,勤勞樸實,溫順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當年,乾隆帝點綴于此,希望銅?!坝梨?zhèn)悠水”,長久降服洪水,給園林及附近百姓帶來無盡的祥福。乾隆帝撰寫了一首四言《金牛銘》,用篆字書體鐫刻在銅牛的腹背上:“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后人景從……乾隆乙亥?!?/span> 銅牛在頤和園還象征牛郎。乾隆帝自以為玉皇大帝,慈禧自以為王母娘娘,擴建頤和園時慈禧下旨,將頤和園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征天宮,昆明湖象征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象征人間。東堤安置了銅牛,象征牛郎,西邊又建了織女亭,象征了牛郎織女。
仁壽殿。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nèi)的仁壽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坐朝聽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殿里陳設(shè)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精美。按古代禮制,龍居中,象征皇帝,鳳在兩側(cè),象征皇后?,F(xiàn)在看到的卻是鳳在上龍在下,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突出了鳳的地位。 游客們紛紛坐上龍椅,體驗一下皇帝坐龍椅的趣味。那天我也坐上龍椅,享受了皇帝的樂趣。 長廊。為王公貴族游覽頤和園北岸不受雨雪侵擾而建的長廊,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東西走向,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273間,548根立柱,是中國也是世界最長的長廊。 廊內(nèi)彩畫琳瑯滿目,據(jù)統(tǒng)計共有14000多幅,取材于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故事情節(jié)。長廊有“三絕”,第一絕是造型絕,空中看,倒掛蝙蝠意在“福到”。第二絕是位置絕,依山傍水,冬暖夏涼。第三絕是結(jié)構(gòu)絕,沒用一顆釘子,全用木頭搭建。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廊與畫的絕妙和精美,而且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頤和園長廊歷經(jīng)風霜270多年,幾經(jīng)變幻,留存至今。幾句話很難說得清楚,讀者想要真了解長廊,還是自己到北京頤和園游覽吧! 圖/文:柴胡 最近精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