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8日拂曉,楊羅耿兵團急行軍六晝夜,順利抵達了新保安,完成了對傅作義嫡系35軍的包圍。 在西柏坡的毛主席聽聞消息,頓時長長的舒了口氣:
在一次戰(zhàn)役中,調動的三個兵團不約而同的出現了疏失,恐怕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好在敵人的疏忽比我們的更多,打得了這場勝仗,也可以說是各方面努力的結果。 一毛主席考慮到遼沈戰(zhàn)役已經結束,要求東野迅速入關,以期解決華北戰(zhàn)事,為了不驚動傅作義,毛主席特意要求華野暫停進攻杜聿明集團,華北一兵團緩攻太原。 傅作義當時將自己的嫡系擺在北平以西,保住撤往綏遠的通道,而北平以東是蔣介石的嫡系,他指揮不動,他的這點心思,毛主席看的很透徹。 考慮到張家口是傅作義西撤歸綏的樞紐,毛主席打算利用張家口來做文章,下令楊成武兵團攻打張家口,楊得志兵團開赴紫荊關地區(qū),隨時配合楊成武兵團,并要求東野派出先遣部隊南下。完成張家口之戰(zhàn)。 本來一開始,這個安排是萬無一失的。 傅作義后來確實是上鉤,并派出了35軍馳援張家口,毛主席意識到這一天賜良機,命令三個兵團加緊動作。 一般公認的是,先犯錯的是程子華的東野先遣兵團;第二犯錯的是楊成武,他把張家口防守重點設在西面,致使35軍從容東撤北平;楊得志兵團因時間倉促。地理環(huán)境、氣候因素,沒能來得及及時趕赴張家口。 根據程子華回憶錄記載,東野先遣兵團入關的時間其實還要早一些。 1948年10月下旬,就在東野奪取錦州后,在華北的傅作義突然動作,以三個精銳的軍加騎兵部隊,企圖偷襲石家莊,嚴重威脅在西柏坡的黨中央。 盡管在毛主席略施小計下,傅作義偷襲不成,狼狽逃離,但我軍在軍事上是做了必要的準備的。 除楊成武兵團繼續(xù)在平綏線外,楊得志兵團被調到了石家莊附近,與此同時,中央軍委要求,東野派出先遣兵團南下。 東野下令,調第二兵團程子華率部南下(當時東野下轄兩個兵團,肖勁光的一兵團、程子華的二兵團),帶著打完塔山阻擊戰(zhàn)的4縱、11縱以及加三個獨立師以及一個騎兵師先行入關。 考慮到要隱蔽行軍,程子華的東野先遣兵團不是經山海關入關,而是經喜峰口、冷口入關,至11月9日抵達北平以東的石門、馬伸橋、趙各莊、殷溜莊、上倉以西一帶休整待命。 傅作義雖然退去,可程子華并沒有怠慢,他考慮到傅作義可能經天津從海上南撤,認為以自己一個兵團難以擋住傅作義四個兵團12個軍五十萬人,因此還向中央建議過華北部隊配合。 一直到后來,毛主席決定圍繞張家口做文章,調程子華兵團到平張之間,配合華北兩大兵團抓住平張線上的守軍與援軍。 當時,中央并沒有決定一鼓而下解決華北戰(zhàn)事,因為東野主力尚未入關,僅僅憑借華北的軍事力量,仍然不足以解決華北戰(zhàn)事。 二在程子華回憶錄中,并沒有提及秘密行軍的事兒。 從10月程子華接到命令南下開始,他一路上就是大張旗鼓的,當時石家莊受到傅作義三個軍急攻,周邊都沒有部隊,程子華的大張旗鼓就是要告訴傅作義。
不僅如此,當時程子華還派出部隊,在三河、平谷之間搭設浮橋。 不過,從傅作義后來的反映來看,他大概率上是沒有相信東野已經入關的事實。 盡管如此,傅作義在考慮自己退路上,回綏遠依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對南下并不熱衷,主要源于他對蔣介石并不信任。 如果傅作義知道有東野的先遣兵團在,大概率不會派35軍到張家口。 從后來毛主席的反應來看,程子華顯然沒領會到毛主席的意圖。 12月2日,毛主席電令程子華:
同日,程子華率部出發(fā),十一縱為前衛(wèi),四縱尾隨跟進,渡過白馬河后,命令十一縱以一部兵力攻密云,另以一部兵力攻懷來。 毛主席電文中沒有明確指出程黃兵團要隱蔽行軍,因此程子華在戰(zhàn)略上,執(zhí)行的是把北平的敵人盡量吸引到北面。 打密云只能算是一次摟草打兔子。 程子華之所以決定打密云,除了一開始情報中探明的,密云只有一個保安團守軍外,還有許多客觀因素。 密云離北平雖然不遠,但當地黨組織的發(fā)展很不錯,可以說是基礎很好,特別是從1947年年中解放戰(zhàn)爭轉入大反攻之后,密云解放區(qū)的武裝力量也展開了全面攻勢。 到194811月遼沈戰(zhàn)役結束的時候,國民黨軍在密云地區(qū)控制的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個縣城。 程子華率東野一路飛奔平張線,途徑密云,受到了解放區(qū)百姓夾道歡迎,當地黨組織也認為,既然密云地區(qū)斗爭形勢這么好,我大軍主力又開過來,何不順勢就把密云解放了。 程子華一聽,也覺得有些道理。 12月2日,程子華下令十一縱一個師攻打密云,并連續(xù)奪取敵外圍陣地,敵人全部都龜縮到密云城中 本來這場戰(zhàn)斗是十拿九穩(wěn)的一戰(zhàn),可意外的是,就在第二天晚上,古北口、石匣鎮(zhèn)之敵7000余人撤入密云城中,十一縱猝不及防,戰(zhàn)況頓時膠著起來。 事實上,就在攻打密云期間,程子華并沒有耽誤行軍,他把四縱后衛(wèi)改為前衛(wèi),仍然全力猛撲懷柔,獨立師、騎兵師全部都拉到了北平郊區(qū)。 考慮到密云之戰(zhàn)打成膠著狀態(tài),程子華這才緊急抽調了十一縱另外一個師,全力協(xié)助奪取密云。 至12月5日,東野先遣兵團奪取密云。 三有人認為,是程子華不聽指示,擅自打了密云,以至于暴露了中央的意圖,這才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驚動傅作義其實是必然的。 東野先遣兵團固然不經山海關入關,是為了麻痹傅作義,但一路上并沒有要刻意隱瞞,數萬大軍的行動是瞞不過敵人飛機偵查的,后來東野大軍入關,林彪也意識到根本瞞不住敵人,所以也就不再繞道喜峰口,而是直接從山海關入關。 打不打密云,終究都是會暴露行蹤。 密云之戰(zhàn)是有失誤的地方,這一點就連程子華也不否認,可作為平津戰(zhàn)役的一環(huán),密云之戰(zhàn)仍然有可圈可點的一面。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程子華的密云之戰(zhàn)確實吸引了傅作義,但還不至于讓傅作義很重視。 盡管傅作義派人偵查,證明是戴狗皮帽子的東野部隊,可傅作義不認為這支部隊是東野的主力。 傅作義后來還了解到,程子華部是過去盤踞在承德、隆化一帶的聶榮臻部,說到底其實還是華北的部隊(以前冀熱遼軍區(qū)歸聶榮臻的晉察冀軍區(qū)管)。 對于密云這股解放軍,傅作義也只是提醒嚴加防范。 一直到35軍陷在新保安后,傅作義這才驚慌失措。 傅作義雖然坐擁五十萬大軍,實際上自身嫡系就是依托于35軍而來的20多萬人馬,新保安一戰(zhàn)就折損了一半多,是促成他和平起義的一個關鍵所在。 為了救35軍出來,傅作義調去了104軍、16軍,如果說傅作義真的很重視密云出現了東野部隊,就不會倉促調104軍、16軍區(qū)新保安。 這兩個軍一去,直接造成了北平的兩個重要據點——南苑、豐臺兵力空虛。 因為南苑有一個飛機場,是傅作義獲取軍事物資的重要樞紐,而豐臺,當時是傅作義“剿總”司令部所在地。 12月14日,東野先遣兵團5縱、3縱經過十余日的急行軍已經抵達了豐臺附近, 一場混戰(zhàn),傅作義被打的倉皇逃竄,“剿總”司令部也無奈遷到了北平。盡管傅作義后來又派兵反攻豐臺,但被我十一縱以及華北軍區(qū)七縱擊退。 隨著南苑、豐臺丟失,北平被孤立起來,加上后來新保安一戰(zhàn),傅作義折損了一個35軍,還包括104軍以及16軍一大步,這還不包括后來楊成武攻克張家口,全殲孫蘭峰兵團的數萬人。 傅作義大軍徹底被憋在了北平孤城之中,成了孤家寡人。 盡管密云之戰(zhàn)前,程子華、楊成武、楊得志被毛主席一頓批評,可隨著后來仗越打越順,毛主席的心也放進了肚子,幾次通令嘉獎全軍。 不過,就連程子華自己也沒想到,因為一場密云之戰(zhàn),在大多數人心中,這個過失被無限的放大,甚至認為程子華之所以沒有被授予軍銜,也是因為這次作戰(zhàn)。 可實際上,毛主席并沒有在密云之戰(zhàn)上有過太多苛責程子華,只能說影視劇中為了突出主人公之間的矛盾沖突,有些放大了這一細節(jié),上升到了整個戰(zhàn)役的高度。 程子華自己在回憶錄中,還詳細的介紹了密云之戰(zhàn),并沒有談到毛主席批評的情況,此可為例證之一。 至于沒有被授予軍銜,也是因為從建國之初開始,程子華就調到了地方工作。 另外還要說明一點的是,錯過授予軍銜,離開部隊也不能說就是一個遺憾。 戰(zhàn)爭年代,軍事主官的作用大于地方主官,這是戰(zhàn)爭年代環(huán)境決定的,而到了真正和平年代,地方建設的重要性反而要大于軍事,從這一點來說,能從軍隊調任到地方工作,也說明程子華能力上的多面性。 畢竟在諸多開國將軍中,沒有被授予軍銜的大有人在,他們只是出于國家建設的需要離開了軍隊,不能完全歸于遺憾一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