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說短不短,說長也不是很長。 有道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死輪回之間,無數(shù)人的命運在發(fā)生改變,無數(shù)人在經(jīng)歷生生死死。 人生雖有大幾十年的光景,但也不過是早、中、晚年。 不同的人生有著不同的追求,有的人想要腰纏萬貫盆滿缽滿,有的人想要追求自由探尋生命意義,又有的人只是想樸實無華地過完這一生。 總的來說, 人心是向好的,大家都是朝著幸福出發(fā),以實現(xiàn)人生意義為目的。 有句話叫“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五十年的光景,已經(jīng)占據(jù)了大半的人生。 人若真的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五十年,幾乎沒什么人生目標是實現(xiàn)不了的,但現(xiàn)實卻是,很少有人能真的健康工作五十年。 人生應當是一個先苦后甜的過程,誰也不想自己的晚年過得凄凄楚楚。 人之晚年,就是用來享受的,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年歲里,該當體驗歲月靜好、頤養(yǎng)天年。 但很多人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卻有著錯誤的認知,他們把所有的希望和期待都放在別人身上,開始討好對方,以期望自己的晚年能夠順遂如意。 但其實,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子女和老伴,而是這三樣。 身體永遠是最重要的,沒了健康的身體,縱使富可敵國,縱使子女孝順家庭美滿,還是逃不過晚年的凄涼。 病痛的折磨是令人難以適應的,疾病帶來的痛苦常常令人窒息。 特別對于老年人來說,步入老年,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免疫水平也會相對低下,加之年輕時積攢的病根,生病也就成了常事。 放眼當今的市場,一條街好幾個大藥房的情形已經(jīng)屢見不鮮,這正是為廣大老年群體所服務(wù)的。 基數(shù)如此龐大的藥房,也是基于眾多的受眾,老年人就沒有幾個不生病的,即使不生病,為了養(yǎng)生甚至也會買藥。 在規(guī)劃晚年時,應當將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在退居二線之后,有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這時應當對自己身體中的污穢來一個“清算”。 不要覺得身體沒有任何表現(xiàn)就是沒病,表面上的病痛大都是突如其來的,因此,定期的檢查和主動的保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莫要存有僥幸心理。 人之晚年,貴在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歸宿。 是與子女共同居住也好,與老伴相依為命也罷,都應當有一定的幸福感、歸屬感。 一些子女礙于父母的身體不得不將老人接到身邊照顧,說起來是照顧,倒也不過是“管吃管住”而已,老人沒有歸屬感,成天渾渾噩噩不知所終。 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子女工作繁忙,無暇顧及父母的精神世界,老人又人生地不熟,對現(xiàn)代社會的種種不甚了解,也就只能待在家中無所事事。 因此,晚年生活,除了養(yǎng)好身體之外,有個歸宿也是很重要的。 “歸宿”,并不是單單吃住的地方,是能讓人產(chǎn)生幸福感、歸屬感的地方。 就好像人的故鄉(xiāng)一樣,在這里能讓人安心、感到安穩(wěn)。 人到了晚年,要逐漸回歸自我,以自我為中心去規(guī)劃晚年生活,子女如何生存、發(fā)展,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年人晚年有個歸宿也才能安享晚年。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如今,子女脫離父母外出打拼已是常態(tài),子女在外站穩(wěn)腳跟后,其實也就很難再回到父母身邊發(fā)展。 父母獨居的情形比比皆是,部分空巢老人的境況也令人擔憂,這不僅是人身安全、吃穿住行的問題,還是精神寄托方面的問題,子女不常在,父母也就常寂寞。 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子女雖是至親,但奈何遠在他鄉(xiāng),父母有所需求的時候難以第一時間到達、解決。 此時,有個靠得住的鄰居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平時不僅能照顧生活,話話家常,在關(guān)鍵時刻甚至能救命。 在農(nóng)村生活中,鄰里三四的關(guān)系其實并不用刻意去維護,這種自然而然的鄰里關(guān)系樸素而堅實。 而在城市生活中,一些鄰居雖然是天天見面,卻從不相往來。 靠得住的鄰里關(guān)系對于老年人的生活有些莫大的幫助,能在危機時刻有個依靠,能在平日里有個精神寄托,這也是一種晚年保障。 我們常說,晚年應當要靠子女、靠老伴,這二者固然重要,但老伴有一天可能會離去,子女也有可能不能常伴左右。 作為踏入晚年生活的人,不能什么都去依賴別人,在還有能力之前,要做好晚年生活的安排。 很多老年人在晚年的時候總是唉聲嘆氣,并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是精神無處寄托。 沒有事做也沒有人陪,成天待在房間中,即便是年輕人也會感到煩悶,晚年生活要自己做主,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自給自足是為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