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吃貨爹媽來說,平時有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給娃嘗兩口,不能讓娃的童年有缺憾。 小小年紀就能實現(xiàn)美食自由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醫(yī)生通過X光診斷發(fā)現(xiàn),男孩的體內長滿了寄生蟲,保守估計有5000條之多,其中一部分已經入侵身體器官,腦部、胸腔和腹腔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空洞。原來,男孩感染這種可怕的寄生蟲是因為生吃了帶有肺吸蟲卵的螃蟹!無獨有偶,前不久深圳市人民醫(yī)院感染內科接診了一家三口,他們先后出現(xiàn)了發(fā)熱、腹痛、腹脹、乏力等癥狀,他們被診斷為“肺吸蟲病”,細問才知道,這家人一個月前吃了“醉蟹”。給娃吃東西,真的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一不注意寄生蟲可能就被吃進肚子了!俗話說:“秋風起,蟹腳肥”,江浙地區(qū)向來都有吃“醉蝦”“醉蟹”的傳統(tǒng)。所謂“醉蝦”“醉蟹”,實際上就是生吃蝦蟹,雖然味道鮮美,但蝦蟹體內寄生著大量肺吸蟲!千萬別給孩子吃。很多人認為醉蝦、醉蟹雖未煮熟,但經過酒精的浸泡“殺毒”已經很安全了。其實,飲用酒并不能完全殺死肺吸蟲的蟲卵或幼蟲,食用后就會感染。如果吃了沒煮熟的蝦和蟹,肺吸蟲就會進入人體內,寄生在肺部,輕則引起咳嗽、咯血,重則侵入腦部和其他器官!如果就醫(yī)不及時,肺吸蟲還會侵犯大腦引起腦疝,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致死的情況。很多家長認為,多吃魚娃聰明,就會經常帶孩子去日料店吃生魚片、刺身,實際上,生魚片和刺身就是將未加工的海魚魚片蘸上海鮮醬油和芥末后生吃。有一種說法是,海水魚生活在海水中,海水滲透壓與人體不同,所以一般海洋的寄生蟲很難感染人體。這其實是不對的,異尖線蟲是一種專門寄生于海洋動物身上的寄生蟲。當人吃了被異尖線蟲感染的三文魚或金槍魚等海洋生物時,就會感染異尖線蟲。在危害人體健康的海鮮寄生蟲中,異尖線蟲最為出名,被它污染的海鮮種類也很多,生魚片愛好者的最愛:三文魚、金槍魚都會被它污染。異尖線蟲圖片↑當給娃吃了被污染的海魚之后,異尖線蟲的幼蟲進入孩子的身體并能夠長期存在于體內,引起腹痛以及強烈的過敏反應,甚至穿破腸壁在腹腔內形成膿腫。答案也是不行。吃淡水魚的生魚片,很可能會感染肝吸蟲??!它會寄宿在肝內膽小管,引起膽管炎、膽結石、肝硬化,甚至有可能演變?yōu)楦伟?/span>我國已證實可作為肝吸蟲中間宿主的有鯉魚、草魚、鳊魚、大頭魚、土鯪魚、麥穗魚等68種。對孩子來說,田螺不僅美味還好玩,很多孩子吃完螺肉都會把殼收集起來,其實,孩子要少吃田螺。很少有人知道,田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宿主,由于田螺外殼堅硬,所以寄生在里邊的寄生蟲很難被殺死。廣州管圓線蟲圖片↑ 廣州管圓線蟲進入人體后會在人體各個器官間游走,侵襲人的中樞神經、肺部、眼部等,造成腦膜炎、視力損傷甚至失明。生食田螺或者未徹底煮熟的田螺,都極容易感染廣州管圓線蟲!很多小朋友跟著吃貨父母大快朵頤,小小年紀就感受到了涮火鍋的快樂,薄薄的牛肉卷、鮮嫩肥美的五花肉,在鍋里滾一圈兒蘸上料汁就可以入口了,滿口都是吃貨的快樂~~但要注意的是,吃火鍋涮肉一定要徹底煮熟,尤其是孩子,更要吃熟食!為了追求鮮嫩口感而吃未煮熟的生肉(尤其是豬肉和牛肉),極有可能感染絳蟲!江蘇淮安一名女孩曾出現(xiàn)暈倒、抽搐等病癥,被醫(yī)院當作癲癇來治療,卻不料,她的大腦中竟有一條3厘米長的活的白色蟲子,醫(yī)生稱這是豬帶絳蟲病,或稱腦囊蟲病。醫(yī)生分析說,患者可能是吃了有豬帶絳蟲蟲卵的豬肉,經消化道進入腸壁再進入腸系膜靜脈,最后經血液循環(huán)將蟲卵送到大腦,引起一系列的癥狀。絳蟲圖片↑
絳蟲的長度可達21米左右,感染后會引起腹痛、食欲減退、肛門四周瘙癢,如果腸粘膜受損,還可能會引起腸穿孔、腹膜炎等癥狀。菱角盛產于江南一帶,南方的朋友應該會很熟悉這種水生植物,生吃菱角也很常見。但是要知道,菱角、荸薺、茭白等這些水生植物中很可能寄生著姜片蟲,如果食材不加烹煮殺菌,孩子吃了就極有可能感染姜片蟲!姜片蟲圖片↑ 姜片蟲感染后一般寄生在人的小腸內,嚴重可引起腹痛、腹瀉、臉部和身體水腫、吸收障礙、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若小朋友感染,很可能會導致發(fā)育不良,嚴重可因衰竭、虛脫而死!讀到這里好多家長要開始焦慮了,怎么啥都不能吃呢?那還能吃啥?不管是什么食物,把它做熟了吃基本沒啥大問題,尤其給娃吃的東西,更要煮熟再吃!平時也不要給孩子喝生水,家里的砧板抹布之類的最好分開使用,生肉熟肉分開切,做到專板專用、專布專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種類和吃法越來越多,但一定要警惕“病從口入”,關注孩子的飲食就是呵護孩子的健康~| 來源:兒科醫(yī)生鮑秀蘭;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兒科主任醫(yī)師,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兒科教授,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理事和兒童發(fā)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樂于普及育兒知識、嬰幼兒早教、早產兒早期干預等知識。 | 聲明:以上圖文,意在交流學習,普及知識,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