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地壇,只為能與他相遇
永遠(yuǎn)忘不了中學(xué)時期,我在課堂上偷偷閱讀史鐵生作品《奶奶的星星》的情形,當(dāng)讀到“奶奶已經(jīng)死了好多年。她帶大的孫子忘不了她。盡管我現(xiàn)在想起她講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話,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卻時常還像孩子那樣,仰著臉,揣摩哪一顆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講的那個神話,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這一段時,我淚水開始嘩嘩地流,只好把頭埋得更深,不斷用衣袖拭去淚水。同桌惶恐不安,老師莫名其妙……我也是奶奶帶大的,我的奶奶也這般善良,也這般疼愛我,也被“地主”帽子壓得抬不起頭來。“奶奶已經(jīng)死了好多年。她帶大的孫女忘不了她?!蔽页槌橐?,念念叨叨,瘋瘋魔魔。幸好,一向偏愛我的老師,照舊寬容了我。
我哭,還因?yàn)樯倥拿舾卸嗲椤\(yùn)為什么要這樣殘忍地捉弄他?一個“喜歡體育(足球、籃球、田徑、爬山)、喜歡到荒野里去看看野獸”的男孩子,“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疾了雙腿”,從此再也不能活蹦亂跳了,“無論怎么說,這一招是夠損的。我不信有誰能不驚慌,不哭泣。”他脆弱:他不敢去羨慕在花叢樹行間漫步的健康人,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輕人;他憂傷:腳踩在軟軟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覺? 想走到哪兒就走到哪兒是什么感覺?踢著路邊的石子走是什么感覺?他失望:他曾久久地看著一個身穿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著方步曬太陽,心想自己只要能這樣就行了就夠了 !
況且,21 歲的他,渴望愛情而愛情正光臨。“一個滿心準(zhǔn)備迎接愛情的人,好沒影兒的先迎來了殘疾”,那時候, 愛情于他比任何藥物和語言都有效,然而……
“結(jié)尾是什么?”
“等待。”
“之后呢?”
“沒有之后?!?/p>
“或者說,等待的結(jié)果呢?”
“等待就是結(jié)果?!?/p>
他這樣寫道。他愛得虛幻,我痛得真實(shí)。他曾對中學(xué)老師B 老師懷有善良心愿:“我甚至暗自希望,學(xué)校里最漂亮的那個女老師能嫁給他?!蔽耶?dāng)時就全是這樣一份心思,暗自希望講臺上這個學(xué)校里最漂亮的女老師能嫁給史鐵生。
殘疾、失戀,讓史鐵生猛然被命運(yùn)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他孤憤、悲愴、怨恨,甚至長達(dá)10 年無法理解命運(yùn)的安排?!盎钪?,還是死去?”這個哈姆雷特式問題,日日夜夜糾纏著他,年輕的他,心靈的痛苦更勝于肉體的痛苦。
“人不懼苦,苦的是找不到生之喜樂?!薄妒ソ?jīng)》如此教導(dǎo)上帝的子民,給人指點(diǎn)迷津。
好在,這個終日在死亡邊緣掙扎的少年,最終沒有被痛苦淹沒,反而被苦難造就著。通過寫作,他找到了生活的出路,找到了精神的征途,找到了生命的尊嚴(yán),也找到了生之喜樂。
“寫作,剛開始就是謀生?!笔疯F生直言。隨著作品的不斷發(fā)表和連連獲獎,他靠意志和思想站了起來,站成一位文學(xué)的強(qiáng)者。
“在謀生之外,當(dāng)然還得有點(diǎn)追求,有點(diǎn)價值感。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興致和價值感”,他如是說,“一個生命的誕生,便是一次對意義的要求”。
人要賦予世界以價值,賦予生命以意義。人要求生存的意義,也就是要求生命的質(zhì)量。曾經(jīng),史鐵生寫下小說《命若琴弦》,表達(dá)盲人對荒誕人生和自身宿命的抗?fàn)?,以獲取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在《許三多的循環(huán)論證》中,他一如既往對生命意義提出質(zhì)疑,同時作出解答:沒有誰是不想好好活的,卻不是人人都能活得好,這為什么?就因?yàn)椴皇钦l都能為自己確立一種意義,并永“不放棄”地走向它。
是的。人來到人世時緊握拳頭,去世時手卻是張開的; 人生到最后,位子、票子、房子、車子四大皆空,所有功名
利祿,一切榮華富貴,都煙消云散。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愛人終究離去,我們?yōu)槭裁催€會全心全意去愛?為什么還要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的事物?我想,也許就在于生命的恩賜是珍貴的, 愛情是無價的,人類創(chuàng)造的美好是永恒的。所以,盡管“眺望越是美好,越是看見自己的丑弱,越是無邊,越看到限制”(史鐵生語),我們依然應(yīng)該盡量去追求理想而不是物質(zhì), 因?yàn)?,只有理想才能賦予生命以意義,也只有理想才具恒久的價值。
可是,時間會像沼澤一樣,逐漸淹沒我們的理想,讓我們?nèi)找嬗褂孤德?;時間也會像沙漏一樣,不斷過濾著我們的記憶,讓我們漠然于逝去的似水流年。而獨(dú)具慧眼的史鐵生,卻從一件件往事中,擷取出一個個片段,寫可感之事、可念之情、可傳之人:寺廟、教堂、幼兒園、老家;佛樂、誦經(jīng)、鐘聲;僧人、八子、B老師、莊子、姍姍、二姥姥…… 像一幅幅精雕細(xì)琢的工筆畫,徐徐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令人神往,引人入勝。這些往事有的溫暖有的苦澀,在他筆下懷舊而不感傷,少年的輕狂、青春的綺麗,年輕的夢想、命運(yùn)的跌宕,歷史的沉浮、人間的溫情,良知與情義、反思與懺悔,由他一貫純凈優(yōu)美、純樸平實(shí)、沉靜睿智、沉穩(wěn)有力的語言娓娓道來,有時一塵不染,有時直逼塵世的核心,沖淡悠遠(yuǎn),意蘊(yùn)深長。他曾說,二十一歲那年“我沒死,全靠著友誼”“那時離死神還遠(yuǎn)著呢,因?yàn)槟阌心敲炊嗪门笥选?,那些好朋友,除了?jīng)常帶書去醫(yī)院看望他的插隊(duì)知青,也有八子、莊子、小恒他們這些童年伙伴吧?
心靈的超凡脫俗,使他把目光抬高,俯瞰自己的塵世命運(yùn),“這個孩子生而怯懦,稟性愚頑,想必正是他要來這人間的緣由”,殘疾是“今生的懲罰與前生的惡跡”;而一個善于反思的人,在面對自己的靈魂時,會黯然神傷:“現(xiàn)在想起來,我那天的行為是否有點(diǎn)狡猾?甚至丑惡?那算不算是拉攏,像k(矮小枯瘦的可怕孩子)一樣?”“幾天后奶奶走了。母親來學(xué)校告訴我:奶奶沒受什么委屈,平平安安地走了。我松了一口氣。但即便在那一刻,我也知道,這一口氣是為什么松的。良心,其實(shí)什么都明白。不過,明白,未必就能阻止人性的罪惡。多年來,我一直躲避著那罪惡的一刻。但其實(shí),那是永遠(yuǎn)都躲避不開的?!薄拔乙苍@樣祈求過神明,在地壇的老墻下,雙手合十,滿心敬畏(其實(shí)是滿心功利)…… ”
讀他的作品,你的心靈會異常寧靜、開闊、博大、悲憫。
史鐵生最負(fù)盛名的散文是《我與地壇》?!段遗c地壇》語言清澈而精雅、清靈而深刻、清癯而豐華,人物豐富生動,文章甫一發(fā)表,立刻引起全國讀者的注意,被多家選刊轉(zhuǎn)載,被入選高中語文課本,被公認(rèn)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優(yōu)秀的散文之一;文中最為動人心弦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的母親——一個苦難而偉大的女性。關(guān)于母親,史鐵生還寫下了深受讀者喜愛的《秋天的懷念》《合歡樹》《第一次盼望》等,尤其《秋天的懷念》,短小的篇幅,精致的文筆,純粹的意境,寫盡了母親艱難的命運(yùn)、堅(jiān)忍的意志和真摯深沉的母愛,以及母子生離死別的苦痛,感人至深,余韻裊裊(曾在課堂上淚流滿面的天真少女,已是飽經(jīng)人生凄風(fēng)苦雨的婦人,然而,每次重溫它,我都會潸然淚下,久久不能釋卷, 久久難以釋懷)。但流傳最廣的,還是《我與地壇》。一些中學(xué)教師和同學(xué)說,老師講解《我與地壇》時,經(jīng)常是女生哭男生也哭,學(xué)生哭老師也哭,以致師生們執(zhí)手相看淚眼于課堂上。很多年里,很多的人,都是因?yàn)樽x了《我與地壇》而向往地壇,去地壇找尋史鐵生的足跡。
我住得離地壇近了,去的次數(shù)多了。我知道,史鐵生后來住得離地壇遠(yuǎn)了,他大部分時間在受病痛折磨與病魔搏斗,有時候,為了把精力攢下來讀讀書寫點(diǎn)東西,他半天不敢動彈。所以,他來地壇少了。但他的心魂還守候在京都這座歷經(jīng)五百年滄桑的古園里。
我去地壇,只為能與他相遇。我記得史鐵生說過的話: 一進(jìn)(地壇)園門心便安穩(wěn),有一條界線似的,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來,悠遠(yuǎn)、渾厚。而我一進(jìn)地壇,就覺得他的氣息撲面而來。
20 多年過去了,《我與地壇》沒有隨著歲月的推移而褪色,直到現(xiàn)在仍有人說,到北京可以不去長城,不去十三陵,但一定要去看一看地壇。這就是《我與地壇》的影響力, 這就是文學(xué)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