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讓在后方聽說李密一直沒能擊破王世充,于是率軍前來相助,李密有意挫傷翟讓的威望,于是暗中鼓動翟讓出兵對戰(zhàn),結果大老粗翟讓果然被王世充打敗,而李密則率精兵猛將突然殺出,以逸待勞救出了翟讓,還大敗了王世充。戰(zhàn)后,李密借口慶功,邀請翟讓率領部下前來慶功,翟讓接到邀請后,不顧部下的勸阻,率領徐世績、單雄信等大將來到了李密的大營歡聚。 李密借口今日是兄弟相會,不可以佩戴兵器,并且不等翟讓答話,就讓自己的部下將隨身武器全部拿走,翟讓見狀,也只好讓自己的部下也把武器拿走。酒過三巡,李密對翟讓說得到了一張寶弓,無人能拉得動,想請大哥一試。翟讓本是好武之人,自然來了興趣,于是毫不懷疑的欣然答應。 正當翟讓全神貫注拉弓的時候,李密的心腹勇士蔡建德突然出手,一刀砍死了翟讓,李密的親信也同時殺出,迅速殺死了翟弘、翟摩侯、王儒信等翟讓的親信將領。大將徐世績想跑,被衛(wèi)兵砍傷了脖子,單雄信則直接磕頭求饒,李密不僅沒有殺害二人,反而親自給他們上藥治療,極盡安撫。 事后,李密向全軍宣告,說翟讓在小人盅惑下想謀害魏公,被魏公的衛(wèi)士反擊殺死,罪只在翟讓一人,和他的部下無關,同時安排徐世績、單雄信等將領繼續(xù)統(tǒng)率原翟讓的部下。由于瓦崗軍的壯大主要是李密的功勞,所以翟讓的部下也平靜的接受了事實,但單雄信等將領的內心已經有了裂痕,為將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洛陽城內的王世充并不甘心失敗,組織軍隊夜襲洛口倉城,被李密擊敗,兩軍正在撕殺之時,王世充又在洛水上建造浮橋,親率主力從城北繞到瓦崗軍后實施兩面夾擊。李密的后陣只有千名騎兵,抵擋不住王世充的大軍,敗回洛口,王世充乘勝追殺到城下。為了鼓舞士氣,李密挑選精兵猛將充當敢死隊,分為三隊輪番出擊,終于擊退了隋軍。 李密見狀,指揮全軍出擊,隋軍全線潰敗,爭搶渡過浮橋逃命,結果淹死了幾萬人,猛將楊威、王辯、霍舉、劉長恭、梁德、董智等全部陣亡,王世充僅以身命,加上當夜天降大雪,隋軍潰兵凍死無數,王世充連洛陽也不敢回,逃到了河陽。 李密乘勝攻克金墉城,并在此整理軍隊,得到30余萬兵馬。隋朝大將韋津在上春門挑戰(zhàn),李密單騎出陣,生擒韋擒而回。一時之間,李密聲振天下,各路軍閥紛紛送來效忠書,就連李淵、竇建德、孟海公、徐圓朗等頂級實力派也上書勸說李密稱帝,李密以洛陽未克為借口,沒有答應。 大業(yè)十四年,正當李密緊鑼密鼓的謀劃攻打洛陽的準備時,意外發(fā)生了:隋朝大將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率 10余萬驍果軍北返長安。驍果軍是隋煬帝從全天下挑選勇士組成的精銳部隊,戰(zhàn)斗力極其強悍,而且多是關中人,由于思鄉(xiāng)心切,所以戰(zhàn)意極強。 本來,李密和宇文化及毫無交集,完全可以放開大道讓他返回長安,在自己攻打洛陽的時候,讓他到關中攪局,沒想到,此時的李密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接受了洛陽城里繼位的楊侗授予的太尉、尚書令、行軍元帥、魏國公之職和消滅宇文化及后入朝輔政的詔書。 李密知道宇文化及的致命點就是缺糧,于是并不安排大軍出戰(zhàn),只是全力守城,偶爾打些防守反擊,消耗他的糧食。屢次交戰(zhàn)之后,宇文化及的存糧僅剩三天,李密又派人和宇文化及和談,并答應送他糧食助他北返。宇文化及信以為真,讓部下敞開吃飯。沒想到李密軍中出了叛徒,將李密的計策告訴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大驚,急忙轉移到別處搜集糧食,李密親率大軍追擊而來,兩軍在童山腳下決戰(zhàn)。驍果軍不同于以往的隋軍,戰(zhàn)斗力和戰(zhàn)斗意志都極其強大,瓦崗軍幾次沖擊都被其擊退,李密大怒,親自率隊沖鋒,被亂箭射中,幸虧大將秦瓊舍身相護,才將他救了回來。 在眾將的協(xié)力奮戰(zhàn)下,雖然最終擊潰了驍果軍,但瓦崗軍自身損失也極大,史稱精兵猛將損失殆盡。正當李密志得意滿的要率軍進入洛陽時,王世充卻提前進入了洛陽,殺死了反對派,獨掌了朝政。李密無奈只得返回金墉城再作打算。 王世充掌控洛陽后,重整軍備,軍勢復振,但就是缺糧,而李密糧食雖多卻缺少衣服,于是兩方協(xié)商以衣?lián)Q糧。李密起初并不同意,但他的心腹長史元真收受了賄賂,最終還是促成了這筆交易。原來洛陽缺糧的時候,洛陽守軍軍心動蕩,經常有人出降,王世充得到糧食后,軍心開始穩(wěn)定,不再有人出城投降。 李密后來雖然停止了交易,但為時已晚。而且李密糧食雖多,但其他物資匱乏,無力獎賞部下,于是軍心逐漸浮動。而李密在形勢大好之時,又開始親信小人,委派邸元真鎮(zhèn)守興洛倉,邸元真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有了背叛之意,雖然有部將提醒李密注意防備邸元真,李密卻毫不在意。 王世充注意到了瓦崗軍的變化,于是再引大軍前來決戰(zhàn)。 李密留王伯當守金塘,自己率統(tǒng)大軍迎擊。雖然擊退了王世充的首次沖鋒,但由于在與驍果軍的交戰(zhàn)中損傷巨大,瓦崗軍的戰(zhàn)斗力已經急劇下降,而且在兩軍交戰(zhàn)最為激烈的同時,大將單雄信選擇了坐觀成敗,導致瓦崗軍損失嚴重,裴行儼、程咬金等猛將都受了重傷。王世充又在拂曉組織了偷襲,毫無準備的李密大敗,只帶萬余人奔往洛口。 王世充乘勝攻打偃師城,守軍原是翟讓部下,大家殺死主將后投降了王世充。李密快要到達洛口時,卻聽聞邸元真已經投降了王世充。李密決定殊死一搏,秘密通知部將到洛水岸邊集結,準備等王世充渡河去接收洛口時,斗渡而擊。沒想到負責觀察的哨兵卻睡著了,直到王世充已經全軍過河時才發(fā)現(xiàn)。 李密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兵力,覺得不是王世充的對手,便不敢貿然出擊。有人勸他到李世績鎮(zhèn)守的黎陽倉去,那里還有數萬人馬和大量糧食,可以東山再起,可李密想到處死翟讓的那一幕和單雄信的背叛,害怕李世績記仇,不敢前往。思來想去,竟然帶領兩萬殘兵投降了李淵。 李淵自然十分高興,封李密為光祿卿、上柱國、邢國公,還將表妹獨孤氏嫁給了他。但時間一久,李密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實權,于是借口到黎陽去召集舊部討伐王世充。李淵一開始同意,后來又反悔,派人追李密回去。李密知道回去后絕對沒有好果子吃,便決定率眾叛唐自立。 唐朝鎮(zhèn)守熊州的大將史萬寶派部將盛彥師率數千人馬追剿李密等人,在陸渾縣南邢公觀設伏,將率部經過的李密等人亂箭射殺,李密時年37歲。 李密剛投降李淵時,秦瓊、程知節(jié)等猛將先是投降了王世充,后又尋機投奔了李世民。李淵又派人招撫鎮(zhèn)守黎陽的李世績,李世績未予理睬,直到李密去信招撫,李世績才答應歸降,但是把府庫圖籍等資料先送到了李密的府上,由李密轉呈李淵,意思是黎陽是李密帶來的資產,而不是他李世績的。李密死后,也只有李世績上書李淵,要求為其收殮安葬。 李密有此忠心猛將不用,敗得也不怨。況且李密為人多術而少略,雖然戰(zhàn)術指揮一流,但是大戰(zhàn)略規(guī)則不行,雖然屢次交戰(zhàn)獲勝,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只敗了一次,就徹底喪失本錢,一蹶不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