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想過,單身女性的晚年,可以這么瀟灑! 住在種滿紫藤花的公寓里,早上喝咖啡,下午練瑜伽,還可以帶著男友,住進自己的公寓。 連她們的兒子都在感慨: “母親的生活很豐富,我反倒成了多余的那個,她都不需要我每周過來陪她玩牌了?!?/p> 以上場景,發(fā)生在英國第一個老年女性共居社區(qū)——新園。 里面住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太太: 有14歲就輟學的,也有念完博士的。 有大學老師,有新聞記者,也有女白領…… 而相同的一點是,她們都是5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 英國老齡化嚴重,女性因為壽命較長,晚年獨居的比例遠高于男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園”應運而生。 社區(qū)里實行“奶奶自治”。 大家組建了好幾個興趣小組,平常一起看電影、做瑜伽、打太極。 另外還有一座蔬果園,可以種藍莓、番茄、西瓜。 每隔一段時間,奶奶們還會一起聚餐、唱歌。 生活愜意充實,像極了現(xiàn)實以外的“烏托邦”。 網(wǎng)友羨慕得直呼: “等我老了,也想加入這樣的社區(qū)!” 無獨有偶,除了“新園奶奶”們,一些中國老人也給出了更多的范本。 同時,也再次提出了那個常想常新的問題: 當“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模式”不再適用,當“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成為過去式,獨居的老人有沒有可能,擁有快樂的晚年? 杭州的百丈鎮(zhèn),有這樣3位老太太。 她們在鎮(zhèn)上的別墅里,同吃同住,共同打理庭院。 閑時聚在一起聊聊八卦,忙時回到各自的房里獨處。 彼此有支持,又享有絕對的自由。 她們能聚到一起,源于房主湯大姐“抱團養(yǎng)老”的構(gòu)想。 年初,湯大姐還一個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遠離城區(qū),十分孤單。 一天,她腦海里靈光一閃: “為什么不和其他老人一起住呢?” 湯大姐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媒體,經(jīng)過宣傳,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很快,別墅就入住了兩位老人。 70歲的虞阿姨是杭州本地人,孩子們都有工作,她不想給孩子增添照料負擔。 住進來前,虞阿姨看過一些養(yǎng)老院,可都是封閉的管理模式,她不喜歡。 “去哪里都要報備,太冷冰冰了,我不想在有自理能力的時候,對生命的回憶如此無趣?!?/p> “我更喜歡自由的生活。” 在現(xiàn)在的小臥室里,她閑時可以學學琴,吹吹管,甚至自學了設計和修圖。 沒有按時查房和到點關燈的限制,每天都活得很自在。 另一位房客金阿姨,也有同樣的感受。 “住在單間里,我想社交的時候,就出來社交,想安靜的時候,就回到自己的小世界。” 不需要幾個老人擠在一間,金阿姨對“新家”很是滿意。 從兩位阿姨的描述也看得出來: 單人單住,并不代表和其他人就沒有來往。 由于用餐和休閑的地方是公共的,大家天天都能見面。 湯大姐喜歡做菜,幾乎每餐飯都是她做。 久而久之,兩個姐妹喜歡吃什么,她都了熟于心。 虞阿姨則愛好園藝,別墅的圍墻上,都被她種滿了玫紅的月季。 在花朵的點綴下,院子就像童話里的花園,賞心悅目。 每逢節(jié)慶,大家還會買蛋糕吃。 幾個人聚在一起,談談過去,聊聊兒女,就像親生的姐妹花,親密融洽。 虞阿姨說: “老人的生活,一半靠回憶,一半靠盼望?!?/strong> 人老了,其實所求并不多。 能有一處自由的空間,二三聊的來的伙伴,已然是最好了。 有一項調(diào)查顯示: 從2015到2035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占比近30%。 越來越多新潮的養(yǎng)老方式也隨之涌現(xiàn)。 旅居養(yǎng)老,便是其一。 54歲的紅姐,年輕時就有和丈夫旅行看世界的想法。 可3年前,丈夫意外去世,曾經(jīng)的設想,也成了泡影。 一開始,紅姐打算陪女兒北漂。 可母女倆住一起,總會鬧不愉快。 紅姐看不慣女兒熬夜、吃外賣,女兒不喜歡聽她瞎叨叨。 相處久了,紅姐漸漸意識到: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世界,真沒必要什么事都圍著女兒轉(zhuǎn)。 活得“自我”一點,是對女兒、也是對自己的成全。 思來想去,紅姐決定旅居,完成和丈夫曾經(jīng)的夢想。 在廣東惠州,紅姐租了間海景房。 每天早上,她都去海邊跑步,結(jié)交了很多跑友。 大家熟了以后,經(jīng)常約著一起喝茶、散步、唱歌。 為了打發(fā)時間,紅姐還報了健身課,學了非洲鼓。 甚至開了抖音賬號,和網(wǎng)友們分享生活。 用紅姐的話來說,這輩子還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真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用和家庭、孩子捆綁在一起,她的人生觀,也更加開闊了。 有人問紅姐:一個人旅居不孤獨嗎? 紅姐很坦然地說:
紅姐很享受如今的生活,她決定繼續(xù)旅居下去,一直到老得走不動的那天。 除了旅居,也有越來越多老人,探索出了更加多元的養(yǎng)老方式。 比如租一間房給在外漂泊的年輕人,既能緩解年輕人租房壓力,也能得到貼心的陪伴; 比如回到老家,一畝閑田,一棟老房,一群操著相同口音的鄰居。 越來越多的老人,都在用自己定義的方式老去。 不將就自己,不遷就兒女,遵從內(nèi)心的聲音而活。 在變老的路上,活成喜歡的模樣,便是時光賦予生命,最豐盛的厚禮。 網(wǎng)上有句話: “人老了,一定要具備四要素,老本,老伴,老屋,老朋友?!?/strong> 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的晚年。 但看了前面的故事,你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多元化的養(yǎng)老”是有條件的。 那些活得快樂的老人,身上都有這幾個共同特點: 1、經(jīng)濟獨立 無論選擇哪種養(yǎng)老方式,都需要足夠的物質(zhì)保障。 有安身立命的資本,才不至于被他人所支配,活得低聲下氣。 所以,在退休之前,一定要有計劃地開銷和儲蓄,攢夠自己的養(yǎng)老金。 一如稻盛和夫說的: “唯有經(jīng)濟獨立,才不用看到那么多茍且,才有底氣挺直腰板,感受愛與被愛?!?/p> 當然,對不同的人來說,“賺夠了”這件事是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的。 但有錢,你可以坐在酒店里喝下午茶,沒錢你也可以坐在樓下下棋。 “不窘迫”就好。 這里多說一句: 你自己,才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折了棺材本也要支持兒女的夢想或家庭”這種事,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這不是自私,相反,這是真正的負責。 2、身體健康 健康,是生活最大的本錢。 常年臥病在床的人,吃飯穿衣都是問題,更別說四處旅游、享受生活了。 所以“善待身體”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 定期體檢,規(guī)律作息,控制食欲,保持運動。 擁有高水平的健康,才能享受高質(zhì)量的晚年。 否則,就算有了錢,就算有了想法,也只能“眼睛在流浪,身體在病床”。 3、熱愛自己 網(wǎng)紅Papi醬的媽媽退休后,一度非常不適應。 她要么整天在家里發(fā)呆,要么就給孩子發(fā)消息,問東問西。 Papi醬不希望媽媽這樣,還是整日圍著家庭打轉(zhuǎn)。 就給媽媽報了老年大學,讓她每天都能接觸到豐富的文娛活動。 漸漸地,Papi醬的媽媽愛上了唱歌、跳舞,活得越來越瀟灑。 一度女兒讓她帶孩子,她都不愿意。 一個能活出自我的老人,晚年一定是舒展的、幸福的。 不必把自己困在灶臺前、油煙里,也不必操心兒女的種種。 兒孫自有兒孫福。 把心里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去探索生命的無限美好,方能綻放出無限精彩。 馮唐曾說,養(yǎng)老最好的方式,是在下半輩子重新過一生。 年輕時為生計奔波,為兒女操勞,退休后,終于有機會把自己還給自己。 在旅行的路上看看風景,約三五好友吃喝玩樂。 當然,有追求快樂的心,也要有駕馭快樂的本事。 與其害怕變老,不如從現(xiàn)在就開始準備: 你的每一次運動,都可以讓你面對疾病時多一些從容; 你賺的每一塊錢,都會讓你想要的生活多了幾種選擇; 你的每一個愛好,也可以讓你獨處時多了一點樂趣。 養(yǎng)老的方式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那個從容豐沛的你,才最重要。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天都會很幸福。 你有幻想過自己的晚年生活嗎?歡迎在留言區(qū)寫下來,看看有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愿我們都能在老去的路上,看遍世間好景,嘗盡世間好味,安享歲月,笑對流年。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主播 | 賞新晴,視頻號:賞新晴讀書,公眾號:聽晴聲(ID:sxqread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