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失調(diào)的原因有多種,如外感邪氣、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度等。
陰陽失調(diào)的表現(xiàn)也有多種,如陰虛火旺、陽虛寒盛、陰陽兩虛、陰陽互結(jié)等。
針對不同的陰陽失調(diào)類型,中醫(yī)有不同的治療原則,如滋陰降火、溫陽散寒、補益陰陽、調(diào)和陰陽等。
桂附地黃丸乃是中醫(yī)名方,源于《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溫補腎陽之妙藥。此方不僅能溫補腎陽,還能滋養(yǎng)腎陰,陰陽雙補,可見其奧妙之處。
桂附地黃丸是如何把損耗的陰和陽都補上的呢?
桂附地黃丸:肉桂、制附子、熟地、山茱萸、牡丹皮、山藥、澤瀉、茯苓
其實,桂附地黃丸是根據(jù)《傷寒論》中的桂枝加附子湯和《金匱要略》中的八味地黃丸相合而成的。
桂枝、附子皆屬熱性之藥,能溫通經(jīng)脈,散寒化氣,助陽回元。桂枝為樹皮,附子為烏頭之側(cè)根,皆取自根部之處,與人體之根本相應(yīng),故能溫補腎陽。桂枝又能引火歸元,使散于外的陽氣歸于下焦。
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六味即為八味地黃丸之方。八味地黃丸為滋陰補腎之佳品,廣為人知。此方三補三瀉,陰陽相濟,既能滋養(yǎng)腎陰,又能去除邪氣。
熟地色黑入腎,滋陰最厚。山藥亦能滋陰補腎,并能入肺益氣。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之下源,肺與腎相表里,故山藥能以水潤木,以木生火,使肺陰滋潤腎水。
山茱萸味酸主收,有封藏精氣之功。人體精氣乃是陰精之本,若不能封藏,則易耗散。故山茱萸能協(xié)助熟地滋陰補腎。
茯苓、澤瀉皆能利水滲濕。牡丹皮能清熱瀉火。此三味皆屬瀉藥,其目的在于去除濕熱邪氣。濕熱邪氣會阻礙正氣的運行和補藥的吸收,故需適當(dāng)瀉去。但瀉藥的用量不宜過大,以免損傷正氣和陰液。
桂附地黃丸乃是桂枝加附子湯與八味地黃丸相合而成的方劑。桂枝加附子湯主要用于表里俱寒之證,而八味地黃丸主要用于骨蒸潮熱之證。
兩方合一,則可治療表里俱虛之證。桂枝和附子相當(dāng)于火,而八味地黃丸相當(dāng)于油。有了火才能點燃油,有了油才能維持火。這就是陰陽相生相克的道理。
桂附地黃丸雖然陰陽雙補,但以溫補腎陽為主,以滋養(yǎng)腎陰為輔。故適用于腎陽不足或腎陰虧損所致的各種癥狀,如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泄、遺精滑泄、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清稀等。若腎陽虛寒較重,可單用桂附地黃丸。
若腎陰虧損較重,可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chǔ)上,再加六味地黃丸,但服用時間要錯開,以免相互抵消。一般早上服用桂附地黃丸,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每日一次。
另外,還有一種中成藥叫金匱腎氣丸,與桂附地黃丸成分相近,功效也相似,但金匱腎氣丸更能利水消腫,適用于水濕內(nèi)停,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