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片的質(zhì)地 膜質(zhì):葉片薄而半透明,如半夏。有的膜質(zhì)葉干薄而脆,不呈綠色稱干膜質(zhì):如麻黃的鱗片葉。 草質(zhì):葉片薄而柔軟,如薄荷、商陸、蕾香葉等; 紙質(zhì):即葉片質(zhì)地柔韌而較?。ㄈ缑X)。通常把草質(zhì)并入紙質(zhì)中。 革質(zhì):葉片厚韌似皮革,如批把、山茶、夾竹桃葉、大葉黃楊等。 肉質(zhì):葉片肥厚多汁,如蘆萎、馬齒覓、景天葉等。 2、葉形 葉形是指葉片的外形。不同的植物,葉形的變化很大,即使在同一種植物的不同植株上,或者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條上,葉形也不會絕對一樣,多少還會有一些變化,但也不是說同一種植物的葉形是變化無究的,它的變化總還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常見的葉形有: (1)針形:葉片細長而頂端尖銳,如松屬植物。橫切面呈半圓形,如黑松;橫切面呈三角形,如雪松。 (2)披針形:葉片長約為寬4至5倍,中部以下最寬,向上漸狹,如垂柳、桃;若中部以上最寬,向下漸狹,則為倒披針形,如楊梅。 (3)線形(條形): 葉片狹而長,長為寬的5倍以上,且從葉基到葉尖的寬度幾乎相等,兩側(cè)邊緣近平行,如韭菜、水杉。 (4)劍形: 堅實的、通常厚而強壯的葉片,具尖銳頂端的條形葉,如鳳尾絲蘭。 (5)圓形:葉片長寬近相等,形如圓盤,如獼猴桃。 (6)矩圓形(長圓形): 長約為寬的3至4倍,兩側(cè)邊緣略平行,如枸骨。 (7)橢圓形: 長約為寬的3至4倍,但兩側(cè)邊緣不平行而成弧形,頂、基兩端略相等,如桂花。如長為寬的2倍以下,為寬橢圓形。 (8)卵形 :葉片形如雞卵,長約為寬的2倍或更少,最寬處在中部以下,向上漸狹,如女貞;如中部以上最寬,向下漸狹,則為倒卵形,如海桐。 (9)匙形:葉片狹長,上部寬而圓,向下漸狹似湯匙,如金盞菊。 (10)扇形:葉片頂部甚寬而稍圓,向下漸狹,呈張開的折扇狀,如銀杏。 (11)鐮形:葉片狹長而少彎曲,呈鐮刀狀,如南方紅豆杉。 (12)心形:葉片長寬比如卵形,但基部寬圓而凹缺,如紫荊;如頂部寬圓而凹入,則為倒心形,如酢漿草。 (13)腎形:葉片兩端的一端外凸,另一端內(nèi)凹,兩側(cè)圓鈍,形同腎臟,如如意堇。 (13)提琴形: 葉片似卵形或橢圓形,兩側(cè)明顯內(nèi)凹,如白英。 (14)盾形:葉柄不著生在葉片基底邊緣而是生在葉片背面,如蓖麻。 (15)箭形:葉片形如箭狀,即葉片基部兩側(cè)的小裂片向后并略向內(nèi),如慈姑。 (16)戟形:葉片形如戟狀,即基部兩側(cè)的小裂片向外,如田旋花。 (17)菱形: 葉片近于等邊斜方形,如烏桕。 (18)三角形:葉片基部寬闊平截,兩側(cè)向頂端匯集,呈任何一種三邊近相等的形態(tài),如扛板歸。 (19)鱗形 :專指葉片細小呈鱗片狀的葉形,如側(cè)柏。 (20)管狀: 長度超過其寬度許多倍,多汁,橫切面多少成圓形,中空,如蔥。 (21)鉆形 :長而細狹的大部分帶革質(zhì)的葉片,自基部至頂端漸變細瘦而頂端尖。 (22)帶形 :寬闊而特別長的條形葉,如玉米。 以上是幾種較常見的葉形,其實在各種植物中,葉形遠遠不止這些,也不完全長得像上述那么典型,例如它即像卵形,又像披針形,因此只能稱它為卵狀披針形;有時它即像倒披針形,又像匙形,就稱它為匙狀倒披針形。 在觀察葉形時,要注意有些植物具有異形葉的特點,就是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二種明顯不一致的葉形。如薜荔,在不開花的枝上,葉片小而薄,心狀卵形;在開花的枝上,葉大呈厚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兩者大小相差數(shù)倍,但這兩種葉都可出現(xiàn)在同一植株上。水生植物菱亦如此,浮于水面的葉呈菱狀三角形,沉在水中的葉則為羽毛狀細裂,兩者相差懸殊。異形葉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同一種的不同植株上,就比較麻煩,如柘樹的雄株與雌株葉形不一,時常會被人誤認為兩種植物。 3.葉尖 葉尖是指葉片遠離莖桿的一端,亦稱頂端、頂部、上部。常見的有: (1)卷須狀:葉片頂端變成一個螺旋狀的或曲折的附屬物。 (2)芒尖:葉片頂端突然變成一個長短不等,硬而直的鉆狀的尖頭。 (3)尾狀:葉片頂端逐漸變尖,即長而細弱,形如動物尾巴。 (4)漸尖:葉片頂端尖頭延長,兩側(cè)有內(nèi)彎的邊。 (5)銳尖:葉片頂端有一銳角形,硬而銳利的尖頭,兩側(cè)的邊直。 (6)驟尖:葉片頂端逐漸變成一個硬而長的尖頭,形如鳥啄。 (7)鈍形:葉片頂端鈍或狹圓形。 (8)凸尖:葉片頂端由中脈向外延伸,形成一短而銳利的尖頭。 (9)微凸:葉片頂端由中脈向外延伸,形成一短凸頭。 (10)微凹:葉片頂端變成圓頭,其中央稍凹陷,形成圓缺刻。 (11)凹缺:葉片頂端形成一個寬狹不等的缺口。 (12)倒心形:葉片頂端缺口的兩側(cè)呈弧形彎曲。 此外,還有截形、刺凸、嚙斷狀等等。 4.葉基 葉基是指葉片靠近莖桿的一端,亦稱基部、下部。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1)心形:基部在葉柄連接處凹入成一缺口,兩側(cè)各形成一圓形邊緣。 (2)耳垂形: 基部兩側(cè)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 (3)箭形: 基部兩側(cè)各有一向后并略向外的小裂片,裂片通常尖銳。 (4)楔形: 葉片中部以下向基部兩側(cè)漸變狹,形如楔子。 (5)戟形:基部兩側(cè)各有一向外伸展的裂片,裂片通常尖銳。 (6)盾形:葉片與葉柄相連在葉片的中央,或在邊緣以內(nèi)的某一點上。 (7)偏斜 :基部兩側(cè)大小不均衡。 (8)穿莖:基部深凹入,兩側(cè)裂片相合生而包圍著莖部,好像莖貫穿在葉片中。 (9)抱莖:沒有葉柄的葉,其基部兩側(cè)緊抱著莖。 (10)合生穿莖:對生葉的基部兩則裂片彼此合生成一整體,而莖恰似貫穿在葉片中。 (11)截形: 基部平截成一直線,好像被切去的。 (12)漸狹:基部兩則逐漸內(nèi)彎變狹,與葉尖的漸尖類似。 5.葉緣 葉緣即葉片上除了葉尖、葉基以外的邊緣。葉緣的形態(tài),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1)全緣:葉緣完整無缺,光滑成一連線。 (2)齒牙狀:葉緣具尖齒,但齒的兩側(cè)近等長,齒尖直指向外。 (3)鋸齒狀:葉緣有內(nèi)、外角均尖銳的缺刻,缺刻的兩邊平直,而且齒尖向前。如缺刻較小,則稱小鋸齒;如齒尖有腺體,則稱腺質(zhì)鋸齒。 (4)重鋸齒狀:葉緣上鋸齒的兩側(cè)又有小鋸齒。 (5)圓齒狀:葉緣有向外突出的圓弧形的缺刻,兩弧線相連處形成一內(nèi)凹尖角。 (6)凹圓齒狀:葉緣有向內(nèi)凹陷的圓弧形缺刻,兩弧線相連處形成一外凸的尖角。 (7)波狀:葉緣起伏如浪波,內(nèi)、外角都呈圓鈍形。 (8)睫毛狀:葉緣有細毛向外伸出。 6、葉裂 植物的種類不同,其葉緣形狀的差異極大。有的葉緣為全緣,有的葉緣具齒或細小缺刻,還有的葉緣缺刻深且大,形成葉片的分裂。依據(jù)缺刻的深淺可將葉裂分為淺裂、深裂和全裂三種類型。淺裂的葉片缺刻最深不超過葉片的1/2;深裂的葉片缺刻超過葉片的1/2但未達中脈或葉的基部;全裂的葉片缺刻則深達中脈或葉的基部,是單葉與復葉節(jié))的過渡類型,有時與復葉并無明顯界限。裂片的排列形式可分為兩大類,在中脈兩側(cè)呈羽毛狀排列的稱為羽狀裂,而裂片圍繞葉基部呈手掌狀排列的稱為掌狀裂。一般對葉裂的描述是綜合了以上兩種分裂方法,例如羽狀淺裂、羽狀深裂、掌狀深裂等。 常見葉裂
在識別植物時,在葉形、葉尖、葉基、葉緣、葉裂這五者中,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葉緣與葉裂上,因為葉緣葉裂與其他三者相比,它的性狀顯得尤為穩(wěn)定。如黃檀小葉片的全緣,白櫟葉緣波狀,青岡櫟葉緣二分之一以上才有鋸齒,化香小葉邊緣有重鋸齒等等,都是極為穩(wěn)定的。當然,并不是說葉緣的形態(tài)在一個種內(nèi)就一成不變,少數(shù)的植物,尤其是在栽培植物中,也會有一些變化。如桂花葉緣有銳鋸齒,但有些植株上的葉緣卻近乎全緣;楊梅葉緣是全緣,但有時也會有鋸齒,類似的情況,總的來說并不多見。相比之下,葉形的變化就多一些,在同一個種的不同植株上,甚至在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條上,其葉形也會有不少變化,相差甚大。如垂柳葉片的形態(tài)有矩圓形、披針形、倒卵形、倒卵狀長橢圓形,還有寬橢圓形等。同一種植物,具有二、三種葉形是很普通的,尤其在萌生枝條上生長的葉片,與正常枝條上的葉形往往相差甚大。 常見葉緣1
常見葉緣2
備注: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