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的瘦西湖可是揚州現(xiàn)在最重要的風景名勝區(qū),然而,它最負盛名的時候還數(shù)清代的中葉,當時瘦西湖就已經(jīng)是揚州的鹽商文化以及園林勝景的典型代表了。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當時瘦西湖及其周邊園林的繁盛呢? 那還要從揚州這座有著2500年建城歷史的文化名城說起。 揚州位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之處,雖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長江以北,但仍屬于江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隋唐時的揚州就已經(jīng)相當繁華,唐代甚至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一說。 到了清代中期,揚州的鹽業(yè)貿易在全國占據(jù)了壟斷地位,很多鹽商巨賈在此積累了大量財富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多次巡游揚州,更刺激了富甲天下的揚州鹽業(yè)巨子們。他們不惜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jīng)營,構筑水上園林,而瘦西湖恰巧就在園林營造活動的中心地帶。 瘦西湖實際上不是湖,只是揚州北郊一條較寬的河道。 這條河道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在唐代和宋代,這里曾是揚州主要城池防御體系(唐代稱羅城,宋代稱大城)中護城河的一部分。 在清代中葉以前,此處也不叫瘦西湖,而叫保揚河,范圍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 其實,清代以前,揚州北郊已建有平山堂等重要園林景觀,只是它們與河道并不存在什么關系。當乾隆皇帝巡游揚州,需要經(jīng)過北郊這條河道的時候,這里的環(huán)境便受到了鹽商們的青睞,紛紛在此營造自己的私家園林。 極盛時期,這里有10余家私家園林,雖然各有其主,但卻巧妙地融為一體,一直從山腳延伸到山上。有人曾將本地的景色歸納為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覽勝、冶春詩社、長堤春柳、荷浦熏風等24景,每至假日,王公貴族、鹽商巨賈、文人墨客以及眾多百姓一起到此賞景,到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為此,有人聯(lián)想到杭州西湖“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景象,因為此處水面較西湖水面窄得多,所以被稱為“瘦西湖”。這種說法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清代有人曾評說:“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彪m然蘇州同樣以園林著稱,但蘇州園林多在宅基地的私密空間里經(jīng)營,盡管極其精巧,可對公共空間的景觀影響有限,而以瘦西湖為中心的揚州園林卻構成了整體的開放式景觀帶。 清嘉慶二十年(1815)后,由于統(tǒng)治者改變了鹽業(yè)政策,揚州喪失了全國鹽業(yè)的壟斷地位,財力一蹶不振,造園活動從此開始衰落,已建的園林也因缺乏維護而逐漸荒頹。到了19世紀中葉,揚州園林遭到進一步破壞,瘦西湖已不復昔日的勝景了。 清代光緒年間,五亭橋和小金山的園林得到了恢復,20世紀50年代,瘦西湖又被辟為公園。之后的60年時間里,經(jīng)過整理和修復,瘦西湖景區(qū)恢復和重建了徐園、四橋煙雨、錦鏡閣、五亭橋、二十四橋和長堤春柳等部分景觀,一舉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如今,人們常常來到此處,追思遐想清代中葉曾經(jīng)有過的繁華勝景。 |
|
來自: 行云流水vmmxd6 > 《風景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