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erny(2022)發(fā)表在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 Evolution 上的《 Comprehensive taxon sampling and vetted fossils help clarify the time tree of shorebirds(Aves, Charadriiformes ) 》或許解決了一個長久困惑中國鳥友的一個問題:鷗科鷗屬的分類。 01、剪嘴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 2900 只成年鳥(IUCN 2020)。 歷史上在在中國出現(xiàn)過?沒有明確的記錄,現(xiàn)在?沒有! 棲息于熱帶、亞熱帶江河、湖泊和海濱,性群居,黃昏時活動,貼近水面,下喙插入水中,捕食魚類。唉,看著都著急,這年頭那還有這么多魚讓你這樣輕松抓得到啊?。?! 02、白燕鷗(白玄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 5 萬成年鳥(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22)。 4 個亞種中的 andida 迷鳥或漂鳥于澳門、西沙群島。 棲息于熱帶海洋和亞熱帶海洋的島嶼,在海面上尋覓魚、蝦和海洋水生昆蟲。 玄燕鷗屬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來自 Cibois 等人 2016 年的論文。 03、白頂玄燕鷗 04、(黑)玄燕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130 萬只成年鳥 (飛行伙伴 2019)。 7 個亞種中的 worcesteri 繁殖于臺灣澎湖的貓嶼。 棲息于熱帶及亞熱帶區(qū)域之海岸或島的礁巖峭壁上,在海面尋覓魚、蝦和水生昆蟲。 褐翅燕鷗與烏燕鷗很像,但前者除了白額外,還有白眉紋(別名白眉燕鷗),而后者只有白額。 05、白腰燕鷗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3.1 萬只成年鳥(IUCN 2020)。 迷鳥或漂鳥于臺灣。 非繁殖期棲息于沿海海面上,常成群活動,尋覓小魚、蝦和甲殼類動物。 06、褐翅燕鷗(白眉燕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 160 萬只(Delany & Scott 2006)。 4 個亞種中的 antarcticus 夏季常見于廣東、福建、臺灣。 棲息于海岸、海洋和海中島嶼懸崖峭壁上,在海面尋覓魚類、甲殼類和海洋軟體動物。 07、烏燕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 3500 萬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20)。 6 個亞種中的 fuscatus 不常見于東南沿海和臺灣。 棲于遠(yuǎn)離海岸的洋面或多巖礁多沙島嶼,在海面尋覓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等海洋動物。 08、白額燕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 41 萬(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3 個亞種,在新疆看到的是 albifrons,在其它地方(主要是東部沿海)看到的是 sinensis,夏季常見。 棲息于海岸、河口、沼澤。常集群活動,尋覓魚蝦、水生昆蟲。 09、鷗嘴噪鷗 在拆分出澳洲鷗嘴噪鷗之前,nilotica 和 macrotarsa 兩個亞種的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42 萬(Delany & Scott 2006)。 5 個亞種中的 affinis 局部常見于中國東部、臺灣、南部、新疆。 繁殖期棲息于內(nèi)陸淡水或咸水湖泊、河流與沼澤地帶,非繁殖期棲息于海岸及河口地區(qū),尋覓小魚蝦、昆蟲、蜥蜴和小魚、甲殼類和軟體動物。 10、紅嘴巨(燕)鷗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上限 47 萬(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分布于新疆、東部、南部沿海地區(qū),局部常見。 棲息于海岸沙灘、平坦泥地、島嶼和沿海沼澤地帶,尋覓小魚、甲殼類等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 11、白翅浮鷗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400 萬(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棲息于內(nèi)陸河流、湖泊等水域,常成群活動,水面低空飛行,尋覓小魚、蝦等水生動物。 12、黑浮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175 萬(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2 個亞種中的 niger 夏季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罕見。 棲息于生長在有水生植物的內(nèi)陸淺水湖泊,尋覓小魚、昆蟲。 13、須浮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150 萬(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3 個亞種中的 hybrida 夏季繁殖于東部、東南部,常見。 棲息于開闊平原湖泊、水庫、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澤地帶,尋覓小魚、蝦、水生昆蟲等。 鳳頭燕鷗屬(Thalasseus)有 8 個種,在中國分布其中的 4 種。 紅色是根據(jù) 《 When morphology is not reflected by molecular phylogeny: the case of three 'orange-billed terns’ Thalasseus maximus, T. bergii and T. bengalensis(Charadriiformes: Laridae)》不充的,該文由 Collinson (2016)發(fā)表在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上。 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110 萬(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06)。 4 個亞種中的 velox 分布于福建、廣東、臺灣、海南島、南海諸島,夏季局部常見。 棲息于海岸和海島巖石、懸崖、沙灘,成群在海面上尋覓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其它海洋無脊椎動物。 15、小鳳頭燕鷗 迷鳥或漂鳥于廣東(或者海南)沿海。 16、中華鳳頭燕鷗 這鳥很稀少(不會超過 200 只),其繁殖地、越冬地、遷徙期間休息地大多被發(fā)現(xiàn)(但迅速被保護起來),因此拍攝機會不多,秋季山東(青島-日照)沿海臨時休息地可多關(guān)注。 在青島-日照臨時休息地,它們混跡于蒙古銀鷗、黑嘴鷗、小黑背銀鷗等大型鷗群休息的沙灘中,由于大型鷗要求的安全距離長,因此想接近它們并不容易。 在青島-日照臨時休息地,發(fā)生挺搞笑的一幕,自以為經(jīng)驗很足的鳥友指揮大群鳥友試圖接近,聽口令一點點前移,似乎兩腳獸們行動一致,就可以越過大鷗們的安全警戒線似的。 17、白嘴端鳳頭燕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 64 萬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迷鳥于臺灣、福建泉州。 19、粉紅燕鷗 種群規(guī)模上限 22 萬只(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15)。 5 個亞種中的 bangsi 夏季見于浙江、福建、廣東、臺灣,中國大陸的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1 萬對成年鳥,而臺灣的種群規(guī)模上限為 10 萬對成年鳥(Brazil 2009)。 棲息于海岸、港灣的巖礁、沙灘、海上島嶼,常結(jié)群或與其他燕鷗混群活動,尋覓小型魚類、昆蟲和海洋無脊椎動物。 20、黑枕燕鷗 21、黑腹燕鷗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上限 1600 只成年鳥(IUCN 2021)。 歷史上曾分布于云南的德宏州(瑞麗),但現(xiàn)今已滅絕(P. Holt 等人 2021)。 棲息于內(nèi)陸河流、湖泊、水庫和鄰近的水田,尋覓小型魚類。 22、黃嘴河燕鷗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上限 7 萬只成年鳥(IUCN 2020)。 夏季繁殖于云南盈江。 棲息于山地河流和淡水湖,尋覓小型魚類,蛙、蝌蚪、甲殼類和水生昆蟲。 鷗科(上)鳥類拍攝難易程度: 黑腹燕鷗:在中國境內(nèi)已滅絕,★★★★★★。 白頂玄燕鷗、剪嘴鷗:沒有確切的目擊記錄,★★★★★★。 白燕鷗(白玄鷗):漂鳥,西沙,★★★★★。 玄燕鷗(黑玄燕鷗):僅限于臺灣澎湖列島的貓嶼,★★★★★。 白腰燕鷗:漂鳥、臺灣,★★★★★。 白嘴端燕鷗、小鳳頭燕鷗:迷鳥,★★★★★。 中華鳳頭燕鷗、黑浮鷗:稀少,★★★★。 烏燕鷗:不常見,★★★。 黃嘴河燕鷗:只有盈江,每年就那幾只,想親眼看(每個生命都是不朽的傳奇,親眼看看與自己同時代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其它生命,幸事也!至于菜鳥,不受時間限制,你想看的時候去就是了,至于對著它按住快門不放,也沒有啥難度的),早去,★。 大鳳頭燕鷗、粉紅燕鷗:福建沿海更容易見到。 黑枕燕鷗:珠海外伶仃島,4-5 月可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