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鳥科( Bombycillidae )系統(tǒng)發(fā)育來自 2008 年 Garth M. Spellman、Alice Cibois、Robert G. Moyle、Kevin Winker、F. Keith Barker 發(fā)表在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的《 Clarifying the systematics of an enigmatic avian lineage:What is a bombycillid?》 。 01、太平鳥 種群規(guī)模上限估算為 3000 萬只成年鳥(IUCN 2016)。 2 個亞種中的 garrulus 冬、春、秋季局部常見于中國各地。 棲息于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楊樺林中,單獨或成對活動,尋覓植物的果實和種子。 02、小太平鳥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未知,在其分布區(qū)域內(nèi),通常不常見,但在合適的棲息地局部常見(del Hoyo 等人 2007)。 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qū)的針葉林、闊葉林中,成群活動,尋覓植物果實及種子。 麗星鷯鹛科( Elachuridae )現(xiàn)存 1 屬 1 種。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未知,在其分布區(qū)域內(nèi),不常見或罕見(del Hoyo 等人 2007)。 河烏科歸入鹟小目進化分支的支持率并不高。 為何在雀形目 6000 多種鳥中,只有河烏科鳥通過潛水、游泳捕食?事實上的其水性遠勝許多水鳥!有興趣可閱讀 2020 年 N. Adam Smith、Krista L. Koeller、Julia A. Clarke、Daniel T. Ksepka、Jonathan S. Mitchell、Ali Nabavizadeh、Ryan C. Ridgley、Lawrence M. Witmer 發(fā)表在 The Anatomical Record 上的《 Convergent evolution in dippers ( Aves, Cinclidae ):The only wing-propelled diving songbirds 》。 04、河烏 種群規(guī)模上限估算為 150 萬只成年鳥(IUCN 2018)。 14 個亞種中的 leucogaster 在新疆西部,cashmeriensis 在喜馬拉雅山區(qū),przewalskii 在青藏高原。 棲息于1500米以上的森林及開闊區(qū)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間溪流,單獨或成對活動,尋覓水生昆蟲及其他幼蟲、水生小形無脊椎動物、野生植物如蓼科、禾本科等的種子。 05、褐河烏 種群規(guī)模未知,在其分布區(qū)域內(nèi),普遍常見(del Hoyo 等人 2006)。 3 個亞種中的 tenuirostris 在新疆北部,dorjei 在西藏東南部,pallasii 在東北,華東,華南、臺灣、海南島等地。 棲息活動于河流中的大石上或河岸崖壁凸出部,單獨或成對活動,尋覓水生昆蟲及其他水生小形無脊椎動物。 戴菊科( Regulidae )系統(tǒng)發(fā)育來自 2009 年 Martin Packert、Jochen Martens、Lucia Liu Severinghaus 發(fā)表在 J Ornithol 上的《 The Taiwan Firecrest( Regulus goodfellowi )belongs to the Goldcrest assemblage( Regulus regulus s. l. ):evidence from mitochondrial DNA and the territorial song of the Regulidae 》。 06、戴菊 種群規(guī)模上限估算為 1.65 億只成年鳥(IUCN 2018)。 11 個亞種中的 sikkimensis 在甘肅、青海和西藏,tristis 在新疆的天山山區(qū),japonensis 在東北的東部,yunnanensis 在西南部。 棲息于山地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習(xí)性似柳鶯,在枝頭之間尋覓昆蟲的成、幼蟲、蜘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 07、臺灣戴菊 單型種,種群規(guī)模未知,在臺灣的山地普遍常見(del Hoyo 2006)。 棲息于亞高山針葉林及山地林間,習(xí)性似柳鶯,在枝頭之間尋覓昆蟲的成、幼蟲、蜘蛛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紅翅旋壁雀科( Tichodromidae )現(xiàn)存 1 屬 1 種。 種群規(guī)模上限估算為 150 萬只成年鳥(IUCN 2018)。 2 個亞種中的 nepalensis 局部常見于中國各地。 棲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帶中的山坡壁上,單獨或成對活動,尋覓昆蟲、螞蟻、蜘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 2004 年,Sergei V. Drovetski、Robert M. Zink、Sievert Rohwer、Igor V. Fadeev、Evgeniy V. Nesterov、Igor Karagodin、Evgeniy A. Koblik、Yaroslav A. Redkin 在 The Royal Society 上發(fā)表《 Complex biogeographic history of a Holarctic passerine 》,發(fā)現(xiàn)鷦鷯有 6 個進化分支,其間的 ML 核苷酸差異達 3.0 - 8.8 %,鷦鷯被拆分成 3 個種。 2020 年 Frederik AlbrechtI、Jens Hering、Elmar Fuchs、Juan Carlos Illera、 Flora Ihlow、Thomas J. ShannonI、J. Martin CollinsonI、Michael Wink、Jochen Martens、Martin Packert 在 PLOS 上發(fā)表《 Phylogeny of the Eurasian Wren Nannus troglodytes(Aves:Passeriformes:Troglodytidae)reveals deep and complex diversification patterns of Ibero-Maghrebian and Cyrenaican populations 》。 鷦鷯會被繼續(xù)拆分嗎,肯定會,因為它不是單系的,至于屬于 C Asia( tianschanicus )、NE Asia( dauricus ) 和 Sino-Himalayas( idius、taivanus、talifuensis、szetschuanus、nipalensis) 進化分支,分布于中國的那些亞種是否會被拆分,看鳥類學(xué)家的心情唄,不管如何拆分,中文名還是鷦鷯。 09、鷦鷯 種群規(guī)模未知,種群規(guī)模上限估算為 3.8 億只成年鳥(IUCN 2018)。 棲息于森林、灌木叢、小城鎮(zhèn)和郊區(qū)的花園、農(nóng)場的小片林區(qū)、城市邊緣的林帶、灌木叢、岸邊草叢,單獨或成對活動,尋覓昆蟲、蜘蛛類一些水生動物。 麗星鷯鹛:知道在那里,也需要運氣,★★★★★。 小太平鳥、太平鳥:不算常見,西部的鳥友需要運氣的,★★★。 |
|